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备行业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如何,基础是否稳健?

能源上下游 2023-12-13
230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作为工业经济主导性和基础性行业之一,电力装备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对稳定工业经济发展起到较大支撑作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发挥电力装备行业的带动作用,稳定行业增长,并力争在2023至2024年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9%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9%左右。

专家表示,为了夯实电力装备行业增长基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包括强化重大工程引领、保障高质量供给、加快装备推广应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以及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前三季度电力装备企业业绩良好

近日,前三季度电力装备企业业绩逐步出炉。西电集团发布公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集团营收约136.46亿元,同比增加3.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21亿元,同比增加10.81%;基本每股收益0.1016元,同比增加10.8%。

平高电气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47亿元,同比增长21.5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5.52亿元,同比增长227.08%。

许继电气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06.64亿元,同比增加1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72亿元,同比增加19.11%。据许继电气介绍,2023年年初以来,电网市场稳步提升,公司智能电表等核心产品国网份额保持领先;开关柜、消弧线圈等实现满限额中标;省招协议库存实现多项突破;南网市场安全可控等产品实现首次突破。

特变电工近日公告,公司多晶硅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95亿元,同比增长4.79%;归母净利润93.76亿元,同比减少15.37%;基本每股收益2.2754元。

从发电市场总体来看,未来用电市场保持稳增。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2.5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超1.79亿千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比重约72%。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1亿千瓦,同比增长12.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4亿千瓦,同比增长47.0%;风电装机容量约4.0亿千瓦,同比增长15.6%。

发电设备利用方面,1-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99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8小时。其中,水电2704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98小时;太阳能发电112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52小时;风电181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小时;核电635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31小时;火电367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57小时。

电力投资方面,1-10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6621亿元,同比增长43.7%。其中,太阳能发电2694亿元,同比增长71.2%;风电1717亿元,同比增长42.5%;核电670亿元,同比增长41.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731亿元,同比增长6.3%。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供给侧来看,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加快。从需求侧来看,国内装备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不断开拓,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但是,稳定电力装备行业增长也存在一定问题。

“当前,电力装备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关键零部件仍存在短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有待加强,个别领域产能过剩。”袁鑫涛表示。

从短期看,一是电力装备行业经济运行受交货周期影响,年度内营收增速存在波动;二是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大环境不稳定影响,国际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三是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存在低价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从长期看,存在部分电力装备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装备供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

以光伏产业为例,今年伊始,光伏产业链重新开启产能竞赛。1月17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年产100吉瓦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吉瓦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达450多亿元。1月19日,晶澳科技宣布,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数月之后,光伏龙头企业再度拉开扩产的“闸门”。先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宣布加大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力度,后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斥资超百亿元扩产。与产能扩张一路随行的是光伏企业股价一路下行,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阴云笼罩在行业上空。

电力装备行业的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考虑到汽车、电力装备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占装备工业的三成左右,体量大,占比高,对装备工业稳增长作用大,同时行业发展具有鲜明特点,我们单独编制了汽车、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案》按照远近结合原则,围绕短期影响行业稳定增长的问题和长期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袁鑫涛介绍,下一步将依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工作协调机制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强化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推动政策落地实施。

重大工程是电力装备需求侧的基本盘。今年前7个月,一能电气在电力装备设备供应端方面,业绩同比增长51.2%。一能电气销售总经理倪永洲说:“公司不断提高电力装备供给质量,先后为冬奥会、冬残奥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主场馆提供优质电力设备。”

袁鑫涛表示,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供给质量,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鼓励工程建设运营单位加大创新装备采购力度,通过示范引领,加快电力装备创新发展。

针对市场开拓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环节,《方案》提出,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统筹推进海外工程建设,打造海外工程品牌,带动电力装备“走出去”。同时,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电力装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电力装备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面对电力装备行业存在的困难,一能电气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林晓龙表示,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新能源服务产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提供运营维护、改造、升级等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来源。在储能市场爆发的节点,一能电气还一站式投资建设了工商业储能项目,预计今年年底规模达150兆瓦以上。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工业报,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上下游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