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腾讯之后,美团也来了!仿生机器人“iPhone时刻”来了?

技工Jack 2023-11-03
260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10月26日,美团通过旗下企业入股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扩大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这不是美团第一次染指机器人行业,王兴多年前就说过机器人是美团最重要的“垂直投资领域”。美团也不是唯一一家押宝机器人赛道的大厂,百度、腾讯、阿里、小米、字节跳动早已扎堆于此,砸钱一个比一个大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共完成63起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约为50-60亿元。

美团悄无声息出手

公开信息显示,银河通用成立于今年5月,经营范围为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和电池制造。成立短短5个月,银河通用当然还没有拿出自己的产品,不过发展规划是清晰的:聚焦于药店、商超等零售场景,专注研发双臂+轮式仿生机器人,预计首批产品在2024年发布,2026年量产。

资本对这家初创企业的喜爱度也毋庸置疑,早在美团入股前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经纬创投、科大讯飞、商汤科技都有参与。成立还不到半年、没有任何产品就能得到那么多VC、大厂的青睐,除了得益于机器人赛道的整体热度外,初创团队的含金量也很重要。

翻看履历可以发现,银河通用的初创团队清一色的学霸和技术大咖:创始人王鹤拥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智源研究院具身大模型中心主任;联合创始人姚腾洲在ABB机器人研发中心任职多年,后者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与机械自动化供应商。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美团对机器人行业一直有不小野心,从投资到自主研发,再到和第三方企业合作,各种模式都尝了个遍。

美团加速拥抱机器人,可以追溯到2020年下半年。王兴在那一年的年报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美团的业务发展不止要靠软件,硬件也很重要,并提出机器人是投资的关键垂直领域之一。一年之后王兴又提出了“零售+科技”的新战略,继续加强对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垂直领域的投资。

王兴当时的想法,是借助机器人减少人力投入、削减支出、提高效率,所以投资的企业主要是服务机器人,比如做餐厅机器人的普渡机器人,服务于零售业的赢合机器人等。美团的自主研发项目同样专注于类似场景,都以降本增效为主要目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美团的机器人投资战略进一步细化。

仿生机器人爆发

近年来,中国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进展,其技术处于世界前沿。仿生机器人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仿生学的方法来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一种新兴技术。事实上对比其他的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模仿大自然生物形态又或者是技能的机器人所具有的灵巧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从80年代开始,机器人科学家就将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当作了当下最为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想要让仿生机器人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那么就需要运用复合较链。复合较链并非只有单转轴类型同时,还有通过不同结构设计和转轴数量实现转动和形态变化的复杂较链,而这种情况运用在机器人身上,结合其他的高科技材料就能够在力学的作用下让机器人实现灵活跳跃的动作,这一点是防身机器人最为需要的。

较链技术的成熟运用,让科学家们不仅在仿生机器人的关节处进行运用保证了机器人的灵活性,而且还将技术运动到折叠显示屏上,可以说仿生机器人更类生物化这一点要远超变形金刚。原本我们需要找手机支架才能够让手机稳定下来,解放双手,但是教练技术却有悬停功能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将屏幕调整到自己舒适的角度,无论是在做什么都能够有完全不同的提升。可以说较链技术应用精细程度堪比指导机器人在其他的方面也带给了用户极致的舒适度。

随着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利用了较链技术制造的手机,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与此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了越来越逼真的仿生机器人。原本的机器人纯机器化移动非常的笨拙,操作也特别的困难,可现如今的机器人做到了生物化,可以跑可以跳,甚至可以在水中游泳,在天空当中K行,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我们当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生活质量。

前段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团队特意研发出了一种能够拧开瓶盖的机器人手臂,直接攻下了机器人操作的堡垒,可以说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人类对机器人文能澳化物能举重的幻想,在机器人领域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是仿生机器人发展格外快的一年,大象机器人产品副总裁林鸿林表示,AI和大模型的成熟,推动了整个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发展,并影响了仿生机器人的落地。

“iPhone时刻”要来了?

近年来看到仿生机器人公司不断增多,云深处李超表示:“云深处从2017年成立到现在6年时间,也是陪伴这个发展过程走过来的。从我们从业者角度来说,第一方面,近几年硬件发展是超出预期的。比如电机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整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第二方面,电池也有很大的突破,支撑移动机器人发展。第三方面,各种算力平台发展也给算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比如英伟达或者国内各种GPU公司等。我们觉得这些因素都给行业更进一步的提供了支撑。再往上层看,算法的进展也超出预期、突飞猛进。”

所以现在其实到了一个很好的爆发点,这些能力刚好能聚集在具身机器人上,或者说具身智能在机器人平台上带来了很好的呈现。硬件和算法上的支持,以云深处为例,公司的机器人可以在很多工业场景下进行应用。

在底层技术上,关节能力、控制、操作、交互和感知都是有共性的。但每个技术上遇到的难点不一样。尤其是运动控制层面,四足机器人更加稳定,双足机器相对差一些,所以它在平衡控制上有难度。双足机器人的关节更多。正常来说,双足机器人有20多个关节,四足机器人就只有12个,即便加一个机械臂,也只有16个。这进一步影响算法也不太一样。

从硬件本身来说,双足机器人硬件要求会更高,它是两条腿站在地上,要求它的力气要比四足机器人的一条腿大。如果想要实现同样的负载能力、行走能力,就给人形机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应用方面,未来借助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肯定比四足机器人要多很多。

现在城市中的基础建设设施、所有工具都是为人而诞生的。如果做一个机器狗,首先它从高度或者其他能力上,天然就不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刚刚给大家看过的管道机器人,管道建设时是为人类巡查设计的,它的观测高度比狗要高很多。

今年5月份,据科技媒体WIRED报道,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的高级研究科学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Figure AI 的联合创始人 Jerry Pratt 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突飞猛进,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比之前要成熟得多。Figure AI 的CEO Brett Adcock 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扩大生产,制造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应该与制造汽车的成本相同。

这是一项极其重大的变革,此前波士顿动力公司旗下机器人Atlas的初始成本达到了数百万美元。如果 Adcock 的观点得到了印证,那么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关键的“iPhone时刻”。

目前,包括1X、Apptronik和特斯拉在内的科技公司也都纷纷押注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走向成熟。特斯拉CEO马斯克前不久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00亿台,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比汽车更有市场。他还半开玩笑地宣布,特斯拉“大部分的长期价值”最终将来自他旗下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

文章来源: 传感器技术,科创板日报,雷科技,最潮科学迷弟,华尔街见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技工Jack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