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建海底数据中心,国产算力走上“高速公路”

智者先行 2023-12-07
230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12月1日起,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准则》正式实行。

准则提出了清晰的量化标准,以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得分(I)为基础,综合考虑数据中心设施可用性等级值(L)得分情况,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划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起始级、发展级、稳健级、优秀级和卓越级,且较高的等级涵盖了低于其等级的全部要求。

根据准则,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得分(I),由数据中心设施可用性等级值(L)、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能力指标(M)和数据中心业务运行效果指标(N)三个方面共同确定,即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等级得分I=(L X0.3+MX07)X N。这三方面中包含的所有细即是数据中心提升业务连续性与安全稳定性的方向。

准则指出,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模型由能力构造和能力指标组成。其中,能力构造包括:能力(即业务连续性能力)、能力域(D)、能力子域(F)和能力项(P)。根据准则,能力域(D)为6项、包含17项能力子域(F)、能力子域(F)则包括46项能力项(P)。准则介绍了各项能力指标评分规则,并在部分能力项(P)细分出子项,每项评分最高5分,最低1分。

同时,准则给出能力项权重,能力指标权重可依据此给出的能力域、能力子域和能力项权重计算,数据中心或评价机构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各指标权重。数据中心业务运行效果指标(N)是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业务中断的结果来确定。

在滴滴因底层系统软件故障发生大面积崩溃、阿里因阿里云故障全系产品崩了等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底层软件、算力基础设施的稳定与可靠性越发重要。

此次发布的准则,适用于提供场地服务、云计算(算力)服务和业务处理服务等各种服务类型的数据中心,可用于评价不同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等级,也可指导数据中心提升自身业务连续性等级,将更好地保障算力建设,为数字化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加快布局海底数据中心

作为新基建的数据中心,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海底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型数据中心系统,具有绿色低碳、安全可靠、节约土地和淡水资源等优势,我国多地正加大海底数据中心的布局。

我国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超过45%的人口和近60%的GDP。我国的很多数据量集中的大城市,都分布在离海岸线不到200km的位置。海底数据中心在沿海城市附近的建设,既能实现更快速流畅的网络服务,同时可与海上绿色能源实现多能互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海底数据中心本身就是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海底数据中心靠近海洋,利用海水冷却效应,能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服务器运行。这种新型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能为我国的数字经济提供可扩展、可靠的支撑。

目前,在海底建设数据中心的只有美国和中国。美国的海底数据中心建在苏格兰周边的北海海域水下,但没有对外推广商业应用。我国首个商业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陵水近海海底。海南省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布放100个数据舱,并逐步建设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海底数据中心的发展,还将带动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21年底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文件,鼓励探索利用河湖、海洋等优势资源,建设利用自然冷源散热的数据中心,因地制宜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广东、山东等地也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促进海底数据中心研发及建设。

国家算力枢纽开工

宇航员乘坐“太空天梯”直达空间站、月球车在环形山里飞速疾驰、战机在陨石碎片中自由穿梭……电影《流浪地球2》中,一幕幕精美震撼的特效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介绍,《流浪地球2》的部分特效制作工作是在贵州贵安超算中心完成的。这些特效里的每一帧画面要渲染几个小时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没有超算中心的强大算力作为支撑,从电影开始渲染到搬上银幕,可能需要10年时间。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算力产业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算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近年来国家数据中心建设的提质增速,尤其是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规模的迅速增长密切相关。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先后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支持、规范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自治区等8地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经全部开工,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算力底座正逐步成型。

支撑数字中国“高速路”

在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内,服务器信号灯闪烁,中控室内各项参数飞快更迭,相当于10万台普通电脑算力的超级计算机全力运转,为远在北京的科研团队提供复杂运算服务。

“看不见”“摸不着”的算力,如何在毫秒级的时间内从内蒙古的数据中心传递到北京的用户手中?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徐星海介绍,该平台所在的林格尔新区通过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与国内18个主要城市实现高速数据直连。

在超算数据直连的基础上,国家超算互联网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所谓超算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用户和运营服务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工程,各地的超算中心和数据中心将实现数据和算力的互联互通,整合成一个算力融合的网络。

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看来,超算互联网可以通过超算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地区间统一调度,解决算力供需空间不平衡的问题。“通过超算互联网就可以将算力输送到各个城市、各个企业、千家万户,让大家便利地用到超算算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超算互联网工程的落地,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的愿景将成为现实。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将可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高速路”。

文章来源: 中国IDC圈,中国青年网,光明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者先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