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需求迎来“小高潮”,新能源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穿越产业周期?

电力ABC 2023-12-11
328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在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正在加速拥抱数字化,试图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提高整体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01 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能源行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价值日益凸显,传统的业务应用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能源行业也不例外。

全球能源产业积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亟需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全球气候治理。而双碳目标的提出,也对我国能源行业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要求能源行业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导向,转变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切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另一方面,要求能源行业以绿色和低碳为导向,从不同能源品种、从产业链上中下游、从产供储运销各环节,全方位推进减污降碳,壮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传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呢?具体来看,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技术,引导能源领域数据有序流动,从而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

近年来,政策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融合发展、传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等要点,进一步完善了数字能源的发展目标;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和科技部进一步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列入重点任务,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推动煤炭、油气、电厂、电网等传统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2023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为加快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2023年3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目标是推动数字技术真正融入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构筑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推动能源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实现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支撑能源行业提质增效和碳排放“双控”。

《意见》提出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争取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在一连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能源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康勇认为,以数字科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更清洁、更低碳、更安全、更高效,既能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符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同时也符合当今科技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要素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能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正加速。

02 能源行业数智化转型重点

我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管理数字化方面,能源企业全面推进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数字化方面,呈现内外协同与跨界融合的产业互联融合发展态势;数字产业化方面,出现一批新兴多元服务模式和共享、共治、共赢的生态引领企业。

或许,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追求的是,在产能端,通过数据实现设备能耗的管理,产能效益的提升;在用能端,通过数据实现产品多元化,用能稳定性提升;在管能端,通过数据实现能源规划的优化,和灾害应急的规划优化。

但是,在落实“双碳”目标与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的双重驱动下,关于能源革命的系统性、全局性、复杂性、紧迫性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能源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将比其他行业更多。

因此,专家建议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重点从三方面发展,一是搭建能源行业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建立健全能源行业数据要素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能源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传输保护等环节安全标准,开展能源数据安全核心技术攻坚等;

二是构建发掘能源行业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系,建立健全能源行业各品类、跨业务的数据管理协同机制,挖掘海量能源数据,依托多维数据分析,用好能源大数据,以低碳绿色指标体系实现不同场景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运行,推动能源行业整体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和敏捷性;

三是构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加快实现电网智能化,同时加快开展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

但在近两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新的数字化需求正层出不穷,我国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又迎来一个新的“小高潮”。

据钉钉制造业总经理高铎观察,目前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员工管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员工数量快速膨胀,企业亟需数字化手段来实现高效协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二是精益生产。当下游需求井喷、订单激增,新能源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来减少故障停机,提升设备维保效率。

三是数据安全。中国的光伏、锂电池、风机等新能源产业不仅产能领先,技术水平也已经站上全球高地,企业需要数字化手段提升技术的保密性。

03 数字化升级的典型案例

光伏行业龙头晶科能源是在近两年寻求数字化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两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高度景气,晶科能源的组件产能由2021年底的45GW扩张到如今的90GW,营收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57%以上高速增长。

同时晶科能源也是一家全球布局的企业,目前拥有3家海外工厂,海外员工数量高达10000多位,占比达25%,并且在几十个国家拥有销售人员。

伴随着规模快速扩张,晶科能源亟需一个高效的数字化工具来管理庞大的组织,应对激增的生产需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

晶科能源技术平台部总监朱元伟告诉笔者,此前晶科的移动化的协同办公一直处在散乱的状态,每天登陆的员工数大约在40%多,“有一半的人在上面是找不到的”。随着公司规模快速扩张,这种协同办公现状已经难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

去年,晶科开始系统地进行移动化的建设,首要事情就是需要确定一个统一的移动化底座。

“对于移动底座的选择,我们有着多方面的诉求。既有信息安全方面的诉求,也希望能够提升协同办公的效率,同时在国际化、智能化方面也有一些较深层次的期望。重要的是,它不止是一个沟通的IM工具,而是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移动化的平台,钉钉在PaaS方面的能力,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朱元伟表示。

不仅仅是晶科能源,笔者从钉钉方面了解到,目前国内300余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60%的企业使用钉钉作为协同平台。

12月6日,在2023新能源行业钉峰会上,钉钉正式发布了新能源行业“3+3”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宣布与天合光能、特来电、高景太阳能、华宝新能源等新能源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钉钉总裁叶军表示:“今天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技术革新、市场变化等种种不确定性。数字化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变得更具韧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04 新能源企业竞争的“先手棋”

今年以来,一种过去较为罕见的现象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行业频繁发生——专利纠纷。

前有光伏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与TCL中环参股公司Maxeon Solar传出侵权纠纷,后有帝尔激光与海目星在微信公众号就专利诉讼相互喊话。光伏产业链的专利纠纷正此起彼伏。

频繁的专利战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中国光伏行业不仅产能全球第一,在技术上也已是全球领先。专利战背后的知识产权竞赛将深刻影响到企业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

换句话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生产信息及数据安全方面的数字化不仅是新能源企业的自发需求,更将可能是决定未来新能源行业竞争的“胜负手”。

以光伏行业为例,以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40GW计算,即便是效率提升0.01%,每年就可多发1.4亿度电。

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新能源企业竞争的“先手棋”。率先拥抱数字化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过去很长时间,企业数字化转型常常遭遇诟病。企业付出高昂的软件和设备费用却收不到成效的情况比比也是。业内一直有“不数字化转型是等死,数字化转型是找死”的说法。

但经过多年探索,当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到深水区,去伪存真,我们看到,数字化已经成为能源企业真实的、迫切的需求,甚至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的关键变量之一。

放到更大的维度来看,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三样”,成为我国的一张产业新名片。就连马斯克都感叹中国新能源是世界的引领者。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与数字化结合,比特与瓦特相结合,有望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文章来源: 36氪,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中国科技信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ABC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