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手出台政策扶持!8万亿元智慧养老产业,会催生多大的智能传感器市场?

智能未来 2023-12-06
28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几年,中国传感器产业明显热了起来,激光雷达、MEMS智能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多条传感器赛道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以这些传感器为主导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以及汽车电子,这些都是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足以长期支撑传感器公司的增长。

而现在,又有一条万亿级别的传感器赛道浮现,许多专家认为,未来10年该产业将取代地产成为中国最大产业,工信部等多部门出台100+项政策,国家正在力推,预计未来10年该市场传感器刚性需求暴增!

智慧养老市场巨大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促使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养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达9%,其中年龄在85岁以上的人口总量增长最快。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亦在加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据统计,2019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表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养老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他表示,智慧养老产业将成为消费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创新应用的主体,将创造与拓展出又一个庞大的市场。

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分析,未来5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仅传感器、可穿戴、家庭智能终端以及服务型机器人等硬件产品就可形成8万~1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结合各种新的平台构架和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整个产业将达到3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足以支撑我国服务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创新类企业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谷荣祥表示,在欧美,目前个人救助产品(PERS)已经是一个专用名词,产品功能涉及老人的血压、脉搏、血糖、跌倒状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无线设备传到专用的平台,平台可以直接连接到医院、保险公司、999等机构,方便对老人提供快捷的帮助和服务。据有关机构预测,PERS个人救助产品的市场规模仅在北美就有20亿美元,并且每年将增长10%左右。

多部门联手出台政策扶持

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工作。

今年来,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已就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布了多项政策,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从国家角度来说已迫在眉睫!据卫生健康委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0.8%。此外,相关研究数据显示,1962-1976年婴儿潮人口在未来5-1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升至2060年的35%。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文简称《计划》)通知,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智慧健康养老作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应对措施,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中,“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的重要政策落地点。

在《计划》文件中,传感器及相关硬件产品和功能,成为智慧健康养老政策的重点扶持和推广方向: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芯片、传感器及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进一步夯实,行为监测、生理检测、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健康数据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及融合应用能力大幅增强,全面满足智慧健康养老需求。

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新技术研发。发展适用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微型化、高灵敏度生物传感技术,大容量、微型化电池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和轻量级操作系统。开发适用于养老照护的多模态行为监测技术、跌倒防护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支持突破康复干预技术、神经调控技术、运动功能康复评估与反馈等核心技术。攻关适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脑机接口、自主学习等关键技术。

此外,《计划》中重点提及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三大工程,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及相关应用产品被点名,传感器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需求庞大且不可或缺的基础器件。

万亿级传感器市场浮现

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加上现代社会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间,因此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主要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渐渐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社区工作人员有限,而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如何了解众多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应运而生。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街道层面的“一网统管”平台就会接收到报警信息并及时通知社区,社区志愿者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的情况。此举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其实,智能水表只是此次上海智慧养老中的一环,除此之外还有“AI外呼”“门磁系统”“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智能手环”等,均安装在独居老人家中。如遇反常情况,均会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及时反馈,并召唤人员前来看望。

这种由传感器和云平台组成,用于独居老人生活监测的系统我们称之为智慧养老监测系统。“AI外呼”“门磁感应器”“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智能手环”等多种传感器安装在独居老人的家中,一旦发现老人家里有异常情况,平台会立马收到报警,并通过算法分析异常原因推送给提前设定好的紧急联系人及时上门查看。除此之外,平台还可以连接继电器控制老人家里的断电开关,一旦监测到用电量过多,系统会自动断电,从而减少独居老人由于用电不当引发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很多的监护产品可以实时收集到老年人的身体和环境数据,但容易导致部分老年人产生抵触情绪,而烟雾报警器、红外监测仪等这样的传感器不会,不仅不会泄露独居老人的隐私,而且效率很高,还能兼顾到各个方面。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朱卫红表示,“智慧养老”减轻了居委会的压力,让基层工作人员不用再疲于奔命天天上门探视老人,却提高了对老人的照料程度。

健康照护是养老的痛点,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器械、便携式体液检测等健康传感器件和系统都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基础。王东表示:“传感器企业首先要满足保证性能情况下的低成本,这在海量需求的情况下有可能做到。其次,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化也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内传感器企业应该把握好这两点。”赵振越认为由于智慧养老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一旦相关技术和成本等瓶颈得到突破,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智慧养老是一个全社会共创共建的过程,要利用时代科技的进步将传统型养老和技能型养老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独居老人。社会也会不断推进智慧养老的进程,更多的普及到每个社区,保证更多独居老人的安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除上述传感器外,智慧养老产品以及平台还会大量使用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为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文章来源: 中国电子报,传感器专家网,物联有深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能未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