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庆智能业绩翻倍却压力倍增,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如何走出围城?

OFweek机器人网 2021-01-30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2597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2020年都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由于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客观影响;二是以美国为首主导的国际单边主义,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机器人行业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迎来了自己疯狂的一年: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3.7万台;不少机器人企业营收、净利润翻倍增长……

那么机器人企业在过去的2020年是否过得很滋润呢?不尽其然。

OFweek机器人网近日走进位于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聚集区的广东松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庆智能),发现他们并没有沉浸在业绩翻倍的喜庆里,却对未来在自信中隐约透着一股焦虑。

OFweek机器人网与松庆智能市场部总经理李健强(右)合影留念

(来源:OFweek维科网)

竞争压力增大

“现在的行业竞争非常大。”松庆智能市场部总经理李健强在打开话匣子后率先下了这么一个定论。

相对产品研发,系统集成的门槛没有那么高,这也让众多有志于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同行们纷纷入局这一领域,通常2、3个人就能组建一家集成服务公司。但是这种公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复杂的案子、大的案子会应接不暇,介于技术人员的不足导致服务能力下降。

小企业的优势是没有更多的管理成本,发展也比较灵活,广泛活跃于智能化程度相对低的系统集成领域,抢占原有玩家的市场份额。

松庆智能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小企业的冲击。不过作为东莞市智能制造系统服务重点单位,松庆智能已成功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00多个,服务客户100多家,拥有专利180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项殊荣,可以满足系统集成复杂度更高的项目需求。

松庆智能部分荣誉(来源:松庆智能)

基于自身优势以及行业竞争情况,松庆智能将自己定位于“服务中高端客户”。

回顾2020年疫情影响,李健强语气变得有些沉重,据其介绍,上半年因疫情原因,导致3C、汽车等行业的众多企业一度中断生产经营,松庆智能也不例外,因客户停止生产,导致公司出现了经营困难局面,与此同时,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固定成本仍需正常支出,一度让公司发展蒙上阴影。

庆幸的是,疫情自3月底得到控制后,国内制造业运转逐渐正常。让松庆智能意想不到的是,经济发展远好于预期,“我们今年的营收达到了8000万!”说到这,李健强语气中压抑不住喜悦。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松庆智能营收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较2019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遭本体制造商市场挤压

松庆智能是国内入局工业机器人行业较早的一批本土企业,成立于2007年,始终专注于压铸成型机用机械手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典型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也是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川崎重工、韩国斗山等知名机器人企业的长期采购方,主要为压铸、3C、家电、汽车、教育等行业提供压铸、打磨、抛光、焊接等系统集成服务。

集成模式一直是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过这一闭环正在被打破。

据李健强介绍,国际品牌一般都通过代理分销渠道将产品交由集成商为客户构建自动化生产线,但部分新秀本体制造商却跨过渠道,直接对接客户,此种战术已经对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产生挤压影响。

李健强表示,松庆智能一般不会选择与此类企业进行合作;如D企业,虽成立不久,却已经开始在系统集成领域频频出击。其实客观来说,此类举动并不明智,机器人制造商本应该更多精力将机器人的可靠性、防护等级、控制系统使之完美。冒然去对接终端去做集成,导致集成案例经验并没有传统集成商的沉淀,很容易会出现两边不到岸的情况造成客户体验不好。

当然,竞争关系并非松庆智能放弃首选新秀机器人品牌的主要原因,产品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采访中,李健强多次举例Q企业、B企业、D企业等品牌产品在实际项目中的不尽人意表现。

如B企业的某款产品,在某高温、油烟、水汽环境下,仅半年就出现了减速机进水汽的情况,直接导致产线停产。

因此,松庆智能推荐“四大家族”产品的情况较为多见;如果非要选用新秀品牌机器人产品时,需对产品进行严苛的测试验证,才会给客户推荐。

松庆智能案例集锦

寻求发展,才是压力主因

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过去14年的经营中,松庆智能一直走的是稳扎稳打的发展路线,却也因此让其错失不少发展机遇。如与其同一年起步的T企业,在政府扶持下获得了飞速发展,创业板上市后更是借助资本力量成长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相比之下,即便松庆智能自2015年登陆新三板以来保持着29.19%的年复合增速,但仍显得有些滞后。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市场,以及本土本体制造商带来的市场压力,松庆智能已在寻求新布局。不过,企业要壮大,一是需要人才,二是需要技术,而这两样一个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为了强化自身竞争力,松庆智能首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目前已经制定了转板创业板或科创板的战略目标,只是要实现转板,基本条件是,公司年营收需要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

为了尽快达成这一目标,让自己有更为充实的发展资金,松庆智能将发展周期缩短至3年,而这,正是松庆智能目前倍感压力的重要原因。

松庆智能案例实拍(来源:松庆智能)

剑指目标,三路出击

要在短短几年内将年营收做到3亿元以上,对王健林来说只是3个“小目标”,但对松庆智能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未来几年必须继续保持2020年的强劲发展势头。为此,松庆智能制定了3条进击策略。

首先是成立海外事业部。松庆智能早已开发海外市场,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只是此前业务重心均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很好地经营海外市场。

不过近年来以越南、泰国等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已在不断加码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需求不断被放大;同时中国大陆的部分工厂也在陆续将产线向东南亚转移,给松庆智能深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是开拓新领域。过去松庆智能的稳健发展策略,轻易不会进入陌生领域。不过新形势下,松庆智能需要将业务拓展到更多的市场去,借助过去的积累,其已经在医疗、新零售等领域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未来将扩大在这些新领域的宽度及广度,逐渐形成新的营收支柱。

第三则是守成。汽配、3C、家电、卫浴五金、教育等是松庆智能的优势行业,也是其营收和利润的保障,未来将继续与九牧、TOTO、美心门业、樱花智能、比亚迪、德国伟嘉、东芝、小米、vivo、华为等客户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在李健强看来,守好优势行业,将会让松庆智能更有底气去开疆拓土。

另外,松庆智能也会继续储备核心技术,并会针对行业需求,适当地开发一些符合项目使用要求的产品,如开发协作机器人规格等。

松庆智能案例实拍(来源:松庆智能)

小结:有压力才有动力

面对疫情,2020年成了松庆智能压力最大的一年,却也是其近年来发展最好的一年;面对行业挑战,松庆智能提出了自己的新目标,不仅签下了某机器人示范基地的数千万订单,还寻得了与数十亿级项目的合作机会。

在小编看来,多年稳步经营的松庆智能如弹簧般,已经积蓄了足够的韧性,其潜能需要在压力下进行释放,施加的压力越大,反弹的高度也会越高;而压力则转化为动力,助力松庆智能更快、更强发展;相比业绩增长,松庆智能基于长远发展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也变得更为有价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OFweek机器人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