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打工”成潮流,“过劳死”成本问题如何破?机构:2025年成本降一半

机器人大侠 2023-10-30
26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人形机器人企业Agility Robotics宣布将Digit机器人送到亚马逊位于萨姆纳的BFI1运营中心打工测试。Digit目前已经作为仓储机器人在工厂上岗,负责回收亚马逊标志性的黄色箱子,还能下蹲完成堆放物品和简单的任务。

这已经是全球第四家宣布要把人形机器人送到工厂打工的企业。在此之前,包括优必选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特斯拉机器人都提出过类似想法。智元机器人稚晖君表示,远征A1会先用在工业制造场景,未来希望能做到上得厨房入得工厂,成本价不到20万元。

全球首座大规模人形机器人工厂

美国初创企业Agility Robotics近期官宣,其位于俄勒冈州塞勒姆,面积高达6500平方米的人形机器人工厂“RoboFab”已接近完工,并预计将于年内投产。Agility Robotics联合创始人兼CEO Damion Shelton表示,RoboFab的建成标志着机器人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时代已经来临,并表示当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后,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真正的、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据Agility Robotics透露,RoboFab将专用于制造Digit人形机器人,在落成首年产能将达到数百台Digit机器人,未来有望每年能够生产超过10000台人形机器人,并将雇佣500名员工与Digit共同工作,实现真正的“人机协作”。工厂的首批产品将面向合作伙伴,计划在2024年初交付使用,2025年则将正式批量生产并销售到全球市场。

RoboFab计划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名为Digit,这是一款集成双臂双腿,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机动能力,兼顾移动性和操纵性的人形机器人。Agility Robotics希望通过大规模生产,将Digit打造成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商业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何选择开发人形机器人?这与Digit需要适应人类工作环境的考量密切相关。对此Agility Robotics的创始人表示,人形机器人更易适应和融入目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场景和流程体系。

Digit的大小和外形与人类相似,可自主站立,膝盖关节可以做到向后弯曲,可改善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能够灵活穿行于仓库过道和货架间;并且它具备双脚和手臂,设计成钳夹状的手札手掌更适合抓取各类物品,可像人一样爬楼梯、弯腰,进行各类物品搬运、装卸等操作,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狭小空间或不平坦地形等场景中也能运行自如。而如果采用轮式等传统机器人设计,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会大打折扣。

Digit瞄准仓储物流市场,其设计初衷是为解决当下人力劳动面临的诸如工伤、疲劳作业、人员流失率高、人工成本攀升等问题。让机器人替代人进行搬运、装卸、分拣等重复性工作,并与人协同完成更高级作业,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机器人也会“过劳死”

最近,一个新闻让人开了眼界。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 ProMat2023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展览会上,一台机器人在做演示时突然跪地不起。在那以前,它已经连续工作了 20 个小时。看来,不光是人顶不住加班,连机器人都顶不住了。有网友调侃,机器人是“过劳死”了……

这个倒地的机器人名叫 Digit ,制造它的公司是“美国敏捷机器人公司”( Agility Robotics )。它被用于在仓库里搬箱子,或者做些其他的工作。根据官方说法,Digit 的成功率已经高达 99%,但是在 20 小时的演示中,还是出现了几次失误。说实话,都连续工作 20 个小时了,出现几次失误也是能理解的吧?

对于它的倒地,官方表示:虽然没有证据,但他们相信这次 Digit 的跌倒是营销团队策划的,目的是证明产品的耐用性与快速更换肢体的功能。

不过,Digit 不是第一个“过劳死”的机器人。几年前,盛行加班文化的日本,就出现过一个“过劳死”的机器人。Pepper 是日本著名的人型情感机器人,拥有拟人化的设计,并且具有情绪识别技术,可以借助表情、语音、动作与人交流。它可以担任商场中的推销员,也可以担任医院中的看护者,还有公司中的营业员、景点里的导游等等。

但即使是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工作久了以后也会露出“疲惫”的模样,加班时间太长就会不堪重负。一名日本网友就曝出,公司里的 Pepper 机器人由于被过度使用,在诞生后不到 1 年就“过劳死”。原本以为送进去维修就可以被复原,结果还是故障到无法修复,只能被回收。最后,这个机器人被放进了一个类似棺材的盒子里。

有网友生气地表示:“公司的 Pepper 去世了,享年仅 11 个月,死因是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过劳死。夺走生命的长时间劳动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据说,这家公司之后会换一台新的 Pepper 代替它的职位。其他网友纷纷表示:“一个员工死了再换一个,太黑心了!”

机器人“进厂打工”面临成本问题

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的双重加持下,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更赋能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据统计,2020年全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2021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9.8%,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人占领。

屡屡面临用工荒的富士康宣布,将以日产千台机器人的速度,投入100万个智能机器人用于单调、重复性高的流水线工作,计划以机器取代80%的人力。曾经叫嚷着“死也不进厂”,迫切地逃离工厂的自由青年可能想不到,流水线工厂也渐渐对他们关上了求职的大门。

伴随智能化潮流,“机器换人”是富士康等人口密集型产业从“制造服务”跨越到“科技服务”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在经济下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影响下,缩减流水线用工成本势在必行,机器人工作稳定性高,既不需要员工福利,更不需要人文关怀,在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更是有着人工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前需要几百上千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要几名设备监管人员就能完成,对于企业来说完全是一笔划得来的交易。

那么,机器打工人的成本不高么?早在2019年,美国纽约资产管理公司方舟投资(ARK)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将下降50-60%,每台成本将低于11000美元,销量将达到340万台,高于2017年的约38万台。

ARK研究表明, 随着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新的传感能力对机器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提高机器人的性能,而且安装和集成相关的其他成本也应该会下降。而 机器人成本的不断下降和用例扩展到新行业,则让ARK预测机器人单位销售额将从2017年的约38万台扩大到2025年的340万台。因此,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出现更多的转折点,在未来几十年内,也许会有戏剧性的转变。

ARK所预计的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每台的成本将低于11000美元,则远低于波士顿咨询集团(BCG)预计的约24000美元。赖特定律表明:生产单位数量每累计翻一番,成本就会以一致的百分比下降。

在机器人领域,成本下降被称为学习率,是指定义时间段内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更陡的斜率表示初始学习转化为更高的成本节约,随后的学习导致成本节约越来越慢、越来越困难,约为50%。根据历史产量和定价数据,ARK对赖特定律的应用表明,BCG的预期过于保守。并且BCG只将机器人的历史价格轨迹将因潜在的材料成本而减少和停滞作为预测的考量,却未将制造业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纳入预测当中。例如,3D打印应该大大减少材料的使用和重量,最高可达75%,而不会降低性能。

近年来,从许多现实情况上看,机器人变得更便宜,更容易训练,更容易集成到传统的生产过程中。自2000年以来,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分两个阶段加速,如下图所示。加速增长的第三阶段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中。在2000年之前,较低的价格导致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萎缩。如今,顶线增长正在加速,以应对成本下降。

虽然ARK对工业机器人销售的预测是基于这十年需求的价格弹性,但机器人能力的持续增长(也许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也就是机器人的“易用性”,或将进一步推动销售。

文章来源: 机器人大讲堂,科技狐,中国机器人峰会,机器人在线iMrobotic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大侠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