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终于熬出头了?走出史上最长换机周期”,下一代手机长啥样?

手机所所长 2023-12-07
322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3年已然步入尾声,但一些事关消费电子的领域,面向2024年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2023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其中5G手机5871.7万部,同比增长90.1%。

从经济数据来看,当前国内乃至全球依旧处于经济下行区间中,经济数据持续呈现颓势,消费降级成为国内媒体经常讨论的话题。

1、消费能力受冲击,但绝对值依旧充分

谈及消费相关的行业时,笔者一般习惯把问题拆分为三个部分,即“有没有能力买”、“有没有意愿买”,具体到行业标的上,则是“为什么买你家的”。那么以这种视角来看,当前国内是否有能力消费3C电子呢?

疫情后,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确实是受到了冲击,但对于消费电子而言依旧是充足的。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为39428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5.19%,在绝对值上维持增长,但在比重方面则有所下滑。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滑,可以理解为“居民愿意拿出来花的钱少了”,这也是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从2020年以来的社零数据看,居民消费曾多次出现潜在趋势水平向上的“报复性反弹”,但在疫情反复、监管政策以及房企暴雷的冲击下,这类趋势则遭到了抑制。

用一些老生常谈的论调来说,就是居民消费信心受到了冲击,而市场的环境使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偏弱,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的信心不足,导致在消费上趋于谨慎。在此背景下,消费者更为注重消费的质量,消费决策趋于理性,即“花得值”。

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会减少,实际上在完成决策后,消费者单次的消费金额或许还会有所增加。但在消费频次上,谨慎消费会使消费者在掏钱出来前,更仔细地思考需求点和需求匹配度,对于单价较高的家电、家具、家装地产等方面的消费,居民都会更为谨慎。

3C电子消费相对于上述的大消费而言较为轻量,但依旧会受到这种谨慎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性能逐渐步入瓶颈的背景下,换机会显得“没有必要”。那么为何在2023年三季度后的时间点,这种“必要”的意愿又有所增多?

2、手机的下一个创新周期即将开始?

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已经无需多言。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13%,跌至约2.7亿部,为2014年以来最低的单季度出货量。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为6760万部,同比减少11%。

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似乎已经形成趋势,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刚刚经历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据IDC统计,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

出货量下滑的背后,是用户变长的换机周期。平安证券的研报显示,用户换机周期已经拉长至43个月。

换机周期拉长、出货量下滑,智能手机市场遭遇的寒冬也表现在苹果的财报中。苹果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显示,截至2023年4月1日,苹果营收为948.36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净利润为241.60亿美元,同比下降3.40%。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利润下降,这是苹果10年来第三次发生这样的情况。

智能手机遭遇的寒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新乏力。

“厂商应该反问自己,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现有产品是否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荣耀CEO赵明认为,电子消费品固然受到经济周期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创新周期的影响更为重要,它甚至可以带领产业走出经济周期的影响。

初代iPhone发布后不久,金融危机到来,但这并不妨碍其引领智能手机行业,乃至电子消费品行业进入强势周期。但是如今,人们赞叹的iPhone 14灵动岛设计,其实早已在多款安卓机型上实现。智能手机创新遭遇瓶颈,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赵明反而对于智能手机创新的前景感到乐观,甚至认为已经来到下一次创新爆发的前夜,核心原因便是众多资源和技术正在智能手机领域积聚。“我们可以跳出手机产业,或者从宏观大的技术创新的领域来思考今天智能手机的发展。”

回顾过去的手机发展史,其实就是不断的打破边界的过程。今天的智能手机融合了电话、相机、钱包、甚至身份证、餐馆排队系统等多种功能。“智能手机是计算平台、显示平台、通讯平台、AI平台等集合的产物,每次多集成一个平台,就是一次打破边界的过程。”与外界的感知相悖,赵明认为属于智能手机的下一个“iPhone 时刻”即将到来,正是因为一系列底层技术的发展给了智能手机再次打破边界的机会。

3、边缘人工智能触发,新一轮复苏马上开启?

智能手机行业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五年出现出货量下降,随后在2021年仅出现一年的复苏(因新冠疫情)。 展望未来,摩根士丹利认为,去库存和临时抢购零部件订单的完成为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边缘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关键触发因素。

2016年年底,荣耀推出第一代Magic产品,定位为“首部AI手机”,这被赵明视为荣耀“先知先觉”在AI领域投入的证明,完成从0到1的积累。

此后便进入1到10的演进阶段,AI被更多引入智能手机,如AI摄像,手机可以识别出不同物体、场景,进行分类渲染。在赵明看来,AI与智能手机结合第二阶段,也就是平台级AI的标志是手机开始拥有更多理解与学习能力,比如基于位置、时间判断用户的需求,“当用户靠近机场时,手机可以自动弹出用户的乘机信息。”

“而去年大模型的出现让整个团队眼前一亮。”赵明回忆说,2016年年底,荣耀便将AI定义为可进化的智慧生命体,而大模型的出现赋予“进化”全新内涵,将解锁10到无穷大的阶段。AI从未距离荣耀当初的定义如此之近,这也是他将大模型称为“迄今为止看到的对于AI的最佳诠释”的原因。

作为一家智能手机厂商,荣耀自然不会参与网络侧大模型竞争,而是思考大模型的出现将如何改变智能手机。

赵明将时下各家厂商争先推出的大模型定义为“网络侧大模型”,“它们在学习人类知识库,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个人隐私与人类知识库之间存在边界,这就给‘手机端侧大模型’与智能手机结合带来机遇,它可以更懂手机用户。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变为每个人厚厚的电子档案,但是用户想要搜寻过往拍摄的一张照片可能很难,智能手机需要更好地响应用户需求。”

“手机端侧大模型可以让手机更好地理解、学习关于用户的知识,比如我每天几点睡觉,喜欢吃什么等等,这些知识网络侧大模型无法获取,或出于隐私原因不便获取。”赵明解释说,其与此前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平台级AI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平台级的AI已经在理解、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按照不同优先级执行任务,让用户使用App时更加流畅。而平台级AI已经具备的一些底层能力,如低功耗AI算力,也将在未来的手机端侧大模型中复用。“未来会将网络侧大模型通过压缩或端云结合的方式引入端侧,目前荣耀已经在与一些合作伙伴展开合作。”

“充分可交互”,这是消费者未来对于智能手机的核心期待之一,大模型的出现正在加速其实现的可能,而另外一个期待则是“极致便携”。

在今年上海MWC Keynote演讲环节,赵明展示了从1G到5G时代手机屏幕大小的变化,手机的屏幕变得越来越大,但是用户对手机便携性的要求有增无减。在众多用户的设想中,未来的手机可能薄如蝉翼,甚至可以附着于手臂之上。这无疑要求厂商在更大、更清晰的屏幕与便携性之间取得平衡。

“未来的智能手机是计算平台、显示平台、通讯平台、AI平台、摄影平台等的综合平台,客观来讲不能有明显短板,但是又不能把每块木板无限延伸,需要找到最完美的平衡,或者说在各种不完美当中选择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就是在考验手机厂商的取舍和权衡,给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赵明说。

考虑到通胀下行带来的周期性需求复苏和边缘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摩根士丹利上调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我们目前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024年恢复3.9%,2025年恢复4.4%。

根据地区划分,预计像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市场将成为主要的增长驱动力,而由于已经具有较高智能手机渗透率,发达市场的增长率将较低。

2020年以来,智能手机的销量步入下行期,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因为疫情的冲击受到压制。若将2020年视作智能手机最后的销售大年,那么随着换机周期的“三年之期”到来,2024年迎来换机需求的概率明显提升。

当然,在科技升级领域,2023年其实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要素在,包括:2023年以来的AI技术浪潮,亦或是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提升,都有希望成为智能手机换机潮爆发的契机。但就笔者个人观察而言,上述两类创新在国内市场的落地或许还需要时间,2024年若手机产业出现上行,其核心或许还是以周期驱动为主。

作为换机需求的具体落地处,随着新一轮换机周期逐渐开始,各大手机品牌的新机型将于4季度集中上市,预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四季度的出货量有望延续三季度的趋势,实现手机市场销量的拐点。

文章来源: 满投财经,华尔街见闻,中国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手机所所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