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价格战下光伏组件虚标问题何解?

能源智慧眼 2023-11-24
25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500W+、600W+、700W+……光伏组件功率提升,主要来自电池技术迭代和转化效率的进步。从BSF电池到单晶PERC电池,以及今年以来各种N型技术路线的运用,转换效率从20%左右提升至25%以上。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一环,光伏组件安全可靠性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电站的稳定运行。

过去18年,光伏行业建设了约380 GW的全产业链产能。现在,18个月就能建成超过380 GW的产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透露,光伏全产业链今年底有效产能预计达到700GW以上。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下,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组件功率虚标、制造噱头营销等不正当竞争乱象开始逐渐蔓延。光伏电站,25年质保如何保证?

装机量高增下组件价格战持续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发电量为128.94GW,较2022年同期增长145.13%。尽管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大超预期,但是产能过剩预期下,光伏产业链正处在价格震动期,其中组件端承压尤为显著。

根据InfoLink披露的数据,上周光伏组件均价持续下探,一线厂家提供价格已来到每瓦1.03-1.05元人民币,预期12月主流价格将来到1-1.05的区间。210组件受电池片价格影响,本周价格暂时稳定。低价部分确实有跌破1元人民币的交单,非库存抛货价格增多。

N型价格仍持续受到PERC冲击、需求转换等因素影响,N型TOPCon组件价格约每瓦1.03-1.2元人民币之间,海外价格与PERC溢价约0.5-0.8美分左右。HJT组件价格波动较小,国内价格约在每瓦1.28-1.38元人民币之间。

针对库存问题,InfoLink指出,11月观察整体去库速度仍较缓慢,组件在手平均库存约有2个月左右,国内库存仍有缓增迹象,分析主要因素在于需求并无厂家预期大幅增涨,叠加海内外并网延迟等因素影响装机速度,船运考虑时程2个月,产能持续上线等等以上因素影响库存消耗速度缓慢。

近期,多家头部厂商在调研中就组件降价一事作出回应。隆基绿能(601012.SH)方面表示,最近组件价格出现了特别非理性的情况,已经接近1元/W的水平,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全产业链都难以盈利,会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目前1元/W左右的组件价格仅能维持光伏企业的勉强生存,很难持续。

“未来行业什么时间能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位置,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明年上半年就会发生。”在隆基绿能看来,行业调整的周期长短与新扩产项目的投产节奏密切相关。

天合光能(688599.SH)认为,未来组件价格和行业盈利预计会出现两个分化,一是龙头企业和其它企业的分化,二是国内产能和海外产能的分化。客户优先采购龙头企业的产品,龙头企业订单持续增长,较高的开工率也形成了成本优势。海外产能面对的是短缺市场,相比国内的产能,海外产能能够创造更好的利润,而龙头企业有经验和水平去做海外产能布局。

虚标功率乱象频现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随着光伏组件各大厂商持续扩增产能,预计未来产量将继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将达到433.1GW,2024年将达到586.8GW。

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组件的竞争可能是产业链中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滋生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组件功率虚标等种种行业乱象。

今年8月,一组调研数据引爆组件功率虚标的话题。据报道,这组调研数据搜集了国内4家组件大厂不同测试机构或实验室标定的功率数值与基准差值的情况,其整体的差值区间从不足1W到最高接近14W。尤其是在N型组件产品上,功率虚标成为“重灾区”。以72版型N型182尺寸双玻组件为例,机构测定的某组件大厂组件功率与基准值相差超过13W,最高为13.98W。

组件虚标功率,是指将组件的实际功率进行夸大宣传或者标高,标定的额定功率实际上小于使用功率的一种行为。虚标功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产品宣传上,大幅提高组件宣传功率,制造功率噱头;另一种是产品交付上,将低功率的组件标为高功率组件交付给客户。

一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的人士表示,组件功率虚标的现象实则由来已久。在成熟PERC组件方面,各认证机构也会定期对标,相互之间差别相对较小。因此,厂商出现组件功率虚标的空间并不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在上海光伏展发布的N型组件产品占比从7.4%上涨至90%以上。上述人士谈到,当前光伏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过渡时,新产品在市场爬坡阶段,组件功率检测还达不到像PERC那样会有多家主流检测机构经常对标,各个机构功率检测的标准不一,难免会出现部分送检产品功率明显高出量产产品功率。

弘阳太阳能创始人刘继茂说道,组件行业本身技术门槛较低,投产周期短,引起各路资本涌入,短视者不在少数。而光伏组件的价格与功率直接挂钩,厂家将低功率的组件标为高功率组件后卖给客户,从中谋取额外利润。

虚标背后的“商机”

今年9月,中国计量院巡标发现,部分光伏厂商的生产的组件第三方机构标定功率数据相差巨大,其中一组72版型的双玻组件,标定功率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竟高达14W。

按照InfoLink 9月6日公布的TOPCon双玻组件价格1.33元/W计算,消费者将为每块组件不存在的14W多付18.62元。

自去年以来,受光伏行业热度吸引而来的新入局者纷至沓来,这也引发了组件行业激烈的竞争,价格战频发。截至发稿前,组件价格已跌破1元/W大关,突破了不少企业成本线。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为王”逐渐成为了企业生存下来的不二法门。

在竞争压力下,利用检测漏洞变相抬高价格,控制成本成了一个隐蔽又稳妥的方法。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前段时间对媒体表示,今年组件价格下降超出了企业最早的预期,没想到会下跌得这么剧烈。此外降本的方法有很多种,行业里出现了功率虚标,甚至头部企业都功率虚标,也有硅片不断减薄的,甚至胶膜厚度、边框变薄等等情况,都有出现。

同时,已出现企业因组件功率虚标被欧洲客户索赔的情况。

另外,在这条利益链条上,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发现,组件检测机构同样乐在其中。

目前,国内组件功率评测认证机构主要有TÜV莱茵、TÜV北德、TÜV南德等,这其中,TÜV北德的光伏组件业务开设最晚,市场份额也低于TÜV莱茵及TÜV南德。

曾有某调研机构将四块N型组件分别送检包括TÜV莱茵、TÜV北德、TÜV南德在内的共四家检测机构,结果显示,TÜV北德的标板功率普遍偏高,其中差值最高可达7.85W。

自律更需他律

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解决,长此以往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严重破坏行业生态。

但如何解决光伏功率虚标乱象?一方面靠企业自律,但更需他律。

目前,组件行业的乱象不止组件虚标,前段更是传出某企业因组件隐裂问题被逼至朋友圈曝光维权。

在本次行业起草的自律公约中,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发现,该协议不仅对光伏组件生产商进行了规范,对计量机构及提供一级标准组件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和提供量传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都均做了相应义务的承诺。

截至11月21日,已有40家企业做出了自律承诺,未来,留给不良商家钻营的空间将越来越少,倒逼企业将重心回归技术创新。

文章来源: 钛媒体APP,中国网财经,数字新能源DN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智慧眼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