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赛道余寒未消,“两海”成两大驱动力?

一点风能 2023-12-20
212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新能源风力发电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卷,相对于2022年,风电机组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风电企业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风电机组:价格下约30%!

根据报道,2023年11月20日,华电巴州混合储能100万千瓦风电一体化项目风力发电机组设备 (含塔筒)、“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能源供给示范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开标。项目分两个标段,容量均为500MW。标段一、标段二均有9家整机商竞标。

各家的报价如下表所示。含塔筒的报价区间1338~1722元/kW之间;在按照300元/kW左右保守估算塔筒价格,此次裸机报价最低价约1038/kW,刷历史新低!

梳理了2022年10月份公开的风电项目风电机组中标公告信息,大部分项目要求22年底及23年上半年供货。统计到公布中标的项目总量为4440MW。

中标价格显示,不含塔筒的价格,主要在1685~1850元/kW之间,含塔筒的价格,则主要集中在1860~2620元/kW之间(不考虑海风机组)。

盈利集体下滑

风电国家补贴取消后,风电企业盈利就开始下滑。2020年起,陆上风电补贴取消;2021年起,海上风电补贴取消。202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达到最高点:71.67GW;2021年和2022年分别降至47.57GW和37.63GW。

同时,风电整机商打起了价格战。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统计,陆上风机平均招标价格从2021年1月的3100元/千瓦,跌到了2022年12月的1700元/千瓦左右。目前招标价格仍在1500元/千瓦左右的低位。海上风机价格从7000元/千瓦左右,降至目前的3500元/千瓦左右。

支撑价格战的不是风电行业成本的下降,而是整机商的利润。

在2022年净利润已经下滑的基础上,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整机商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的净利润分别下降46.7%、65.6%、45.4%和1.21%。

除了少数主动发起价格战的风电整机商,其他多数企业都叫苦不迭。上海电气风电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勇在2023年北京风能展上说,当前整个风电行业价格不断创新低,使得大家都在关注初始售价,而忽视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这种现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决定风电整机商可以走多远的一定是风机的品质和可靠性。

行业“冷热不均”

对于风塔、海缆和轴承等中游企业来说,2023年是价值回归的一年,整体业绩向好。但对于整机厂商来说,由于饱受价格战冲击,风电整机厂商业的业绩明显承压。下游的风电运营环节,则出现了业绩“冷热不均”的情况。

我们以风电产业中的整机和运营相关上市公司为例,在今年前三季,金风科技、明阳智能(601615.SH)和运达股份(300772.SZ)这三家公司收入出现分化,但净利润均全面遭遇暴跌,跌幅均超过40%。

毛利率方面,整机环节在风电产业链中一直不高,同时今年行业价格战激烈,龙头内卷加剧,导致该三家整机厂商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碳达峰目标提出后,市场空间快速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都想把规模做大,快速上量成为头部企业,价格竞争也在所难免。

整机价格下跌自2022年就已开始加剧,金风科技近期表示,目前,国内陆上风电机组价格低至1500元/kW以下,海上风电机组价格低至3500元/kW以下,短短三年来价格下降幅度超过50%。另根据金风科技统计,今年9月全市场风电整机商风电机组投标均价为1553元/千瓦,相较去年同期的1808元/kw降幅14%。

电站运营领域的企业成绩单则表现分化,三峡能源(600905.SH)、大唐新能源(01798.HK)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也均出现下降,龙源电力(00916.HK)(001289.SZ)则增利不增收。

“两海”成两大驱动力?

对于我国越来越内卷的风电行业来说,当下有两大促进行业增长的推动因素,即海上风电和出海,我们称之为“两海”。

《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3189万千瓦,居全球首位,我国已形成从开发建设到配套服务的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

此外,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拥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可用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且集中在中东部及南部等能源负荷中心区。而从风能储量数据上来说,我国深远海地区风能储量是近海的三倍以上,深远海风电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已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随着海风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降低(特别是海风大型化有效推动成本下探),海风进入了全面平价时代。同时,我国对深远海风的研发和投资也在增加,深远海风的经济性得到提升。

今年以来,包括广东、福建和山东等在内的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陆续推进国管海域的深远海风前期工作。财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如“十四五”末期深远海风管理办法顺利出台,不排除“十四五”末期在迎来海风抢装潮的同时也有望开启优质深远海风项目的前期跑马圈地。

出海方面,我国的风电产能相比国内需求已明显过剩。但在欧洲等海外地区,“碳中和”目标提振了风电市场的需求,在欧美市场,当地风电整机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供应链问题、通货膨胀导致的成本上升、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质量问题。

我国风电产业在海外具有成本和技术两大优势,风电企业从曾经的赶超者逐渐转变成了引领者,这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国风电出海不但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在非洲、中东等新兴国家的表现也令人瞩目。

金风科技的海外市场占比是中国风电企业里最大的,年报显示,2022年海外市场订单占公司全部订单的比重为16.5%,较2019年约9%的比重实现大幅提升。

整体来看,我国风电行业在短期内虽经历了多重挑战,但中长期成长趋势不改,“碳中和”战略下我国风电行业有望发展成为“中国名片”

文章来源: 港股解码,银创新兴,财经十一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一点风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