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牙刷、发电机……你敢相信,这才都能用竹子做出来吗?

我是加工人 2023-11-16
26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最近,发改委等多部门敲定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以竹代塑”,并且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

1、竹子都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替代塑料呢?

专家介绍,目前竹子能够替代塑料的领域,首先是餐饮业中所用到的餐具,比如中国传统的竹筷子。其次在很多家居内饰领域,比如凉席、案板等,都可以用竹子制作。

另外,竹子可以用作各种板材的原料,坚固程度也很高。贵州省赤水市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走进当地一家民宿,从整体装修、家私用具,到一次性洗漱用品,全部都是竹子制作的。

民宿以前使用的塑料牙刷,它的采购价格达到0.97元一支,而竹牙刷,采购价格才0.7元一支,便宜又环保。竹子除了可以制作日用品,在拥有丰富毛竹资源的江西铜鼓,竹产业还从粗放型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有些产品甚至突破了人们的想象。

发电机冷却塔里面的填料,它原来都用塑料,现在我也可以用竹子,竹子的成本比塑料贵50%,但是竹子的使用周期是塑料的四倍,所以这个在“以竹代塑”产品里面,我认为是效果最好的。

专家介绍,目前“以竹代塑”产品用途已覆盖从民用到工业的各个领域。尤其“以竹代塑”日用品,耐高温、无添加、可降解,广受国际市场欢迎。仅以一根小小的竹吸管为例,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2亿根,竹刀叉、碗碟年产量也有大幅度提升,大量出口日韩、欧美、东南亚近11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航空、高铁、旅游景点等餐饮配送环节。

2、竹制品开发生产面临诸多挑战

据了解,南宁市有不少竹制品企业,但其制品多是制作牙签、竹签、一次性筷子等较传统的东西,而编竹篮、竹筐等多是家族式的传统作坊,主要是懂手艺的老人编织,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

以竹代塑”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囿于采收成本、技术设备、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产业加速发展仍面临挑战。

一根竹子如何才能变成一款竹制品?南宁市某竹制品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大致要经过以下这几个步骤:上山砍竹子,把竹子运下山,装车运到工厂,工厂开机器生产,打包出厂,每一道环节就是一部分成本。

“竹子下山难,是竹制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张先生介绍,现在的竹子采伐主要以人工为主,高效采伐机械设备缺少,竹林道、竹运输索道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采伐效率低、运输成本高。以一吨毛竹为例,砍伐、装车、运输等环节的人工成本将近450元,而平均市场价格只有不到600元。以上导致目前大部分竹子卖不出好价格,利润非常低,甚至使得一些竹子种植户都不愿砍伐。

此外,生产技术设备条件有限。张先生认为,当前竹子产业的规模效益较差,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要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的影响,不少生产车间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生产线还无法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预计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一段时间。

3、如何破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广西竹种植面积达700万亩,种植面积在全国省份排名前10位,其中毛竹种植面积占一半。广西竹资源丰富,但竹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竹材料主要用来编织竹筐、造纸、搭架等。“以竹代塑”行动还需要有相关政策、科研、环保、价格等方面考虑,这样竹制品才能逐步替代塑料制品。

对于“以竹代塑”,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称,竹子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目前竹子是最有可能代替塑料的天然原料,是优势资源,环保无污染,但要想让竹子真正替代塑料,需要解决技术和成本两大问题,如竹子的强度和耐用性等。当前塑料之所以被大量使用,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价格相对便宜。此外,如之前曾提出用纸制吸管来代替塑料吸管,但纸吸管在吸饮料时,变软导致不好使用,适用性和耐用性较差,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好。

推进“以竹代塑”发展行动,会对市民生活产生新的方式,还需要有政策性引导和财政支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逐步接受竹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4、竹制品并不少见,为何国家将此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呢?

背后有三大原因:

第一,竹子在中国广泛种植,替代塑料制品经验丰富。

中国是最早利用竹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因此在“禁塑令”之后,竹制品产业其实就已经进一步扩大,全球竹产品年贸易总额约30亿美元。

中国作为竹制品的主要出口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竹产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占世界竹子种类1642种的51%,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创新能力。产量、销量全球第一,因此中国发展“以竹代塑”计划,优势很大。

竹子是天然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4-6年就可以成林,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在农村地区进行深加工,可以帮助竹农显著提高收益。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提供可靠途径。

第二,竹子从替换日用品向全面替代塑料迈进,机会较多。

我国有着悠久的竹子种植和使用历史,在建材和日用品方面产业十分齐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塑料等制品的冲击,竹子的利用率并不高。

“禁塑令”之后,竹子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1年,全球第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型运载火箭“中子”号亮相,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林业集团展出的竹缠绕复合材料管廊,径达到3.6米。这些都为竹纤维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创新领域。

可以说竹子的使用和推广,只取决于想象力,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上。

这意味着,我们不但要将竹制品替代日常用品,比如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等方面,还将推动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竹格淋水填料、竹车辆内饰产品、竹质包装材料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鼓励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管材、竹格栅、竹质板材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

更为重要的是,各部门要推动其他场景的替代。也就是说,如果能在以竹代塑产业中找到合适的替代领域就能寻求到最佳的发展机会。《“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3 年版)》已经发布,除此之外的创新更为珍贵。

第三,以竹子代塑,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1997年,国际竹藤组织(INBAR)在中国成立,这是一家总部设立在中国,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为了推动全球共同做好竹、藤产业。截至2023年1月,该组织已经有49个成员国参与。

我国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东道主,一直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不断提升产品赋能。

现任中国林科院和国际竹藤中心首席科学家江泽慧教授,是中国研究竹产业较早的科学家之一,一直以来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竹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竹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也进一步扩大。2021年12月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而现在,进一步推动“以竹代塑”,实际上就是践行竹产业发展的具体步骤,对于农民来说,又多了一条致富之路。

总之,我国作为竹子的最大生产国,本身消费能力也较强,在全球“以竹代塑”的趋势下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 电动工具迷,南宁晚报,央广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我是加工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