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产业资本如何把握机遇?

发电驿站 2023-12-12
236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氢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由高碳能源向低碳化、最终转变为无碳化能源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重要的能源载体。交通领域是氢能需求的主要增量来源,也是实现氢能向其他领域大规模拓展的突破口。其中,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当前最重要的运用场景。

2021年8月,我国批准了北京、上海、广东、郑州和张家口为首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议。北京市规划到 2023 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7 座,实现产业规模500亿元;上海市规划到 2023 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加氢站30 座,实现产业规模1000 亿;广东省规划到2022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0座,实现产业规模200亿元。各地氢能源规划纷纷出台下,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开始加速发展。

01 政策大力支持

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与国内外风光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国家级化工生产基地合作,引导氢储能产业链企业参与绿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基地以及甲醇、液氢、液氨、有机溶液等储运基地建设,推动新型储氢技术与传统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耦合发展。

此前,吉林、辽宁、陕西、贵州、上海、山西等地均出台了氢能产业相关发展规划,描绘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本地区氢能产业发展。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对于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清洁替代的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新能源项目,优先列入各级能源发展规划。

10月以来,包括广东、安徽、深圳、青岛等地相继出台氢能利好政策。多地明确,将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购置补贴或运营补贴支持。

11月23日,河北保定市发布《保定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安全监督和管理办法(试行)》,对氢燃料汽车生产发展,化石能源制氢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以及氢能生产企业使用特种设备要求做出了规定。

02 商用车率先开局

氢燃料商用车具备载重大、续航长、运营效率高等优点,是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应用场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全球主要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67488辆,中国占18.2%,保有量约为12306辆。

从竞争格局分析,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氢能源专用车中CR3达到62%,申龙客车、中通客车、飞驰汽车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3%、25%、4%;氢能源客车CR5为70%,上汽大通、宇通客车、飞驰汽车、厦门金旅、申龙客车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3%、17%、14%、9%、7%。

资料显示,申龙客车成立于2005年,是集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商用车制造商。目前,申龙客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包括SLK6129燃料电池公交客车、SLK5080燃料电池厢式物流车、SLK5180燃料电池厢式物流车、SLK5133燃料电池商务车。

宇通客车是一家集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产品可满足5米至18米不同长度的市场需求。2022年,宇通客车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22辆和323辆。

飞驰汽车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和城市客车,于2016年转向氢燃料电池客车。截止2022年4月,飞驰科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运行总数已破千辆。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加氢站建设数量提升、国产氢燃料汽车功率密度、续航里程等性能提升,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有望打开。

03 产业链公司“氢”装上阵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上市公司抢抓市场机遇,加大力度布局氢能赛道。

金山股份日前公告,拟与华电科工共同出资建设25MW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项目,快速构筑氢能上下游协同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78亿元。

该项目计划建设25MW风电机组,风电设备年利用约3000小时,年发电量约7500万千瓦时,全部发电量将用于制取绿氢,预计年产绿氢1230吨。

吉电股份大力布局氢能领域。吉电股份称,公司从2018年开始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当前相关示范项目已投运。

吉电股份表示,公司将在吉林省氢能规划的框架内,促进白城区域建设千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基地,在吉林中部长春中韩示范区建设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并在白城、长春间打通形成制氢、储运和化工产业应用的氢能走廊。

此前,吉电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拟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动态总投资59.56亿元。该项目将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模式,在“电-氢-氨”产业链领域率先示范应用。

上市公司是氢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已有企业进行布局并取得不错的进展。

12月4日,云内动力盘中9.86%涨停,截至发稿,报3.23元/股,总市值63.64亿元。

资料显示,云内动力是一家主要从事柴油机开发生产的上市公司,具有年产商用车柴油机40万台、乘用车柴油机20万台、非道路柴油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非道路机械领域。

据悉,云内动力与众宇动力、煦和商贸共同组建了云南合原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2023年1月-9月,云内动力实现营业收入40.94亿元,同比减少4.84%;归属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20.95%。

11月16日,国鸿氢能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公司为中国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领先技术型氢燃料电池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模压柔性石墨双极板、氢燃料电池堆、氢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出售给下游运输应用客户和下游固定式应用客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计,公司自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均排名中国第一,2022年市占率为24.4%;按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价值计,公司于2022年排名中国第一。

文章来源: 览富财经网,投资快报,九方金融研究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发电驿站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