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铁饭碗”挑战储能黑科技,将产品卖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探寻超级电容隐形冠军成长之路

芯圈那些事 2023-11-25
29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超级电容器又名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快速储存和释放电能的储能装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性元件。由于其在交通、电力、通信、国防、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被全球各国列为重点研发的行业之一。

如此重要的容量王者,储能界的黑科技,当然少不了中国标签。“在中国的超级电容器领域,凯美能源是非常有话语权的!”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才奇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凯美能源是国内第一批起步研发超级电容的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

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起步晚,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2005年国家制订了《超级电容器技术标准》,才终于填补了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标准的历史空白;同年,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完成了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2006年,我国首条超级电容器公交线路在上海投入商业化运营。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远在辽宁锦州的才奇从东北一家国企主动辞职,放弃铁饭碗,与他的好朋友丁锦生联手创建了凯美能源,正式进入超级电容器行业领域。

对于为何选择进入超级电容器行业?事实上,早在辞职之前,才奇就与丁锦生就十分关注超级电容器的国内国际市场动向。从基层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才奇,深知市场强者恒强、适者生存的残酷;再加之他对钻研科技有特殊感情,一心想选择高科技有关的赛道。因此,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考察之后,两人一致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级电容器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凯美能源是国内第一批研发超级电容器的企业。当时国内了解超级电容器的人很少,我国超级电容器的市场极不完善,这种高科技产品在国内尚未形成较大市场。认识才奇和丁锦生的人,并不看好凯美能源的发展前景,还有朋友劝他们及时退出这个行业。

据才奇介绍,筹建凯美能源之初,确实是步步艰难。第一是选项难。在行业内,中小型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一直不被看好,而是一股风似的,都纷纷进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大领域了。他认为,凡是市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想干的事就轮不到我们了,竞争必定是很激烈,“找低于20%的人认可的事才有可能成功”。第二是融资难。由于没有抵押物,从银行方面无法获得贷款。才奇和丁锦生只能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千恩万谢,终于筹了500多万元。第三是要坚持,要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凯美能源开发出来的超级电容器是新产品,市场尚属空白,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改进技术和产品,同时在全国开拓新市场。

2006年底,凯美能源生产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片叠片式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担负着500多万元巨额债务,才奇和丁锦生全身心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去。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与科技发展,现在的公司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大、产品规格齐全、具备竞争力的超级电容器专业生产的企业。时至今日,两个人回想创业初期,仍然感受到当年的沉重压力,所承受的巨大风险。“如果创业投资失败了,可能我俩人后半生都翻不过身来!”丁锦生如是说。

充满风险的挑战之旅

早在1879年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了一种具有法拉级别的超大电容,这种超大电容是一种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电化学元器件。1957年,美国人Becker申请了由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器方面的专利。而超级电容器的研发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SOHIO)制作出一种工作电压为6V,以碳材料为电极的电容器。

随后在1970年,该公司又开发出非水电解液多孔碳超级电容器。1971年后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开始被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活性物质。1979年日本将开发出的超级电容器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启动系统,开启了电化学电容器的首次商业应用。

才奇和丁锦生选择超级电容器,注定是充满风险挑战之旅。企业家的见识,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超级电容器,自然引起了全球首富马斯克的极大兴趣。在马斯克心中,特斯拉的诞生、发展都是在实践自己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曾经在他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时期得到佐证。马斯克在所写的《超级电容器》论文中表明:“能源存储的新型方式在未来可以应用到汽车、飞机和火箭上。直至以后的十数年里,马斯克在论文中所表述的,无一例外的衍变成为了“SpaceX、特斯拉、SolarCity”三家印有马斯克基因的实体产业。

在艰难时期,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一种始终面向外界的姿态。尽管带着前景不明的迷茫,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才奇坚信,超级电容器一定能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大放异彩。

除了才识、见识,拥有胆识是决策者捕捉战机的必备素质。胆识是指管理者能决断、能任事、能担责的素质。对管理者来说,不仅要有谋,还要善断,敢决策,能任事方能将工作做成。毛泽东主席评价三国时期袁绍时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

才奇看来,当初选择超级电容器,成功概率最多只有20%。商场如战场,情况错综复杂,情势瞬息万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果敢决策,是成功的必要前提。才奇决定破釜沉舟。

2006年公司生产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片叠片式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当时国内了解超级电容器的人很少,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人们普遍认为凯美能源前景堪忧。认识才奇和丁锦生的人,真诚的劝他们慎重决策,考虑及时退出。

面对创业初期最大的瓶颈——融资难,由于没有抵押物,从银行方面无法获得贷款。才奇和丁锦生四处求助亲友,艰难筹得500万元。肩负500万巨额债务,负重前行,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去。对创业者来说,唯有前进,没有退路。企业家正是为未来而存在。

国际巨头主动寻求合作

目前,该公司产品在国内覆盖数十个领域,客户数量达到数千上万户,在智能电表领域占有率高达80%,针对宽带载波领域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1%以上,并出口至欧美、日韩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毫无疑问,凯美能源堪称超级电容器领域真真正正的“隐形冠军”。凯美能源董事长才奇曾是辽宁某大型国企的管理人员,辞职后于2006年组建了凯美能源。我国对超级电容器的研发起步较晚,有关部门在2005年才制订了《超级电容器技术标准》,而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超级电容器的推广使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新组建的凯美能源抓住机遇,正式进入超级电容器行业领域。

2006年成立至今,凯美能源之所以能发展成为超级电容器行业的“隐形冠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汇集了一批高精尖科技人才。现在凯美能源的一些核心研发人员,从1998年就从事超级电容器产品的开发,2001年起承担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动汽车用超级电容器”项目,2002年起承担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超级电容器”项目研发,2003年承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新型绿色能源—超级电容器产品产业化”项目。目前,公司有800多名员工,其中管理层人员占比10.8%, 技术人员占比14.2%,拥教授级别3人、高级工程师级别6人、博士2人、研究生11人,真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其外,凯美能源还与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渤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聘请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团队,力求推出科技含量极高、极具凯美能源特色的品牌产品。随着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一些国家巨头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

据才奇董事长介绍:前几年,全球领先的超级电容器储能产品开发商和制造商美国麦克斯韦尔公司(Maxwell),曾主动找上门来,计划把该公司在中国中小型超级电容器的市场让渡给凯美能源,要价500万美元但因为资金缺乏,凯美能源不得不放弃了合作;韩国三星集团也主动与凯美能源谋求合作,双方通过多次磋商,达成了重要项目的合作,三星集团的超高清电视引入了凯美能源的超级电容器,大大减少了电力消耗。目前,凯美能源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格供货商,还荣获国家第一批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文章来源: 中国小康网,WH二马,凤凰网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芯圈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