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是一把“好手”,工业数字化也是一大助力

圈圈圆圆圈圈 2023-11-20
29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大模型的热度正从企业蔓延到城市,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引擎。一批先锋城市正围绕大模型培育产业链,探索新型城市智能化路径。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城市已经从局部强化智慧大脑的‘智能城市’演进到了具有自进化能力的‘城市智能体’,AI技术也在城市应用中不断迭代。大模型正加速推动AI从最初的‘作坊式’走向如今的‘工业化’。”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模型赋能智慧城市场景创新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发布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落地的相关政策。例如深圳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提出,搭建场景开放供需对接平台,依托“深I企”平台建设人工智能服务专区,鼓励各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创造全域全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以及干行百业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出26个可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主导的人工智能推荐落地场景。

各大城市对人工智能前瞻布局和推动落地实施的缘由不难理解,作为当下科技爆发的最大一波技术浪潮,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尤其在城市建设领域,结合城市智慧化进程,这种驱动力量体现在几大方面:

首先,AI大模型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城市具备天然的海量数据,随着各地大数据局的设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公共数据汇聚融合、共享交换和开发应用已见成效,通过对高质量数据的深度学习,成为大模型应用和创新的最佳实践场景,例如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等应用。

在深圳福田区,依托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支持百万视图同步处置、应急事件及时处置、100+长尾场景灵活覆盖、支持基于问答结果的任意关联目标的检测与分割,福田区上线了智慧助手“小福”。对超过20万条政务数据进行精调,包括12345热线、政策文件、政务百科等,掌握了丰富的行政法规、办事流程等政务知识,解决了政务热线在问题拆解、多重意图理解、政务政策关联等方面的难题,让“小福”成为既有温度又极专业的政务服务助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其次,城市治理一直是城市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大模型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城市运行的复杂性,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包括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智能检测和预测,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制定决策和规划发展方向。

在此方面,盘古CV大模型具备开放场景视觉分析、快速覆盖数千城市治理场景,海量视频/图像内容理解、支持细粒度精准分析等领先能力,基于此,福田区引入无人清扫车、无人机等设备设施,通过盘古大模型视频万物检测分析能力,精准识别事件,构建起了快速触达和智能反应的城区治理行动共同体,城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再者,大模型推动AI从“作坊式”到“工业化”,开发周期缩短,降低AI开发门槛,并能适配更多的业务场景。从“感知” 到“创造”,使得其会思考会学习,用于理解和生成,从而推动城市智能化有更多的用武之地。盘古基础大模型提供100+能力集,覆盖广泛应用领域,按需取用,灵活组合,从而驱动城市激发创新活力。例如,在政务办公领域方面,基于盘古大模型,福田区上线了办公助手,实现对公文数据的强大学习、微调特性和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精准标签、语义检索,智能拟稿,公文拟稿周期缩短为1-2天。

全面拥抱智能化的华为致力于以智能赋能千行万业,“面向城市智慧化建设,华为致力于为每个城市打造专属的大模型,携手伙伴构建城市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基于AI实现便捷政务服务、高效政务办公、精准城市治理、实时城市安全感知,让城市更温暖、更安全、更智能。”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研发总裁陈金助表示。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新型工业化具有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特点。AI大模型在实现“新三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大模型技术已在制造、能源、电力、化工、交通等产业中应用。大模型具备更强的智能表现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任务,能够解决生产设计、产品制造、市场开拓、售后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

采用AI算法动态调节和优化用能方案,集“数据采集、能耗监测、AI分析、故障告警”为一体,帮助工业企业实现能源管理的精准感知、控制与预测,有效提升设备能效、管理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有了大模型,创新不再是天才的专利,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实现颠覆式创新。这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创新研发能力,迈向产业链高端。

大模型平台+AI原生应用,正成为工业企业智能生产“新范式”。中天钢铁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AI原生应用开发工作台提供的Agent框架打造了智能化的“企业调度中枢”,实现了任务指令的自动感知、分解与执行。比如,用户如果发现钢铁产量不达标,只需提问一次,大模型就可以自动调用平台纳管的各种资源和API(应用程序接口),完成智能取数、第三方根因分析等工作,找到未达标原因,及时调整排产计划并发送邮件通知调度人员。

“随着大模型技术不断提升,我坚信,大量AI原生应用将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用智能巡检降低安全隐患、用智能调度缩短交付周期、用智能决策提升企业效率、用智能信控解决交通拥堵……大模型正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AI原生应用将在工业领域诞生,赋能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助力工业企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正如李彦宏所言:“新的世界、新的未来,将在每个企业、每个开发者、每位用户的一次次prompt(提示语)中生成。我们即将进入一个AI原生的时代,进入一个人机通过prompt来交互的时代。”

落地不易

AI大模型在城市应用中正迅猛发展,也上演着“冰与火”。一方面,国内AI大模型算法和模型持续迭代,在智能城市中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大模型开发成本高企,与城市应用结合多难点待解。

高算力成本和落地应用不匹配带来的问题,成为大模型在城市应用中首先面临的一个坎。成本高企已是企业及机构大模型研发难言之痛。业内数据显示,ChatGPT每训练一次,相当于报废3000辆特斯拉汽车。

“大模型在城市落地中存在落地周期长、成本高、数据质量要求高、人才昂贵等难题。这需要产业链协作,才能突破。”胡麒牧说,AI成本分别为基础设施、AI应用开发成本等。开源大模型出现后,企业开发AI门槛显著降低,同时随着应用兴起,大模型应用开发成本或有望下降。

目前,华为、百度、金山云等企业均正在加速推进开源模型、基础生态的形成。尤鹏表示,面向城市智能体,华为云聚焦算力、大模型和工具链,以算力和开放的盘古大模型为基础,与伙伴携手完成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向记者透露:“华为云已经支持了业界主流的开源大模型,且联合了数百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20个行业模型,构建了超过400个模型应用场景,将在大模型生态供应链方面持续选择开放策略。”

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刘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模型行业目前尚未达到真正的爆发式应用阶段。当下,技术的迭代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金山云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做大模型公司的助力者,以强大的算力基础,持续为数字政府的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从应用端来看,“百舸争流”的背后,企业大模型创收体量仍有较大空间,产业链需要围绕大模型更快、更进一步地探索商业模式,并在城市中高效落地应用。

如何实现从“选择”到“应用”的关键一跃,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命题。“国产人工智能只有基于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才有未来。”王鹏表示,在大模型的研发及应用中,应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及泛化能力。“开源模型生态有望成为链主,带动整个生态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而智能城市作为最终应用场景,则将通过实际应用得以验证,推动整个生态的发展和完善。”

在产业链共同推进下,人工智能正加速从万千碎片化的小模型时期走向“百模千态”的大模型时代,构建生态护城河,赋能千行万业走深向实。

文章来源: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证券日报,中国信息化周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圈圈圆圆圈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