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又在酝酿涨价,这类传感器加速“进攻”汽车领域

摩尔后时代 2023-11-30
25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期,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已经向客户发出CIS涨价通知,明年首季将提高其CIS产品报价,主要涉及3200万像素以上规格产品,平均提升幅度为25%,个别产品上调30%。

资料显示,CMOS影像感测器(CIS)是智能手机、汽车等终端应用的关键元件。受益于智能手机、安防、汽车市场需求大规模爆发,过去20年间CIS发展十分迅速。

近年,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疲软,手机CIS成长动能略显不足。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面对通胀、经济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加上智能手机产品发展趋于成熟,消费者不断延长换机的周期,市场的成长动能疲软,CIS出货量预期会同步下滑。集邦咨询估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约为43亿个,年减3.2%。

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手机品牌厂商持续清理库存。好消息是,今年下半年开始,手机品牌厂库存逐渐接近健康水准,并开始回补库存,这让CIS库存水位大幅去化,业界认为,这是三星酝酿2024年对相关CIS产品涨价的主要原因。

除了手机市场释放利好之外,CIS在汽车市场未来也将有所收获。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车用半导体需求水涨船高,CIS需求也同样如此。

业界指出,一辆L2汽车,对CIS的需求大概8~12颗,与消费级CIS相比,车载CIS对于价格相对没有那么敏感,在同等性能之下,车载CIS的价格会更高,价值空间较大。同时,随着汽车不断朝智能化、自动驾驶迈进,汽车“视觉”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也将使得车用CIS未来大有用武之地。

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下降14%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受到需求疲软、库存调整以及每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数量减少等诸多因素,2023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 CMOS 图像传感器(CIS)出货量为 20 亿个,同比下降 14%。

该机构研究分析师 Alicia Kong 表示:持续的通胀压力、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了消费者信心,导致智能手机出货量低于预期。2023 年上半年,每部智能手机的平均摄像头数量也从 2022 年下半年的 3.9 个下降至 3.8 个。

在后置摄像头方面,配备双摄和三摄方案的智能手机份额不断增加,挤占四摄方案的手机。尤其是中国安卓 OEM 厂商,一直在积极减少摄像头的数量,以节省成本或空间。相机、处理单元和算法的融合是相机整体性能和图像质量提升的核心。

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副总监 Ethan Qi 表示:2023 年上半年,索尼是唯一一家 CIS 出货量同比增长的供应商,这得益于苹果 iPhone 的强劲表现,在市场低迷时期仍保持韧性。由于 Android 领域的销售疲软和渠道库存调整,三星和豪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

尽管终端市场依然疲软,但我们预计智能手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将从第三季度开始补充库存,为新型号的发布做好准备并缓解库存水平。

然而,由于宏观不利因素,与上半年相比,复苏将相当温和。预计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 CIS 出货量为 42 亿部,将同比下降 10%。

车用CIS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图像传感器芯片厂商也开始转战蓬勃兴起的智能汽车市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对摄像头需求量剧增,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摄像头搭载量将超过1亿颗。巨大的需求也带动了汽车图像传感器的增长,并衍生出更多细分市场。

据ICV TANK 预测,汽车用CIS的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74亿美元。

智能汽车对图像传感器芯片(CIS)的要求比手机CIS的要求高很多。以豪威OX03J10芯片为例,作为车规级芯片通过AEC-Q100 2级认证和ASIL B功能安全认证;同时具备高动态范围和LFM(LED闪烁抑制)功能。

按应用场景,汽车CIS可以细分为三类:ADAS用CIS、座舱用CIS、图像用CIS(主要用于人眼看,如环视后视)。根据Yole预测,到2026年,ADAS用CIS将达到1亿片,汽车图像用CIS(如环视后视)将达到1.82亿片,座舱用CIS将达到0.82亿片。

“车用CIS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前视、侧视、后视、环视摄像头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和乘员监控系统、电子后视镜等。ADAS前视摄像头主要用于实现L2级别及以上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和辅助车道等功能。接下来,侧视及后视摄像头、车内摄像头将成为刚需——不仅用户的需求上涨,而且监管机构也加入其中,这些都将加速以CIS为核心的摄像头在汽车中的应用渗透。”王懿说。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高级咨询顾问池宪念表示,车规级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并在近两年全球汽车产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上涨。车载CIS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前视、后视、内视、侧视四种,ADAS功能车型的车载摄像头数量分布通常为1个前视摄像头、1个后视摄像头、4个侧视摄像头、1个内视摄像头。因此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由传统的1个后视摄像头逐渐增加为10~20个。单个汽车CIS使用数量的增加是CIS市场恢复的主要动力之一。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2022年L2及以上乘用车渗透率为23%,也助力了车用CIS出货量增长。因此,汽车板块的份额在2022年上升到9%,成为仅次于手机的第二大板块。随着自动驾驶向更高层次迈进,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国产厂商想要打破僵局

长期以来,车载CIS市场都保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安森美、豪威、索尼三大巨头在汽车产业链经过多年的浸润发展,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在产品、人脉、渠道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优势,余下的大多数CIS厂商其实都是以消费级产品见长。

这批企业想要在车载CIS市场分一杯羹,面临的第一道关就是车规认证。

集微网从业内获悉,拥有车载前装供货资质的零部件厂商需要具备AEC-Q100和ISO26262两个资质,虽然有很多企业都表示有布局车载CIS产品,但国内目前真正有供货资质的厂商仅豪威、思特威两家。其中,豪威在车载市场深耕多年,市占率全球领先,而思特威目前也已经有1-2颗车规CIS产品成功上车。

除上述两家之外,国内大多企业的车规级CIS产品都还处于认证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做CIS的厂商很多主要的方向都在消费电子市场,以手机为主,前期基本没有涉及到工规、车规的产品,很多是在近几年手机市场开始出现衰退后才开始布局。不过车规流程本身就很严格,比工规更严格,认证周期短则1年半,长则2-3年。”

“除非产品做出来就非常完美,能不出任何问题地走完所有流程,这样估计一年多年能拿到资质,但这样的情况太少了。但凡产品有一点问题,认证周期就很难预估了。”

产品过车规认证可以等,市场的红利期却不会等人。

在许多终端市场表现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汽车市场成为许多供应商的必争之地,从市场实际的供需情况来看无疑是僧多粥少,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难以避免。近两年崛起的造车新势力裹挟着消费电子的快节奏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为快速的推动了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等多个维度的升级。

这也意味着整个产业第一阶段的红利期会缩短,留给厂商们的时间已经不算多了。

“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布局规划,再加上产品所需的认证时间,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有些晚了,因为除了上述提到的资质认证外,车厂对供应商的交付经验也划定了相关标准。”

现阶段除了市场布局上的前瞻性,一家汽车芯片厂商想在终端争取到更多机会的另一有效途径就是设计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文章来源: IT之家,集微网,佐思汽车研究,中国电子报, 全球半导体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摩尔后时代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