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占2%!iPhone15于印度工厂组装,中国产业链外溢问题如何应对?

科技少年QAQ 2023-11-03
29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最近几年,中国产业链外迁应该是比较热的话题,特别是在政治地缘的推动下,这一趋势仍处于持续进行的状态。其中,印度、东南亚地区正成为中国产业链外溢的重要承载地。无疑,这一状态也加剧了很多人对中国“世界工厂”这一市场地位未来发展的忧虑。

近日,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已经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开始生产 iPhone 15,以进一步缩小其印度业务与中国大陆主要制造基地之间的差距。从iPhone 15量产出货时间来看,中印之间的差距已经从数月缩小至数个星期。另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产量累计突破了20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苹果正在去中国化

最近有一组数据传出,谋拆解机构在对iPhone15进行拆机检测之后,进行了成本分析,得出了不同国家或是地区在iPhone15当中提供的零部件比重。从这份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iPhone15的成本当中,中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仅占比2%。这个数据被不少人认定为假消息,毕竟从苹果公布的供应链厂商当中来看,中国供应商几乎占据了苹果供应链当中一半的数量,怎么看也不可能在成本方面占比仅为2%。事实上这个数据大概率是真实的,或者说是相差无几的。

近些年来,中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在iPhone手机当中的成本占比正在逐渐下降,iPhone12系列当中中国大陆占比为4.5%,iPhone14系列当中中国大陆厂商占比为3.8%,到了iPhone15时候中国大陆厂商提供的零部件占比仅为2%。与之相对的则是美国零部件的占比逐渐提高,日系零部件的比重维持原有水平,中国台湾供应的零部件占比则是在提升当中。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库克每年都在喊着中国市场对于苹果而言十分重要,可实际上苹果正在进行去中国化,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际上,苹果供应链当中的中国供应商数量确实不少,可是中国供应商提供的大多是一些较为廉价的零部件。

例如棱镜、封装模组、背板玻璃、电池以及相机、声学元件等零部件大多是由中国厂商负责提供的,组装也主要是在中国大陆工厂完成的,不过苹果的核心代工厂如纬创、富士康等大多都是中国台湾企业。

事实上,苹果想要去中国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转移组装产能的同时,苹果也正在将大量的中国厂商从苹果的供应链当中踢出,其中包括欧菲光等数十家中国企业。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中国厂商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产业链外迁的原因

最近数年里,苹果、索尼、三星、耐克、现代汽车、西门子等多家大型跨国公司都将部门业务或产业链迁出中国,转向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地区。一部分国内企业,比如TCL、海尔、格力、美的、格兰仕、苏泊尔等家电企业也纷纷在海外设厂,出现了从对外输出产品向对外输出产业制造能力的现象。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外迁还会带走一些产业链配套企业,直接影响为出口会下降,就业会减少,经济增长也会放缓。据供应链消息,NB品牌厂商惠普确定将在泰国生产NB,首批量产预计2024年上半从广达泰国厂出货,并将每月提高,下一步将考虑也在越南生产。

那么,为何会出现产业链外迁的现象?其实,最根本原因还是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所致。实际上,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产业链已经历了数次转移。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资本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

在数十年前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中国大陆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企,经过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不再具有优势,特别是相对印度、东南亚地区要高出很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是印尼的1.5倍、越南的2.1倍、柬埔寨的2.4倍、孟加拉的4.6倍。

与此同时,东南亚诸国又出台了力度比较大的税收优惠措施,比如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5%,而越南、柬埔寨仅为20%,进一步提升了外资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当然,最近几年,印度、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使得该地区中产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也使得更多的跨国企业更加重视印度、东南亚地区的市场机遇。

除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之外,中美贸易摩擦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中国产业链外迁的趋势。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加征了数千亿美元的关税,而且加征的关税绝大多数仍未取消。为了规避关税壁垒,很多跨国企业加快了多元化布局,甚至一些国内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此前,“在中国生产,在美国销售”的产业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比如印度、东南亚,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原产地认证,规避关税壁垒。

从当前中美政治地缘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预计还会用关税的大棒,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不公平的竞争政策,推动产业链向美国本土转移,比如芯片、新能源产业。中短期来看,美国必将拿关税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不会轻易取消,而且近年来中美之间动用关税的动作不仅出现“你来我往”,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从资本逐利的本性而言,部分企业外迁也无可厚非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根据RCEP规则,即原产地累加规则,一些搬迁至东南亚的企业,仍然可以免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即实现“在东南亚生产、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一贸易协定也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将产业链布局至RCEP成员国,特别是东南亚各国。

中国如何应对趋势变化?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不过,中国制造业同样也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困境,即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加大了对中国高端科技的打压,向高端产业迈进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压制;另一方面中国一些粗放、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环节正在外迁。

总体而言,维护中国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持续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将成为中国必修的课题。

央视早就表示:中国厂商应该要摆脱苹果依赖症。这一方面是指上下游企业应该要改变固有观念,认为苹果供应链当中的厂商技术水平就要更加出色,另外一方面也是指中国厂商已经在苹果供应链之外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自从华为被美国列入到实体清单当中之后,就有不少网友认为中国应该要展开对等反制,也禁止苹果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只不过禁售苹果一直没有开始,也很难开始。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苹果在中国供应链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果禁售苹果将会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之所以没有禁售苹果,一方面是考虑到苹果在中国市场上一直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禁售苹果肯定会对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商业信誉造成影响。另外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国内有不少消费者对于苹果的生态较为习惯,很难离开iPhone手机和其他产品。

事实上苹果也一直在维护国内的苹果粉丝,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库克从2012年任职以来,以及累计访问中国20多次,近期更是访问中国并且为中国乡村捐款了2500万元。从这些足以看出,苹果虽然一直在去中国化,可是也十分关注在中国市场上的口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去中国化给不少中国供应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可是相比较于禁售而言,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苹果离开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面对当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中国应继续巩固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培育并形成一批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形成内部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集群,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把控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

当然,在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的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在产业链重构中的利益损失者,比如近日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深圳新安电器倒闭事件,其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产业链外迁的影响。我们要思考,在进行产业跃迁模式的同时,能否依托中国广阔的单一市场,推动中低端产业链向内陆城市汇聚,在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保证一些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产业链新变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文章来源: 世界先进制造论坛,三秋科讯,国际电子商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少年QAQ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