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博士100万元起家,冲刺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北京这家“独角兽”凭啥?

电力新视野 2023-11-18
314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一手与宁德时代等电芯龙头强绑定,一手紧抓大型央企发电集团的出货渠道不放。近期,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沪市科创板披露招股书申报稿,保荐人为中泰证券。这意味着,海博思创有望成为国内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按照规划,海博思创拟将其中的2.99亿元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1.64亿元用于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22亿元用于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4691.48万元用于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1.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介绍,海博思创是一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及智能微网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提供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70后海归博士,100万创业

张剑辉出生于1978年,17岁考入清华大学机电系,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离开校园,张剑辉进入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工作了6年。这家成立于1959年的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在1987年收购了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公司。2011年,NS被德州仪器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NS工作期间,张剑辉作为技术团队负责人和主芯片设计人员,带领团队完成了两款与新能源相关的量产芯片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芯片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这两款芯片目前广泛应用于光伏和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很大成功。

2010年,张剑辉回到中国,进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担任CTO,据称年薪达到百万。2011年11月,海博思创在清华科技园一间小办公室里成立。张剑辉看到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潜力,也希望能在创业中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在美国公司做技术只能发挥我50%的能力,创业能发挥另外50%的潜能。国内的创业天地比美国更广阔。”

张剑辉出资100万元,还拉来NS的两个老部下钱昊、舒鹏作联合创始人。公司名字的含义是,海归博士创业,要干出一番事业。钱昊和舒鹏都是80后。钱昊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舒鹏硕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对电池和储能有深入研究。

创业之初,海博思创做的是面向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谓电池管理系统,就是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那时候,张剑辉经常要向人打比方解释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手电筒中有一节干电池出问题,就不亮了。换几节干电池没什么,但是要更换汽车的电池包损失就大了,因为电池的成本占电动汽车的50%到60%。”此后海博思创将业务拓展到动力电池成组业务,客户包括东风汽车、中通客车等商用车企。另外,海博思创还进入了新能源车租赁领域,为大型物流运输公司提供车辆租赁服务。

早在2016年,海博思创就开始进入国内大型储能市场,2018 年中标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多个变电站储能项目,储能系统业务开始增长。国内的储能系统是典型的B端生意,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五大六小”央企发电集团,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这些公司是光伏电站投资的主力,也是储能系统的最大需求方。

海博思创快速增长的秘密在于入局时间足够早,建立了渠道优势。时机到来时,迎来了储能系统订单的大幅增长。2021年,国务院宣布,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30GW,推动了储能系统需求的快速释放。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与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润电力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以及两大电网公司,都达成了合作。

储能系统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

凭借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的核心技术,2012年10月,海博思创成立襄阳海博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帮助提高电动汽车蓄电池使用效率和寿命,产品获得了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中通客车等的应用。2018年,东风汽车还增资入股东风海博,持股50%,推动了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发展。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2017年以来,海博思创涉足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成立了襄阳明途等公司。2020年12月,海博思创成立亿恩新动力,涉足非道路运输工程机械动力电池系统生产。

依托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积累,海博思创取得了大量生产制造经验,也为公司储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事实上,海博思创较早便在储能市场开始了探索。

2012年~2013年,海博思创相继完成了国家电网微网储能项目、南方电网分布式模块化储能项目等示范项目。2016年,海博思创又建设了北京房山生产基地,提升了研发及生产能力。次年,其交付的57.45MWh用户侧储能系统项目,进一步验证了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能力。2018年,海博思创再次中标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的多个变电站储能项目,储能系统业务开始呈现增长态势。

为聚焦储能系统领域和紧抓市场机遇,2019年以来,海博思创主营业务开始全面转型。2019年和2020年期间,海博思创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出售给合营公司东风海博,并于2022年11月将亿恩新动力对外转让。

从业务收入构成看,2020年~2022年,海博思创主要包括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系统产品、新能源汽车租赁和技术服务业务。其中,当期储能系统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从2.41亿元增加至24.56亿元,收入占比从65.88%提升至94.61%,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如今,借势发力储能,张剑辉与钱昊、舒鹏在创业12年后终于迈向了资本市场。招股书显示,当前,张剑辉、钱昊和舒鹏分别在海博思创直接持有3609.19万、64.98万和297.2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27.08%、3.49%和2.23%。另外,张剑辉为嘉兴海博执行事务合伙人,实际控制嘉兴海博并持有海博思创5.25%的股份。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控制海博思创的股份比例合计为32.33%。

客户集中度高,产能亟待扩张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其储能系统的收入分别为2.41亿元、6.53亿元和24.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65.88%、78.52%和94.61%,2020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27%。储能系统销量持续增长,分别达137.36MWh、590.29MWh和2101.05MWh。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在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装机量/出货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没有自有电芯或PCS产能,而仅从事系统集成环节的储能厂商。纵观公司发展历程,海博思创之所以能领先同行一个身位也得益于其早早与重要的供货商和关键客户进行了绑定。

过去三年,其电芯的供货商集中在宁德时代。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海博思创向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1.53亿元、6.65亿元和28.20亿元,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57%、60.57%和80.97%,为其第一大供应商。海博思创向宁德时代采购的电芯金额占各期电芯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0.00%、87.05%和98.56%。

不过,这种情况在好转。目前,海博思创也与亿纬动力、鹏辉能源、北京卫蓝、上海兰钧、欣旺达等电芯供应商签订了采购协议。另一边,报告期内海博思创在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88亿元、6.55亿元和21.98亿元,占当期发行人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88%、78.16%和83.70%,集中度畸高。

从业务策略来看,当近两年全行业在低价竞争中“绞杀”,海博思创即不出海,也未依赖低价竞争。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为中国境内销售收入,仅2020年发生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35%,主要为出口电池插箱、电池簇等产品。

公司称,在2021年和2022年,为扩大市场规模,锁定优质的大型央企客户,根据不同储能系统特点调整制定报价策略,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去年主要原材料电芯价格面临一定幅度的上涨,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发行人的储能系统毛利率相应下降。

随着新能源电站储能配置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落实,海博思创又在电源侧新能源配储业务上获得增长点。电源侧储能系统同比增长724.37%,占当年度储能系统收入的67.53%。另外,其电网侧储能系统收入增长。受电芯等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的影响,销售单价也随之上升。另外,海博思创前五大客户中的新源智储是海博思创与中国电力成立的合资子公司,分别持股49%和51%。两家公司未来将在业务领域有所划分,新源智储将着力在工商业侧发力,而海博思创将继续在大储侧发力。

文章来源: 财富取经路,贝多财经,老杨说光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新视野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