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胞厚度仅2nm!科学家研发新型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实现氢氮气高效分离

新材料前沿潜力股 2023-11-13
220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期,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全新材料——仅单个晶胞厚度2纳米的金属有机框架(MOF)薄膜,实现了氢气和氮气的高效分离。这一突破性进展将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MOF薄膜的首创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奥马尔·亚基,出生于约旦干旱地区。由于家乡长期缺水,他从小就深受其困扰。每当供水时间来临,全家人都要提前 几个小时起床,在有限的5小时内收集足够两周的生活用水。如若用完,就只能去其他地方艰难地获取。正是这种亲身经历,激发了亚基未来研究MOF材料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决心。他想通过化学手段,从干旱地区提炼水分子,以解决缺水问题。

化学奖得主研制MOF解决缺水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化学爱好者,那么你对于美国科学院院士、2018 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奥马尔·亚基(Omar M. Yaghi)一定不陌生。但是很难想象的是,早年出生于约旦沙漠地区的他,曾因为吃水问题而作难。小时候,他的日常用水由市政统一供应,每两周有五小时的供水时间。每逢供水时间来临时,很早就要起床,然后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桶,在这五小时之内灌满水。

奥马尔·亚基,如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他的研究成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的发明,为解决全球缺水问题和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在童年时期由于缺水问题备受困扰,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渴望。

对于约旦地区的缺水问题,他曾想通过化学手段来解决。他在近期一场演讲中表示:“我当时想既然地球上有极度缺水的干旱地区,也有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那么假如设计出一种材料,把干旱地区或低湿度地区的水提取出来,必将是一个好主意。”

亚基在一个偶然的午休时间里,十岁的他在图书馆看到了分子的示意图,从而开始对分子产生浓厚兴趣。然而,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这个兴趣会引导他终其一生来研究分子。而正是出于对家乡缺水问题的深刻感受,他在后来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选择了通过化学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他的创新成果MOF,被誉为化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吸收水分子,从而实现从空气中提取水的目标,而且还能够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实现零碳目标提供了新的科学支持。MOF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材料,既能够解决缺水问题,又能够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学者将 MOF 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

可以说,MOF 既能从沙漠提水、又能捕捉废气。而作为 MOF 首创者的亚基,也多次被媒体“押宝”为诺奖热门人选。近年来,MOF 一直是材料领域中的“网红选手”,引得学界一轮又一轮的研究。

近期,由苏州大学副教授刘琦和合作者推动的研究再次将MOF的应用推向新高峰。他们成功制备出目前公开报道中最薄的MOF薄膜,厚度仅有2nm。这一创新有望在气体分离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实现高效分离氢气和氮气。这种MOF薄膜的制备方法为未来更多优异性能的MOF薄膜打开了新的途径。

这一创新对于中国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的控制,各国纷纷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在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中国正在通过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力求在碳减排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MOF作为一种杰出的薄膜分离材料,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还有望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MOF薄膜的制备是关键一环,而刘琦团队的研究为实现更薄、更高效的MOF薄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这种薄膜的制备不仅有助于提高气体分离性能,还有望应用于检测器件和图案化等领域。

2nm的MOF助力缓解气候问题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并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其中就包括气体污染的加剧,直接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为应对这一问题,2015 年,在联合国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 178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该协定的长期目标旨在致力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以内。

尽管这款 MOF 薄膜只有小小的 2nm,但其背后却蕴藏着助力缓解气候的宏大命题。作为一种晶态多孔材料,MOF 由金属或金属氧簇节点、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

MOF 材料拥有多孔性、高度有序性、和结构可设计等特点。对于 MOF 的孔道尺寸来说,从直径小于 2nm 的微孔、到直径位于 2nm-50nm 的介孔,只要位于上述范围之内,MOF 都具备连续可调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一番调试,MOF 就能拥有与气体分子动力学直径相当的孔径范围,因此非常适用于气体分离材料。那么,只要把 MOF 制成薄膜选择层材料,就有望实现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的高效分离。然而,现行 MOF 分离薄膜的形貌往往是通过晶体颗粒或纳米片相互堆叠而成,颗粒间往往存在大量晶界和缺陷。

同时,晶体颗粒的取向杂乱无章。而且,由于需要形成连续层,往往会导致 MOF 薄膜的厚度较大。这些缺点都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 MOF 薄膜的分离性能,包括降低气体透过率和气体选择性等。因此,如何优化 MOF 薄膜的形貌,成为提升气体分离性能的关键。

对于理想状态的气体分离薄膜来说,它要求薄膜中的 MOF 具有良好的结晶性、高度取向性和连续性,同时厚度越薄、效果越好。其中,结晶性、高度取向性和连续性和气体选择性直接相关。这是因为只有具备统一孔径和取向的孔道结构,才能最大程度发挥 MOF 的气体分离性能。而想要实现气体通量的提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小 MOF 薄膜的厚度。因此,该团队在本次研究伊始定下这样一个目标:构筑极薄的、大面积连续、高度取向的 MOF 薄膜。后来,他们发现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采用极稀反应溶液和极短反应时间,就能在晶态基底表面构筑 MOF 薄膜。

而为了验证这款极薄薄膜的晶体结构,该团队借用了欧洲同步辐射光源,并与世界顶尖电子衍射专家合作,最终让极薄薄膜的晶体结构表征得以完成。日前,相关论文以《用于膜应用的单胞厚度沸石咪唑盐骨架膜》(Unit-cell-thick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 films for membrane application)为题发在 Nature Materials。

文章来源: DeepTech深科技,淡定橙子Xf,趣事怡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前沿潜力股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