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建设迎来黄金期,“百科全书”发布能否助力行业迈向新篇章?

水的力量 2023-12-18
37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抽水蓄能作为技术成熟、经济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生命周期最长的绿色低碳灵活调节电源,与风光发电为代表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抽水蓄能建设迎来黄金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全国抽水蓄能投产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布局重点实施项目 340个,总装机容量约 4.21亿千瓦;储备项目 247个,总装机容量约3.05亿千瓦;并提出,加强规划滚动调整,建立规划滚动调整机制,及时调整重点实施项目。

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 (机组全部投产发电)43 座,部分机组投产发电的在建抽水蓄能电站2座,其他核准在建抽水蓄能电站 86 座;建成装机容量达到4552万千瓦,核准在建装机容量1.21亿千瓦,均为世界第一。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规模虽居世界第一,但其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仍较低,已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仅为1.77%左右,不能很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配合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发布后其建设进程加快,但由于建设周期长,见效仍需要 8~10 年时间,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投产规模仍然滞后于电力系统的需求。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首席技术专家周建平表示:“2022年,抽水蓄能的装机占比不到2%,抽水蓄能加上新型储能跟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达到7.2%,仍小于发达国家平均10%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2035年抽水蓄能占最大负荷的比重也仅有3.5%和6%,抽水蓄能装机比为2.1%和4%,说明抽水蓄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在此形势下,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核准速度也进一步加快,2021 年核准抽水蓄能电站11座,合计装机容量 1380万千瓦;2022年核准48座,合计装机容量6889.6万千瓦,当年核准项目的装机容量超过“十三五”期间核准装机规模的总量,约为之前几十年总和的三分之二,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前景广阔。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领域“百科全书”发布

由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院”)编著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技术》(第二版)日前在京发布。该书内容涵盖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过程,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工程技术和新发展,着重介绍近30年来采用的新设计和施工技术。

近3年来,随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更多的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参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迫切希望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新技术、新发展。

北京院在2008年版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技术》基础上,重点增补了近十余年的新发展、新理念与新知识,以及新建典型抽水蓄能电站的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并新增变速抽水蓄能技术一章,内容资料更加丰富和翔实。

“自《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与《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以来,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提速,规模空前。在看到抽水蓄能电站核准规模屡创新高、行业欣欣向荣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新要求。北京院发布《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技术》(第二版),正当其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表示:“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涵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过程的工程技术,总结归纳了抽水蓄能领域的工程技术发展历程和新发展、新理念与新认识,堪称抽水蓄能建设领域的百科全书。专著的发布将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抽水蓄能的技术情况、行业发展成就,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提供重要参考。”专著发布对于促进抽水蓄能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全书23章,约230余万字,紧跟抽水蓄能发展动态及前沿技术,体现了抽水蓄能工程技术发展历程、当前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分析内容、新型电力系统下抽水蓄能合理规模和布局、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库防渗、超高压力输水管道设计建造,适应TBM施工的枢纽布置、双向水流条件下输水系统水力设计、复杂工况条件下电站调节保证设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厂房开挖支护设计、厂房抗振设计、大型交流励磁变速和全功率变频抽水蓄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均有所着墨,并新增了近十余年的工程实例,使本书更能反映抽水蓄能技术的时代特征。

选点规划及项目经济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郑声安表示,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提速,规模空前,在看到抽水蓄能电站核准规模屡创新高,行业迎来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应该清楚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新要求。

随着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工作的思路变化和提速以及电价政策的调整,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布局和抢占规划资源,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抽水蓄能开发建设热度空前高涨,抽水蓄能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合理规划与布局、合理电价机制研究与落实、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项目开发建设的统筹和机组设备制造能力提升与技术进步等。如何把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指标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发,这些问题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布局和建设非常重要,也是在选点规划阶段需要重点分析论证的内容,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特性、电力系统特性、电价承受能力及区域内抽水蓄能站址建设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郑声安在会上表示,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前期设计与管理工作。目前有少数抽水蓄能电站因前期工作原因,核准后,因技术方案不完善仍需要加深工作或调整方案,致其不能及时开工。二是需要加大技术交流与培训力度。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新进入抽水蓄能行业的工程管理、设计、施工及安装的单位与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迫切需要系统了解目前抽水蓄能技术发展的现状、应用经验与趋势。三是要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的技术进步。随着抽水蓄能工程的开发从我国东中南部逐步扩展到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将会遭遇复杂地质条件、高地震、高寒、高海拔、多泥沙以及水资源利用限制等诸多新的问题,同时抽水蓄能工程缩短建设工期、变频技术应用、安全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等要求,都需要不断提高抽水蓄能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水平。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面。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主要的调峰电源是火电。因为抽水蓄能的建设周期长,难以及时满足新能源发展需要。而欧洲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抽水蓄能电站,以满足电力系统调峰等需要,相比之下,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超前规划与布局是存在不足的。”郑声安进一步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规模论证和重点实施项目的布局优化调整,下一步,希望行业同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高质量地做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工作,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方面,电价机制和成本分摊及传导是造成过去抽水蓄能电站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发展呈现波浪式的原因之一。2021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节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 [2021] 633 号)发布,进一步明确现阶段仍以两部制电价为主体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价格,将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对于近期新投产电站的容量电价如何合理及时地进行核定、不同区域电费有效疏导和足额回收的具体措施如何落地,以及不同调节性能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核定容量电价时如何体现等,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已开始实行平价上网,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新能源基地的投资受益主体能否背负起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抽水蓄能容量电价体现电站提供调频、调相、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辅助服务的价值,进一步研究与电力市场相衔接的合理电价机制,提升电价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逐步推动抽水蓄能电站进入电力市场,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助力抽水蓄能发展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抽水蓄能在工程技术方面也在持续推进和突破:一方面是施工建设技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面临复杂地质条件、超高水头、复杂运行条件等挑战,需要在复杂地质条件地下洞室群安全快速施工技术、超高压岔管与压力管道建设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与突破。TBM技术在抽水蓄能大断面和斜井、竖井施工等方面的应用将逐步展开,施工建设实现少人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另一方面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制造继续朝着高水头、大容量、高可靠性、可变速等方向快速发展。大型机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研究、输水系统过渡过程分析研究、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工程应用研究等关键技术问题将得到突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陈祖煜院士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人工智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研究工作,在我国滑坡灾害治理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在14日举行的抽蓄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他以隧道掘进过程中地质灾害预测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讲解,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岩体分类、预测不良岩体和岩爆,助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谈到当前抽水蓄能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陈祖煜院士建议,利用流域梯级水库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以大型水库的调节性能实现储能作用,通过水电、抽水蓄能与风光电一体化联合调度运行,实现流域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开发与消纳,既能大幅提高输电通道利用率,提升电能质量,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带动基地内新建水电、抽蓄项目开发建设,破解制约风光新能源开发的送出消纳难题。以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搭建的常规水电+“虚拟水电”的开发模式,对风光资源富集、输电偏远地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 ​电联新媒,中阀企风采,中国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水的力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