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企业将会被淘汰?光伏扩产狂潮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浮出水面

能源之家 2023-12-07
27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光伏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A股市场上,光伏板块饱受市场情绪的冷眼旁观,股价一片腰斩的凄惨景象。然而,在这股寒潮的背后,光伏行业却以强烈的活力,持续蓬勃发展。据2023年1-8月统计,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154.46%,达到惊人的113.16GW。

这场煎熬将持续多久?哪些企业能够在这场过盛与过剩的较量中存活下来?光伏行业的演变,似乎将牵动整个能源格局的变革。

开工率不足60%,裁员规模高达20%

高测股份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光伏行业出现了开工不足和价格低迷的情况,短期盈利下滑风险加剧,产能出清的竞争一触即发。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技术、成本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或将展现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将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

12月3日,TCL中环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秦世龙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光伏行业的“流血”深度已足够,但时间尚未走完;未来的发展机会仍然存在,但这也将是资金对时间的一次考验。

与此同时,国外知名光伏企业陆续关厂裁员的消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近期,有消息传出多家光伏组件厂裁员,其中不乏业内知名龙头企业,部分企业裁员规模高达15%至20%。市场的内卷压力让光伏行业的开工率降至50%至60%的水平,而此前的开工率曾达到70%至80%。“从硅片到组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都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了。”一家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相关人士透露。在如此低廉的组件价格背景下,生产效率低、产能落后的厂商将无法继续经营,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出口市场也陷入低迷。随着圣诞节的临近,欧洲光伏系统的安装速度也将减缓。此外,今年的欧洲市场仍然处于去库存的状态,去年积压的大量光伏组件产品至今仍在进行消化,市场疲软的现状让组件生产商警醒起来。

60%-70%光伏企业或将被淘汰

近几周,光伏组件价格连续下跌。据道琼斯旗下的OPIS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PERC光伏组件和TOPCon光伏组件价格再创历史新低,分别降至0.13美元/W和0.14美元/W。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000GW,其中中国光伏产能占比超过80%,而今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测规模为525GW,淘汰赛已经开始。

在上述组件价格行情下,部分光伏组件销售商表示,“当前我们不知道如何预测光伏组件价格的趋势”。分析机构预测后期价格仍有走跌可能,加速产品迭代与行业洗牌。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两三年后可能会有60%-70%的企业被淘汰。另一方面,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的用地问题、分布式光伏的并网问题开始凸显,一旦装机速度放缓,光伏组件的产能过剩问题或将雪上加霜。

必须有“差异化”的杀手锏

光伏原本就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圈,但历经20年的产业跌宕至今,从企业竞争秩序来讲,进入2023年新一轮淘汰赛后,“寡头趋势”下,强者恒强,二三线企业、包括跨界制造环节的的大量资本和企业,要想逆袭和超越,必须要有差异化和杀手锏。

就目前的竞争格局与趋势而言,制造企业要踩准N型迭代的红利,在技术和产品要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化的优势;涉足终端电站开发的企业,要在先天渠道方面有基础和积淀;此外,一些跨界企业背后的资本禀赋也很重要。

最近几个月,包括通威刘汉元、天合高纪凡、阳光电源曹仁贤等,都陆续提醒产业有多种风险,呼吁协力建设更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竞争。但问题是,面对可能的颇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各路巨头为何还要在近期大手笔扩产?

这里引用“赶碳号科技”的部分观点:头部光伏企业们,似乎也正因循着“以战去战”的思路在行动:以扩产来打击竞争对手的扩产,以新增产能来消灭产能的过剩。

今年上海展后仅一个月内,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不约而同宣布扩产。这四家企业,既是头部大玩家,又是老玩家,经历过行业很多轮周期洗礼,抗风险能力之强、市场嗅觉之敏锐,远非新玩家们可比。这些产能基本在2023年、2024年集中释放。另外,这500GW并没有包含国外企业、国内二三线企业产能,亦没有包含2022年以前的旧产能。而旧产能被出清,会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头部光伏企业敢于在此时集体大扩产,最大的自信可能是源于对自身健康的财务状况、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以及对于光伏行业的熟稔。行业将因为产能过剩大洗牌,未来不少企业要死掉,但是,对于头部老玩家来说,死道友不死贫道。实际上,如果外部市场环境变差,恶性竞争与价格战频发,谁的安全垫越厚,过冬棉袄越厚,谁就能撑到下一个春天。

众所周知的是,回溯过往三年,跨界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跨界企业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比如青海丽豪、新疆晶诺、江苏美科、双良节能、中清集团、明阳智能、和邦生物、华阳股份、吉利,等等,纷纷投资光伏制造领域,主要分布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此外,亦有更多业外企业,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介入到光伏产业之中。

不过,进入2023年后,伴随光伏产业新一轮的价格竞争,我们相信,部分已跨界的企业的经营可能受到极大冲击;不分正想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或资本将“望而却步”。

在曹仁贤看来,差异化,说说是很简单的,但落实在每一位企业家头上,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人往往会自我膨胀的,总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我就不能做?所以,我们产业链竞争,现在经常说是“内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说法了。从本质上说,是“贪婪”,每个企业都是贪婪的。总觉得我想多赚一点,多干一点,我把别人的事情干了,我把别人干掉。但是,可能没想过,我们在把别人干掉的同时,自己肯定也干残废了。

能否“上市,关乎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后劲

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包括跨界者,都在想方设法登陆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市场。能否“上市,关乎众多光伏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后劲。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掌握着发展先机。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论是光伏设备还是原材料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光伏产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这都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产线更新。

基于产业特点,光伏企业需要频繁融资,上市无疑是最为有效的融资方式。统计发现,目前有近30家光伏企业(光伏业务占总营收超过30%)正在冲刺IPO,这些企业业务各自涵盖组件、硅片、逆变器、分布式、检测设备、金刚线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包括新特能源、首航新能、三晶股份、润阳股份、晴天科技、美科股份、欧普泰、德邦科技、鑫宏业、彩虹新能、快可电子、盛普股份、时创能源、古瑞瓦特、索拉特、欧晶科技、华宝新能、艾罗能源、立新能源、原轼新材、治臻股,等等。

2023年以来,已有4家光伏行业公司登陆A股,募资金额近100亿元。刚过会的华电新能计划募资300亿元,或将成为今年最大规模新能源IPO。

颇为引人关注的消息是,今年6月1日,高景太阳能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募资50亿元,目前已获交易所问询。受益于单晶硅片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高景太阳能产品订单规模快速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随着硅片产能投产规模的持续爬升而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高景太阳能的营收分别为8.91亿元、24.91亿元和175.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100%;净利润则分别为-113万元、1.08亿元和18.21亿元。

此外,产业发展加速向前,一级市场对待光伏整体信心满满。光伏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剩者为王”的行业,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高性价比产品代替低性价比产品,有竞争力的公司干掉失去竞争力的公司。而且由于光伏设备处于不断更新进步过程中,单位产能的投资额度必然会处于越来越小的趋势当中,光伏的“喜新厌旧”也成为必然。当比你优秀和强大的人,比你还努力。结局必然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文章来源: ​新能荟,黑鹰光伏,伊斐新能源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之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