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一夜敲响“代工模式”的丧钟,留给边缘“代工厂”的路不多了

想买车 2023-12-09
31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12月4日,查询发现,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现身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业界据此推测,蔚来汽车已获得独立生产资质。以后不用“抠标”? 蔚来汽车获独立生产资质。

事实上,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小鹏、零跑等部分新势力品牌,已经“抛弃”了原有的代工模式,自建工厂车间造车。那么,始于新势力的汽车代工模式,最终是否会被彻底终结?

1、边缘车企靠代工“喘息”

谈及新势力与代工车企间的合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门不当户不对。

一边是重视场景营销、客户运营,有着超前造车理念,强调科技感、智能化的新兴造车品牌;另一边是定位、品质平庸、缺乏创新创造能力,在行业赛道上逐渐掉队的边缘化车企。

但汽车行业观察者Jerry却认为,如果回顾二者最初“结合”的契机,则不难发现新势力品牌与代工车企之间,非但是门当户对,而且是各取所需。要知道,造车新势力诞生之初,其“高端”的定位并不被市场认可。

“作为只有理念,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品牌,资质成了新势力最迫切解决的问题。”Jerry 坦言,一开始,新势力品牌由于缺少一纸“准生证”,造车只能通过“借腹生子”的方式“曲线救国” 。

然而在当时,行业主流车企拥有较高知名度,产品不愁没有销路,加上打心眼里瞧不起新势力品牌,不认可新势力造车的诸多理念,自然不可能为新势力品牌代工造车提供帮助。

于是,新势力品牌能够找到的代工伙伴,往往就只有行业知名度、口碑一般,产品销量有限,产能严重过剩或是已经深陷危机、面临破产的边缘主机厂。有的车企甚至没有多少乘用车造车经验,主打产品为商用车。

2017年,海马汽车与小鹏签订代工协议。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汽车业务走向下坡路的海马,正濒临破产危机。有媒体报道,当时的海马只用21个月就亏掉了6年所攒下的利润。

而在给蔚来代工造车之前,江淮就一直笼罩在销量、利润下滑的阴影中,只能靠着每年数十亿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维系业绩增长。品牌旗下产品口碑,也在经历了一次质量危机之后,备受消费者质疑。

至于手握“双资质”的长江汽车,在给零跑代工前,也已经传出经营危机。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始终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销售。公司旗下的主力产品,绝大部分是新能源商用车。

“虽然代工的都是边缘车企,但却是当时新势力实现造车、产品快速上市的唯一手段。而深陷经营危机的边缘车企,也靠着代工业务快速将自己拉回安全线内,甚至已经将代工当成主业,像海马、江淮,近几年在乘用车市场存在感、声量都很低。”

Jerry称,尽管代工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底端,利润不及研发、销售两端高。但微薄的利润,还是足够让被市场判了“死刑”的车企,改判“缓刑”。代工四年间,海马亏损收窄。

2019年起,江淮汽车年报中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开始回正,并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此后三年间,蔚来汽车分别向江淮汽车支付约4.41 亿元、5.32 亿元以及7.15 亿元,近三年累计支付约16.87亿元。

然而,大部分代工车企之所以不再执着于自有新车研发,全力做代工,一是代工利润不足以支撑研发投入,二是安于现状,笃定给新势力代工,只要产品销量足够好,新势力有饭吃,代工车企也一定会有粥喝,逐渐丧失危机意识。

但小鹏、零跑与海马、长江“分手”似乎又让代工车企看到了危机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新势力决定与其“包养”的代工厂分道扬镳?新势力与代工车企之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利益冲突呢?

2、“代工伙伴”本质是竞争对手?

“新势力一旦赚了钱,有能力通过收购方式获得造车资质,就会抛弃代工厂。 ”

在手机行业,代工模式颇受品牌厂商认可。就连苹果公司,也选择将最吃力不讨好的手机组装环节,外包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那么,为何到了汽车行业,代工模式的争议会如此之大?

汽车品质主管张涛(化名)表示,尽管都是制造业,但生产手机与造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与智能手机只有几十个、上百个零部件不同,制造一台汽车动辄要几千、上万个零件,牵涉几十家零件供应商。

“一台汽车涉及的零部件利润层级多,如今,有很多车企都在做供应链垂直整合,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利润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优化成本应对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并提高利润空间。 ”

张涛透露称,如果品牌通过代工造车,则意味着零部件采购假手于人,供应链管控不是自己说了算,采购成本难以有效控制。

其次,代工费也是一笔大支出。尽管代工是将最苦最累的活,以较低的价格外包出去,但代工厂也赚走了一部分利润,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于同行。因此,为了保住单车利润,采用代工模式造车的新势力,产品定价势必会比自产自销的车企,要高出那么一大截,并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至于代工造车最大的痛点,莫过于品牌在产品制造环节,丧失了部分话语权,品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即便代工造车的新势力品牌,都声称负责品控环节,但由于负责代工的都是边缘车企,仍然很难打消用户对于产品质量的疑虑。

就连已经摇摇欲坠的威马汽车,其创始人沈晖也曾坦言,如果选择代工生产,他会天天睡不着觉。

“之前不是还有消费者质疑,江淮代工的蔚来很掉价嘛。虽然只是产品组装工厂,但是代工厂的口碑,其实是与新势力品牌深度绑定在一起的,不是抠尾标就能解决。”然而,张涛强调说,以上这些,只是新势力品牌选择“抛弃”代工厂的一部分原因。

更深层的原因,是代工车企与新势力品牌,存在一定的商业冲突。更直白一点说,是代工车企与新势力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同行。而这一点,与手机代工模式完全不同,“富士康是代工厂,它可没有自己的手机品牌。 ”

张涛解释道,给新势力品牌代工的边缘车企,原先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只不过销量不好,经营受困,才沦落到给人代工。尽管新势力品牌负责产品研发工作,但在投放生产时,部分技术免不了会被代工车企“逆向”吸收。

更何况,为了更好地导入产品,新势力不惜投入重金,协助代工的车企升级车间,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而类似的投入、技术,后续难保不会被代工车企,用在自家的新产品上。

如果说,新势力最开始是因为没有“准生证”才与代工车企合作造车,好让自家产品快速上市,那么,新势力一旦有机会通过收购破产车企获得造车的资质,一定会毫不犹豫“抛弃”对方。

毕竟,任谁也不想花大价钱,培养自己的同行对手。更不会真金白银、无限度的给对手升级“装备”好与自己竞争。

至于说给新势力造车“垫脚”的代工厂,若能被收购再好不过,否则就只能打回原形,自力更生了。

3、边缘“代工厂”出路不多了

那么,被新势力抛弃的代工厂,如今怎么样了呢?

今年1月,已经与小鹏终止代工合作的海马汽车,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亏损,已经达到了1.95亿人民币,相较同期水平下降了14.04%,依旧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2022年,海马汽车销量为2.44万辆,同比下降17.35%。其中,12月销量仅为2129辆,同比下滑5%。代工业务终止叠加销量下滑,如今的海马汽车,“回春”机会可以说十分渺茫。

至于曾经给零跑代工的长江汽车,如今已经破产。怪不得有网友直言,一开始就被理想收购的力帆,才是边缘车企里头,命最好的一个。或许也是看到这样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江淮正拼命“握紧”蔚来汽车的手,避免自己成为弃子。

江淮最新公告显示:2022年,公司预亏达到了14.37亿元,然而就在去年12月,江淮汽车宣布将斥资 17.04 亿元,购买安徽蔚来持有的资产包。此举也被业界认为,江淮想要进一步加深与蔚来的捆绑。

而除了蔚来之外,江淮的Plan B似乎还有不少。2022年6月,首台大众安徽白车身正式下线,展示了江淮与大众合作项目的不断深化,更不难看出,江淮在大众在华电动化进程中,表现十分积极。

而除了对蔚来、大众“左拥右抱”之外,最近更有消息指出,江淮瞄准了“问界模式”,试图跟曾经的小康厂——赛力斯抢饭吃,因此也被不少网友誉为汽车行业里的“海王”。

尽管在乘用车领域,江淮自有品牌声量表现一般,但在商用车领域,江淮则是牢牢抓住自身的市占率优势,并投放了不少新的商用车型。然而以上的一切,也都不难看出江淮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不愿意让自己成为纯代工厂。

事实上,每当行业有声音质疑汽车代工模式是否可行时,都有人搬出“代工皇帝”麦格纳说事。只不过,麦格纳代工的都是奔驰G级、宝马Z4等产品小众、价格高昂、经济性好的“奢侈品”。

与边缘车企代工普通消费级新能源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说奔驰、宝马找麦格纳代工造车是因为有更好的外包经济性,那么新势力品牌找边缘车企合作,更多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任何交易一开始看起来都是双赢。蔚来汽车一直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双方的合作从2016年至今。这次蔚来汽车买下江淮汽车的生产设备和资产,既可摆脱代工,又可获得造车资质。而对江淮来说,则甩掉了一大闲置的产能。

但任何交易,到最后看起来会有一个赢家、一个输家。江淮甩掉的重资产包袱是否会成为压在蔚来身上的一根稻草。

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深度整合,这一次似乎民营资本正成为主导的一方。

文章来源: 太平洋汽车网,懂懂笔记,21号键盘车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想买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