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家碳纤维上市公司利润发生大变,碳纤维产业或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材料文献解读 2023-11-03
27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新材料之王”

碳纤维细如发丝、轻如鸿毛,单根直径只有5至7微米,大约是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密度大约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同时,它又强如钢铁。一束一米长的T1000级碳纤维,重量大概只有0.5克,却可以承担500公斤左右的拉力。

凭借优越的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抗氧化、不生锈等特性,如今碳纤维被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成为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不少人口中的“新材料之王”。

作为碳纤维重要市场,我国碳纤维一度大量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因此,碳纤维又被称为“黑色黄金”。彼时,市场上高性能T700级碳纤维曾经卖出过每吨数百万元的高价。而后来,当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开花结果”,国际市场碳纤维价格应声回落。

我国碳纤维产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碳纤维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我国碳纤维产业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次,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应用领域的需求。此外,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家上市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务概述

截至10月27日,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简科技”)、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碳谷”)国内四家主营碳纤维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营业收入亦或是净利润,四家公司均出现了明显下降,尤其是净利润上,第三季度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和吉林碳谷同比下降幅度分别高达64.58%、73.67%和73.09%。

光威复材:根据光威复材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4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21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7.2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6.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0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5.01%。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表中的净利润来看,进入2023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中复神鹰:根据中复神鹰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7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5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7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4.58%。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2022年06至今年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逐渐收窄,尤其是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幅仍高达112%,而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已经下降了30.79%;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公司西宁2.5万吨碳纤维已于上半年已经全面投产。

中简科技:根据中简科技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0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5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8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8.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3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73.67%。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进入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今年三季度同比更是下降幅度达23%。

吉林碳谷:根据吉林碳谷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3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09%。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2022年06至今年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4.81%、170.10%、99.99%、4.12%、-19.98%、-36.30%,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我国新材料产业或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关于碳纤维业务和利润呈逐渐下降趋势,各家均有自己的观点,但不管各家观点如何,此轮的调整与大量资本盲目地涌入碳纤维行业脱不了干系。

“十四五”国内碳纤维业务增长之根源:2020年下半年,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又称: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收到Toray International公司(TI)的报告,称根据《外汇和外贸法》获得出口许可 证出口到中国的部分碳纤维产品已转让给TI没有出口许可 证的第三方。根据报告显示:TI公司根据《外汇对外贸易法》获得出口许可后,一直向中国出口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产品;TI向METI报告称,部分产品被转让给了TI没有出口许可 证的第三方。经现场检查和收集TI的报告,并且经经济产业省确认,部分碳纤维产品被转移到TI没有出口许可 证的第三方。

日本经济产业省还得出结论,此次事件是由于TI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造成的,TI作为缔约方,原本应当严格审查需要出口许可 证的产品交易,包括检查最终用途和最终用户;然而,TI公司将交易审查工作完全交给了其中国子公司(东丽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当地员工。因此,METI要求TI公司提交应对这些问题的再发预防措施。2020年12月22日,TI向经济产业省提交了防止再次发生的对策。贸易和经济合作局局长向TI发出了转移警告,并要求公司实施复发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出口管制。

基于上述碳纤维严格出口管制背景,2020年下半年,日本东丽公司对我国实施了极为严格的碳纤维产品禁运政策,即使是最低端的工业用标准模量级的T700碳纤维也在禁运之列,在此之前,国内工业领域如风电叶片等用碳纤维均大量购自日本东丽公司,因此产品严格禁运加之当时国际碳梁业务转到我国,因此导致工业用碳纤维缺口明显。

因此,2021-2022年期间国内碳纤维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国内大量资本涌入碳纤维市场,就造成了全国各地大量建设碳纤维产线局面,少则一万吨、多则数万吨的碳纤维规划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此次东丽公司的严格产品禁运带来两个主要影响:其一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即:加速了国产化碳纤维的替代;其二是消极的、不利的影响,即:导致了国内工业用低端碳纤维无序竞争加剧,其结果是工业级碳纤维的价格逐渐降低而碳纤维企业的利润下滑明显。

在2021-2022期间国内碳纤维进行大幅扩产的同时,似乎国外碳纤维企业相对平静,鲜有国外碳纤维企业扩产的报道,只有东丽公司收购的Zoltek公司不断扩大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详见本号2021年11月的《美国风力涡轮机安装量将创纪录,日本东丽美国子公司大丝束碳纤维再度扩产》和2022年6月《大丝束碳纤维新增3600吨产能,一文了解日本东丽全球碳纤维的生产基地分布及生产能力》。

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碳纤维作为新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碳纤维产业托举未来的同时,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 新材云创,新华网,钱鑫博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文献解读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