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骨传导技术,将运动耳机做成高端出海品牌,韶音凭什么?

科技仓 2023-12-14
43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研发实力,中国公司韶音(Shokz)成功转型为一家高端出海品牌。韶音将其耳传导技术应用于各种消费场景,其高性能、舒适度和开放式聆听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海外消费者。

韶音成立于2004年,最初从事代工对讲机业务,2007年转型为骨传导耳机制造商。2011年,韶音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消费电子耳机,并创立了品牌Aftershokz。2021年12月,韶音更名为Shokz。在过去的七年中,韶音的收入增长了80多倍。预计韶音在2022年的营收将达到50-60亿元,是2021年30亿元的翻倍,是2020年15亿元的约4倍。

韶音的骨传导耳机在全球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占据了70%的份额。

骨传导耳机是蓝牙耳机的一种细分分支,随着消费者对于运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骨传导耳机的发展潜力正不断被激发出来,有望成为一个价值百亿级的市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规模从3亿元增长到89亿元,增速超过2800%。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从2015年到2022年,全球骨传导耳机的出货量从160万台增长到1630万台,增速达到了919%。预计到2023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达到3000万台。南卡和韶音这两个品牌占据了骨传导耳机市场的50%份额,分别占比为38.6%和21%。

韶音经过近10年的时间,从代工工厂转型为全球领先的骨传导耳机品牌,成功地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国内品牌的地位。他们采用了“三个台阶”式的发展战略,即打造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坚持从底层科技出发的正向创新。

自Shokz韶音进军国际市场以来的十几年里,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超过20000家门店,为60个国家的超过千万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截至2021年12月,在海外市场,Shokz的出货量占据了全球的70%,并且获得了许多媒体颁发的奖项,可见其在海外的知名度。

凭借“骨传导技术”站稳脚跟

与我们常见的AirPods等入耳式耳机相比,不入耳耳机天生更适合运动时佩戴。它也被称为开放式耳机,其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这类耳机通常不需要插入耳道,可以让用户在佩戴过程中保持耳道的通透性,让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感受到耳机挤占耳道,从而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同时,不入耳的专业运动耳机,不会对用户造成听觉遮蔽与非注意盲视,让用户在运动时获得更安全的使用场景。

开创骨传导耳机这一细分品类的公司,正是韶音。

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骨传导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它的第一位“体验者”便是天才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失聪后,尝试了一项新技术,他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就可以听到由颚骨传来的音乐,这就是骨传导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骨传导技术都被当做一种极为小众的声学“黑科技”,主要应用在专业通讯领域。

直到韶音入局,骨传导技术才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韶音专注于声学及信号处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彼时,韶音主营专业音频耳机代工业务,依靠严格的质量把关和国内成本优势,公司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规模。但这也意味着,沿着这套模式触达行业天花板后,韶音就很难再有新的增长突破。

于是,韶音开始尝试闯一闯无人区——将专业通讯领域的骨传导技术消费电子化。

2007~2017年,韶音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技术攻关,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解决了骨传导技术“音质、漏音、功耗、震动”四大难题的专业音频公司,并找到了“专业运动耳机”这个绝佳的市场定位。

小众技术养出大公司

如果没有韶音的推动,骨传导耳机的技术或许还将偏安一隅,只出现在消防救援或者战地前线中。

骨传导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震动骨骼结构传播声音。而传统耳机不论入耳式,还是头戴式,都是以外耳道的空气作为传播介质进行设计。

一个最简单的感知方法——用手盖住双耳再发出声音,可以感觉到大脑听到的声音与平时截然不同。对于消防队员或者军警来说,执行任务时需要听到外界环境音,也要能随时保持通话收音,所以骨传导耳机优势显而易见。

这项技术在韶音进入之前,只被日本或韩国科技公司所掌握,后者不过将其当做有趣的声学实验,并未考虑落地为消费级产品。即便到了现在,骨传导耳机的定位仍被当做整体耳机市场的子集、消费者的“第二副耳机”。

事实上,韶音在创立之初也只是作为工厂给B端企业代工各种对讲机耳机。

韶音的三位创始人陈皞、陈迁和齐心都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陈皞和齐心在创立韶音之前有短暂的体制经历和一次失败的印刷机械创业经历,而陈迁毕业先到了美国读博随后在华尔街干投行。

2001年,陈皞、齐心决定重振旗鼓,在深圳成立韶音,选择代工对讲机耳机,原因有二:通信行业在高速增长、声音的振动和机械原理搭边。创始资金则来自于陈迁投资的4万多美元。直到现在,韶音仍然是三位创始人平均持股,各占33%的股份,陈皞、陈迁和齐心分别负责公司总体事务、财务和技术。

对讲机耳机业务为韶音挣得了第一桶金,但代工制造的滋味并不好受。

韶音的对讲机耳机在彼时虽然能做到年入一两千万元、做到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但仍要在接受下游客户不断压价,利润空间微末。对消费级产品的渴望则一直深埋于陈皞心中,基于骨传导技术,把对讲机耳机做成消费级耳机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2007年,韶音决心转型做消费品牌。

不过,韶音向品牌转型的首要难关是难以转变的代工思维。

韶音的第一代骨传导耳机在产品设计和渠道上都堪称一场“灾难”,插头设计不是当时通行的3.5mm插头而是USB线,渠道层面仍然指望通过行业展会找到品牌商。这一切都沿袭了韶音旧有的代工思路,使得其产品距离消费者太远,“我们根本没想清楚到底谁需要通过骨传导来听音乐,谁需要释放双耳。”陈皞曾表示。

2015年是韶音发展的分水岭,而在此之前团队一直在解决骨传导耳机才有的问题——体积大、音质差、漏音严重、像个大喇叭。

在技术层面上,先是音质,后是漏音。入耳式耳机的音质表现有天然优势,因为它把耳朵堵住时,会和耳朵形成一个声学共鸣腔,会让音质体验很好。

然而,骨传导耳机无法利用共鸣现象,声音单薄,并且频段范围较窄,保证通话可行但满足音乐远远不够。韶音在第三代产品才将原来的2000-4000Hz,提升到100HZ~20K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20KHZ之间),达到了音乐播放的要求。

紧随音质问题而至的是漏音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二次成声”。频段扩大、音量提高的骨传导振子也通过振动空气传播出了一定距离的声音。针对于此,韶音在扬声器上设置了引声孔模块,将产生于耳机内部与漏音相位相反的气导声引出,实现引出声波与漏音声波的反相相消,达到削减漏音的目的。

直到2015年,打磨多年技术的韶音在indiegogo上发起了一场众筹。众筹产品Trekz系列摒弃了此前使用的高弹性塑胶,转用全钛材料,重量较上代产品减重40%,做到了30g。同时还集成了韶音业已成熟的技术,例如蓝牙、扩频、降漏音和防水等等,最终为其筹得了近70万美金。

一位业内人士对36氪表示,“这款产品让韶音打破了多年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让骨传导耳机从概念成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看向整体的音频市场,苹果和安卓大厂在TWS耳机上的战争某种程度上助推了韶音的底层技术发展,例如通过芯片集成来完善蓝牙连接的通畅性,TWS耳机推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度。

把一米宽的赛道,做出一公里的深度

在韶音看来,“极致产品”带来“极致体验”。

成立十二年的韶音死磕声学底层技术创新,以骨传导技术为基础,演进出LeakSlayer™漏音屠龙、DirectPitch™定向声场等多个技术分支,在全球范围布局3800余项知识产权。“做骨传导耳机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做一款极致产品,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使用体验。”杨云如是说。

面对这一课题,韶音的解法是——“把一米宽的赛道,做出一公里的深度”。

在早期试错过程中,韶音也打磨了一套被称为“韶音基本法”的双轮驱动创新方法论——

一方面,坚持用户思维,通过成熟、完善的用户研究流程与方法,收集用户在运动、生活等多场景中使用耳机是的痛点并进行归因,并进行针对性预研布局。

另一方面,坚持技术创新,从声学技术底层进行原创式创新。从在运动耳机市场崭露头角的Titanium到全球用户口碑爆棚的Aeropex,再到建立“专业运动耳机就选韶音”认知的OpenRun Pro,每一款韶音产品都代表着当时运动耳机的技术巅峰,与极致用户体验。

以旗舰款户外运动耳机OpenRun Pro为例,在开放聆听、给用户安全和舒适的使用体验基础上,韶音还着力于解决用户运动后顾之忧,采用具备轻盈、柔韧、记忆性等特征的钛合金后挂,能够降低整机重量、优化耳机重量分布,用户在舒适、几乎无感的佩戴状态下进行跑步、骑行、登山等运动,无需担心耳机掉落、晃动、位移。

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对音质的要求,OpenRun Pro搭载了新一代Shokz TurboPitch™低频增强技术与定向声场技术,打造立体环绕、层次分明的全频段出众听音体验。除此之外, CVC智能识别算法与数字降噪双硅麦克风软硬结合,OpenRun Pro还能在运动等复杂环境下给用户清晰的通话效果。

毫不夸张地说,OpenRun Pro就是在韶音基本法指导下打造的一款能够给用户极致使用体验的极致产品,长期霸榜京东金榜,这样的正向反馈也证明了韶音基本法的正确性。

杨云表示,追求极致的故事在韶音还有很多。例如, 为了测试产品低温性能,韶音不仅把工程师和产品送进了零下20℃的冷库,还专程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实测了零下40℃的超低温环境。

为了给用户极致舒适的佩戴体验,韶音提出了“零度硅胶”的概念。当时,韶音跑遍国内外硅胶供应商,发现没有一家供应商的产品能满足需求。最终,韶音决定斥资7000万元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硅胶工厂,比婴儿皮肤还柔软的零度硅胶得以顺利投产。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一件事,坚持极致,就是把一米宽的赛道,做出一公里的深度。我们的用户也高度认可韶音对极致矢志不渝的追求,不少用户都是购买了别的耳机之后,与韶音产生了品牌情感认同,复购时转而购买韶音运动耳机的。”

除了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外,独特的渠道打法也是韶音从1到10的关键所在。

2013年初,韶音中国区刚成立,作为韶音中国的第一位员工,还是销售的杨云开始负责韶音在中国市场的渠道拓展。

到了2018年左右,韶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渠道打法。韶音严格要求各地渠道必须对韶音足够开放——韶音在中国区武汉分公司设立了一个20人的团队,每月可覆盖超1000家门店,三个月即可将全国4500多家门店全部覆盖一次;核心门店每月覆盖一次,非核心门店至少需要3个月覆盖一次。

销售人员每次到店不仅负责统计产品销售情况,还要针对门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督导,统计行业整体数据,并记录上传。韶音专门为此打造了一套系统,销售人员将门店最新信息录入系统后,信息传回总部,总部便会及时安排人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套信息反馈的闭环。

“做渠道没有诀窍,只不过是苦功夫而已。”杨云感慨道。

2021年,韶音正式提出专业运动耳机的品牌定位。此后,韶音聚焦运动耳机的“人、货、场”,全方位进行深入的用户洞察,专业运动的品牌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专业运动耳机就选韶音”也成为了全球1000万韶音用户的共识。

同年,韶音开启了“顶级运动员计划”,先后签下先后签下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环法自行车赛四冠王克利斯弗鲁姆,中国游泳运动员刘湘等世界顶级运动员成为韶音大中华区品牌与产品代言人。

同时,韶音聚焦体育营销,布局重大机构与赛事,运动健身平台Keep、专业路跑俱乐部NN Running Team、环法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铁人三项赛事品牌IRONMAN中国区赛事等专业运动机构,都将韶音运动耳机作为了官方唯一的指定运动耳机。韶音也与成都马拉松、武汉马拉松、斯巴达勇士赛、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等运动赛事展开了深度合作。

除专业赛事外,韶音落地了大量品牌主题社群活动,在社区、大学相继开展韶音开跑吧、运动趴、骑行家、校园行等活动。仅在2022年,韶音开展的线下活动达354场,足迹遍布63个城市。

如今,韶音已经成为一家集基础研究、产品创新、供应链体系及全球营销体系与一身的全价值链企业,并站上专业运动领域不入耳耳机市场的金字塔尖。

而与此同时,韶音也需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

文章来源: 跨境有道,36氪,甲子光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