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博弈下,中国天然气市场将受到哪些影响?

星球能量站 2023-12-14
3703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近年来,以光伏、风电、氢能等为代表的低碳能源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和投资圈的热门投资主题。在中国30·60双碳目标下,这些新能源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革新机会。然而,除了这些热门的新能源之外,还有一种低碳能源在国内投资行业热度相对较低,但在欧洲、中东、北美等地却被广泛运用,有效帮助各国减少碳排放,这种能源就是天然气。中国天然气行业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特别是在采暖季的天然气保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中国天然气市场为稳定全球天然气价格及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能源天然气


已成为各个国家的主力低碳能源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CH4)组成,相比其他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甲烷分子中含碳量最小,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O2)较少,同等热值下,天然气燃烧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石油和煤炭分别减少29%和44%;相比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光伏和风电依赖于日照,风力等自然因素,存在内生的不稳定性,而天然气稳定性更高,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提供持续可控的电力。因此,凭借着燃烧热值高、碳排放少、稳定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价格有竞争力等核心优势,天然气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以欧美地区为代表,天然气已经成为众多欧美国家的重要支柱能源。在欧盟27国中,天然气作为直接燃料或发电能源,提供了该地区45%的化工能源需求、40%的钢铁能源需求、55%的食品饮料能源需求和40%的建筑能源需求。欧洲在过去二十年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从7%提升至了19%,但主要取代的是煤炭和石油的份额,丝毫没有动摇天然气在欧洲地区的重要地位,天然气在所有能源中稳定占据约23%的份额。

2012年国家发改委公布《天然气利用政策(2012)》,以大力鼓励、引导和规范天然气利用,推行“煤改气”以改善污染问题。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12年的1,471亿立方米增长至2022年的3,663亿立方米,增长至约2.5倍,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从2012年4.8%提升至2022年的9.0%。而同期中国煤碳消费量基本见顶,过去十年停滞在27-30亿吨区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从2012年68.5%下降到2022年的56.2%。

202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9.0%,然而,对比同期欧洲24%的占比,天然气未来在中国仍将是一个具备长期增长性的能源类型。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2023年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指出需要“有序推进天然气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绿色转型、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为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国正从全球加速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中国LNG年进口量在2016-2021年间保持约25%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2021年超过日本,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中国占全球LNG贸易总量的21%,占全球LNG需求增量的60%。从近期我国重要外交活动来看(中卡、中俄、中阿、中法、中国与东盟),天然气均为双边合作的重点。

地缘政治因素为全球天然气市场

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2022年,世界天然气产量达4.04万亿立方米。同期,世界天然气消费量达3.94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1%。这主要归因于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气价异常高位、替代能源利用增加等因素。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资本性支出增幅达33.1%至4934亿美元,为新油气发现及产能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欧管道气贸易大幅下滑,欧洲部分气田缺少有效增产,库存需求旺盛。欧洲诸国提前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在全球范围内索货。此时,LNG再一次显示出它的灵活性。短期内,全球LNG贸易流向发生显著变化。部分LNG运输船调头驶往欧洲,以追求更高利润。随着全球LNG贸易量激增,船运市场运力顿显不足,船运费率明显上涨,进而引发新一轮全球LNG运输船建造订单热潮。

10月以来,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截至目前,巴以冲突已影响到天然气市场,从以色列发运到埃及并转化为LNG运往欧洲的量已在减少。卡塔尔、伊朗,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相继表态支持巴勒斯坦。如果冲突进一步扩大,或将导致局势复杂化,进而影响整个中东地区油气供应。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为世界天然气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博弈会导致能源生产国受到影响,造成能源产量下降,或出口受限等。从中长期看,会抑制能源的开发投资,进而造成当前以及未来预期的能源供应下降,或者导致国际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最大,天然气价格受到的影响次之,而煤炭价格较少影响。

当然,除了地缘政治,影响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因素还包括各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经济运行不稳定、金融危机、制裁与反制裁、极端天气频发等。诸多因素叠加导致全球天然气供需严重失衡,天然气市场急剧震荡,价格大幅飙升。特别是欧洲天然气和全球煤炭价格屡创新高,继而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动荡

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作为世界原油和天然气进口第一大国,中国本着审慎态度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可能面临的中长期影响,并从长远战略视角优化调整天然气跨境通道布局和能源转型路径。

长期以来,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欧洲。卡塔尔、澳大利亚依靠LNG打通欧洲和亚洲市场。美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天然气出口国,迫切需要寻找新市场。这意味着美国LNG会更大规模地涌入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对全球天然气出口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急需继续拓展天然气出口,中国及亚洲其他目标国家将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增量方向。

巴以冲突仍在继续,欧洲TTF天然气11月期货价格一度大涨。雪佛龙公司关闭了在以色列的一处天然气生产平台,是此次天然气价格拉涨的直接原因。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均不属于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因此,此次冲突造成的短暂“天然气危机”,大概率是一次临时的“脉冲”危机,跳涨更多反应的是一种市场情绪。

在油气富集的中东地区,巴勒斯坦相对而言是一个贫油贫气国,以色列主要有三大气田,塔玛气田(Tamar)、利维坦气田(Leviathan)和凯瑞诗气田(Karish)。2022年,以色列天然气产量达21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0.5%。如果因巴以冲突导致以色列三大气田关闭,对全球天然气市场扰动有限。2022年,以色列消费天然气达127亿立方米,另有92亿立方米出口埃及和约旦。此次巴以冲突受影响较大的是埃及。目前,埃及有两个LNG出口终端,分别为500万吨/年和720万吨/年。这两个出口终端允许埃及和以色列向包括欧洲和亚洲在内的国际目的地出口LNG。2022年,埃及LNG出口量达800万吨。2023年,由于埃及国内夏季需求增加导致埃及暂停LNG出口,其LNG出口量降至750万吨,主要运往欧洲和土耳其,少量运往亚洲。如果巴以冲突升级导致以色列停止向埃及出口,或进一步影响埃及的LNG出口。

中国签订的LNG长协与国际油价挂钩,影响较小。但是,对近几年的LNG现货价格影响较大。中国采购LNG现货是对国产气及进口管道气的必要补充,而且仅发生在冬供短时间内。

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有“底气”

为保障民众温暖过冬,在相关部委的部署下,油气行业正加大油气田增储上产力度,发挥储气库调峰应急作用,多方筹措进口LNG(液化天然气)资源,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夯实“底气”。

主力油气田加大增储上产。在西北,塔里木油田今年已生产天然气超296亿立方米,日产量超9600万立方米,每天向下游供气量超9400万立方米,其中,超1392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克拉2气田通过西气东输管网送至下游千家万户。在西南,12月11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首口开发水平井——焦页6-2HF井累计产量突破4亿立方米,创全国页岩气单井累产最高纪录。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天然气产量已突破620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清洁能源。在海上,12月12日,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日产天然气首次突破100万立方米,该气田已累计供气超6亿立方米,保障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清洁能源供应。

各大储气库应采尽采。当前,作为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主力调峰储气库之一,辽河油田储气库群提前做好储气库注采、调峰等各项工作,确保天然气保供工作按表运行,实现“有令即采”。截至11月底,该储气库群日产量为2500万立方米。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优化接收站、管网和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营,提升资源入网量,与管网相连的18座储气库应注尽注,最大采气入网能力达2亿立方米/天,较上年增加11%,金坛储气库等三座储气库储气量创历史新高。

多方筹措进口LNG资源。中国石油所属河北唐山、江苏如东两座LNG接收站协调船期,优化LNG库存,开启最高外输量,单日冲锋外输量均可达390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已累计接卸36船LNG,接卸总量约35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备足“底气”。国家管网集团统筹安排7座LNG接收站超100个窗口期,维持罐存合理高位运行,确保“接得进船、储得下液、输得出气”。

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12月2日,正值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4周年,该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大幅提升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通过新建主干管道和已建设施扩容“双管齐下”,提升冲峰能力。本轮供暖季,进入天然气管网输送的天然气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主干管网实际资源入网能力达9.9亿立方米/日,保障高峰时段顶峰供应充足。

“当前,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各类储气设施入冬前应储尽储,天然气合同实现全覆盖,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下一步,将协调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管网企业加强管道运输保障,尽可能强化冬季资源供应保障。加强天然气统筹调度,保障供暖季高峰用气需要。持续督促严格执行天然气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

文章来源: ​石油商报,人民网,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星球能量站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