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侧储能兴起,基础电费缴纳模式为何成为其发展瓶颈?

电力大力士 2023-12-21
232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面临着庞大的电力需求。为此,政府已将可再生能源与用户侧储能确立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方向,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用户侧储能的发展。相比于电网侧和发电侧的储能,用户侧储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电网来说,主要是调节高峰和低谷用电,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用户来说,主要是通过错峰用电来节省电费。

用户侧储能概述

用户侧储能(Behind-the-Meter Energy Storage)是指在用户(如家庭、工业或商业建筑)内部安装和使用的储能系统。这些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电力,以满足用户的能源需求,并提供一些附加的优势。用户侧储能系统通常包括储能逆变器、电池组和能源管理系统。它们可以与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或电网连接,实现洁净能源的储存和灵活使用。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兴起,未来储能向一体化迈进。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能源服务方式,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方面,为用户提供能源服务增值收益。储能作为综合能源服务的纽带,对于构建局部微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举足轻重。

用户侧储能利在供用电双方

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建设,对电网而言,有助于削峰填谷,对用户而言,主要是降低电费成本。

用户侧储能电站谷期电价时段储存电能,峰期电价时释放电能供用户生产使用,从而起到降低用电成本作用,这也是企业建设储能站最基本的套利模式。

对用户而言,除了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电站还可以作为应急电源。如遇突发停电,储能可作为应急储备电源为用户提供临时供电,降低停电对生产的影响。再者可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用户对电网峰期供电依赖,减少需求响应对用户的影响。此外,储能电站还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对电网而言,储能电站可以实现削峰填谷。用户侧峰期用电减少,电网峰期负荷降低,有效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再就是可以通过储能电站助力解决能量供求不平衡,延长电能储存时限,提高能源再分配效率。

从目前用户侧储能电站技术发展形态看,主要有电化学储能、冰水蓄冷等。

主要限制是基础电费缴纳模式

用户侧储能主要依托工商业企业的建设,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峰谷电价差,辅以需求侧响应、需量电费、分布式光伏消纳、应急备用等直接或间接收益,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或用户自建方式。目前,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发展较快。

“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限制在于基础电费的缴纳模式,基础电费缴纳模式包括按容缴费和按需缴费两种,按需缴费对用户侧储能经济性影响较大。”彭宽宽对记者直言,用户侧储能发展的最大门槛是基础电费的选择问题,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用户侧储能场地的选择。工厂对土地利用率要求较高,不会有大量空地用来安装储能装置。

在岳芬看来,一些企业甚至拿不到基本电费收益。例如,负荷率高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按变压器容量缴纳基本电费,而按最大需量缴纳基本电费的企业,如果负荷曲线比较平稳,也无法通过储能减少基本电费。此外,用户侧储能依赖于用户场景,与用户的实际生产行为、电力负荷等均有关系,很多储能项目没有办法全年做到每天“两充两放”。如果能做到“两充两放”,在浙江等峰谷价差大的省份,收益还是不错的。“目前,峰谷价差是用户侧储能的主要盈利渠道,但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在加大力度推动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平台建设,给用户侧储能带来额外收益机会。”

“我们更关注用户侧储能安全性和经济性。”上海美克生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魏琼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性是影响用户侧储能投资的关键因素。以浙江为例,2022年,为实现电力稳定供应,浙江设计了不同的峰谷价差,大幅提升了该省储能的经济性。浙江通过电价变化提升储能比例的做法值得借鉴,既降低了电价综合成本,又提升了电力系统稳定性。

事实上,多地政府已出台文件支持拉大峰谷价差,同时建立尖峰电价和季节性电价。例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多个省份执行尖峰电价,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空间。以今年三月全国电网代理购电价格为例,在全国峰谷价差中,浙江省最高,价格为1.33元/度。此外,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以上的地区达到了23个。

案例:惠州用户侧储能发展现状

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是大湾区重要的制造业重地,也是粤东与珠三角连接枢纽。2022年,惠州市的GDP超过5400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发展用户侧储能,惠州具有当地政策和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惠州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电解液专业园区、铜箔、铝箔、聚偏二氟乙烯膜等辅助材料集聚区、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前不久,惠州市公布的《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二是产业优势。经过近30年发展,惠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已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产业链完善、品类齐全的集聚地,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2022年惠州市储能产业集群产值866.7亿元,增长22.2%。依托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发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导电剂、粘结剂、分散剂等电池材料。

三是市场优势。惠州市产业园、大工业用户多,包括像惠州“3+7”千亿产业园(3个国家级产业园以及7个县(区)产业园),惠城高新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开发区的石化区、龙门工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仲恺高新区产业集聚、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等,进驻企业、大电力用户居多,潜在储能项目机会亟待挖掘。

近几年来,惠州市工商企业用户侧储能电站建设越来越普遍,不少电站建设已经进入了运营收益期,发挥着推动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储能电站的示范作用。

根据惠州目前的用电负荷需求分析,惠州现有储能需求约1400兆瓦/2800兆瓦时,根据目前设备成本以及惠州电价差,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资回收期在8—10年。

从目前制约用户侧储能发展因素来看,主要是用户侧储能电站的收入来源单一,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另外,对于储能电站建设的市场机制还有待完善。

文章来源: 中国能源网,南方电网报 ,智研咨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大力士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