规模超千亿元!中国超高频RFID市场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解析

智通互联 2023-10-30
283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助力产品快速盘点、自动出入库、溯源查询……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企业盈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运用超高频RFID芯片技术为产品打造“电子身份证”,目前已在园区推广应用,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运转效率。

RFID是指含有无源超高频芯片的电子标签,标签中的超高频智能芯片可存储新增与更新信息,芯片不带电池电源,通过无线电信号即可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这种电子标签附着于物体上,具有远距离、大批量、唯一性、准确快速、保密读取与识别标签内存信息的功能。

“电子身份证”应用越来越广

北京东方天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库房里存储着一批用于神经介入手术的颅内支架和辅助器材,工作人员正通过RFID通道机盘点产品。可以看到,每件产品上都被赋予了一个超高频RFID芯片,当多件产品被放置在一个纸箱内,工作人员无需一一扫码核查,即使纸箱被封闭,也能通过这个技术识别出纸箱中的所有产品,相比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可实现快速批量读取。除了RFID通道机,RFID手持终端同样可实现批量读取。

“超高频RFID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也是我们提升库房清点和出库效率的重要方式。它的不可复制性还能帮助我们分辨真伪。”北京东方天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胡炜表示。

从设计到研发,再到封装生产,专注超高频RFID芯片技术的盈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打造行业标杆的物联网芯片和识别溯源解决方案。滴……滴……数字技术展厅内,工作人员正在演示自助收银机结算过程。被赋予了超高频RFID芯片的商品无需扫码,放到指定区域即可自动识别,并且在结算的同时可以查看防伪认证和全部溯源路径。

展厅内有一面产品展示墙,展示着超高频RFID芯片的具体应用。“我们生产了全球首款基于硬件加密的防伪溯源RFID芯片,目前主要应用在跨境电商、医药防伪溯源、图书管理、仓储管理等领域,2024年我们计划生产20亿颗芯片。”盈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谢敬介绍。

“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全面开拓国内各行业应用场景,为推动‘数字中国’加速发展贡献力量。”谢敬表示。

RFID标签的全球发展史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工业和商业领域一直在使用条形码来实现自动化识别、数据捕获过程,以及对商品和物料的识别。在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化编码的背景下,条形码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销售信息能够迅速获取,而之前这些信息需要通过手动流程缓慢记录。

RFID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第一个已知的RFID概念应用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即雷达的发明。当时需要确定飞机是否属于敌人,因为可能会发动袭击。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飞行员发现,通过执行特定机翼动作,雷达信号的反射会以一种特定的信号签名到达地面监控团队,从而可以区分各种被侦测到的飞机,哪些是德国飞机,哪些是敌对飞机。这就是首次使用被动RFID进行物体识别的应用。

在同一时期,英国独立开发了另一个具有相同目的的系统。他们在军用飞机上安装了一个无线电发射器,当侦测到来自英国空军基地的雷达信号时,它开始发出特定信号。这个系统被称为“IFF”(英文“IFF”的缩写),意思是“Identify Friend or Foe”,翻译成中文是“识别友军或敌军”。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与RFID的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接收到特定类型的无线电信号时,发出包含自己身份的响应。

1948年,美国人Harry Stockman在IEEE的《通信通过反射功率》一文中发表了RFID概念的技术细节,这被认为是RFID技术的首次技术出版。

随着所谓的冷战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改进雷达技术和无线电发射器技术。许多科学工作者发表了关于如何利用无线电信号远程检测和识别对象的论文。然时,RFID系统仍然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或间谍应用。

直到1970年,美国的Mario W. Cardullo申请了第一项RFID标签的专利,描述了可编程记忆的主动RFID标签。Cardullo在前一年发表了一份面向投资者的商业计划,展望了该技术在运输、金融和医疗领域的可能应用。在可能的应用中,他列出了车辆的自动识别、收费系统、支付方式以及医院患者识别系统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技术进步,随着微处理器和高性能小型化存储器的引入,使得RFID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降低了成本。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RFID标签数量达到100万个,其中大多数用于汽车行业。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因为各个RFID标签和阅读设备制造商使用专有协议,阻碍了系统、标签和设备的互操作性,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条形码系统一样。

第一个标准化工作由一个名为Auto-ID的研究中心开展,该中心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创立,由百余家用户公司、美国国防部以及主要的RFID标签和设备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在全球各地的专家的合作下,于2003年创建了第一个EPC Global标准的版本,该标准是基于被动RFID标签的一组开放解决方案,以及有关电子产品代码(EPC)编号方案、标签和读取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物理组件的详细规范。

目前,RFID技术标准由GS1维护并不断改进,GS1在巴西也被称为巴西自动化协会。由于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的,因此与条形码相比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在没有视觉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读取,避免了物体的操纵和定位,同时提高了过程的安全性。

目前,设备和标签的成本降低、读取性能显著提高以及国际标准的存在迅速推动了RFID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汽车、制药、物流、邮政、运输、商业等。

标签及封装设备细分市场占比最高

根据北京研精毕智的统计数据,自从物联网发展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之后,带动了我国RFID市场的高速增长,在产业关联度角度,RFID市场发展与超高频RFID产品有着较大的相关性,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是最主要的超高频RFID标签生产国家,市场产能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2021年9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印发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行业标准30项以上,提升标准在细分行业及领域的覆盖程度,提高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

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到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设备的安装于应用力度。

由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家也在大力支持芯片产业的稳步发展,带动了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领域的不断增长,根据北京研精毕智的统计数据,近几年我国超高频RFID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为45亿元,同比增长9%,2021年中国超高频RFID市场规模增长至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预测到2025年全国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元以上。

中国是全球超高频RFID标签的主要生产国家,市场产能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2020年国内超高频RFID标签应用量为42.2亿个左右,同比下降6.7%,2021年应用量恢复上升,达到44亿个左右,同比提高4.3%,预计2022年我国超高频RFID标签应用量将继续增加,有望超过47亿个,同比增长6.8%。

从我国超高频RFID细分市场来看,其中包括标签及封装设备、读写器=机具、系统集成和软件四大细分市场,目前在标签及封装设备领域的占比最高,2021年市场比重约为33%,其次是系统集成、读写机具和软件细分市场占比分别为29%、20%和18%。

近年来,小到半导体产业,大到整个物联网领域,国产企业受制于关键技术“卡脖子”,在成本与供应链方面处处掣肘,而御芯微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目前已成功研发出5款拥有全自主IP核的物联网芯片,并已全部成功量产。而自研IP背后不仅是核心技术可控,同时也可以通过本土化将成本降低,进而推动产品规模化应用。未来御芯微还有多款行业芯片,赋能更多细分领域!

文章来源: 北京顺义,IOTE物联网展,智次方,雪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通互联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