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质时代的新基准与激发城市的链式反应

2617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规划学巨擘简•雅各布斯阐述过伟大城市诞生的基本条件:必须将城市看成一个具有复杂秩序的有机体,思索其有哪些与生俱来的功能秩序,并以社会工程处理规划中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赋予城市生命与活力。如果说山与海是青岛的地理基因,那么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就是其持续发展的心脏血脉。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改革开放后40多年工业总产值增长300多倍,其间孕育出的海尔、海信等“五朵金花”更是闻名遐迩。也许是过往的光环太过耀眼,有一段时间青岛经济似乎略显平淡。2021年,青岛再次驶入快车道,提出“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应对扑面而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青岛要找回基因,重新伟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加快蝶变的进程。5月13日,在“青岛•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提出'六个率先',明确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面向未来,华为将助力青岛城市智能升级,激发链式反应,打造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基准’。”
城市“新基准”的前世今生1954年,在青岛观象山顶上一个建筑石屋里,发现一块刻有“水准原点”的石碑。这就是国家测绘局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珠峰高度测绘起点也是这里。重新出发的青岛,新动能来自哪里?鲁勇认为,以数字技术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基准”,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新脉络,也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准——这是青岛的一道“必选题”。从80年代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到90年代的首批副省级城市,再到21年世纪定位于中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青岛不断定义着城市发展标准的外延与内涵。近年来,青岛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承接“十四五”规划,青岛进一步提出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构筑“智造青岛”产业底座。目前,“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全面起势,青岛制造业正在从传统制造逐步迈向“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崛起。
从“智变” 到“质变”之路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提出要在产业结构、开放创新、城市文明、民生服务、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六大方面求新求变。作为多年来深度参与青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华为对政策导向的理解颇为到位。鲁勇认为:产业结构和开放创新求变,是青岛加速推动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高速发展的核心追求;城市文明和生态环境求变,是青岛在新的产业升级阶段对软实力的再一次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求变,则是青岛以精细化运作提升人民幸福感与治理现代化的实在之举。过去的30年,以白电为代表的制造业给青岛到来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人才体系、资金管理等方面持续优化。如今,青岛重点培育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头部企业,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技术,不断加持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协同“智变”,并最终达成“质变”。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时候,产业受限于技术、资金、人才而发展滞后,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甚至造成衰退。只有进入以智变基础的正反馈,产业停滞的风险才会被大大减弱。鲁勇认为:城市只有以智变创质变,激发链式反应,才能在智能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数质时代”占据先机。在华为的助力下,青岛有望从三个层面激发链式反应,催动新一轮成长。

第一层是产业链。产业质变是城市质变的核心——当一个企业应用新技术实现智能升级,势必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从而形成产业链的智能升级,乃至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价值溢出。其次,人才链、资金链、营商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层链式反应,为产业质变注入动能,驱动城市整体的新一轮蜕变。在更广层面和更高维度上,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人文关怀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城市的永续运行。
华为推动更多“伟大”城市的新生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与青岛的缘分由来已久。2017年9月,华为在青岛高新区的基地正式落成,开启了双方的合作之旅。2019年,华为多个产业生态在青岛落地开花——9月与青岛市政府签署高技术重点领域框架协议,深化在超高清视频产业、AR/VR产业、人工智能、5G产业等领域的合作;12月,华为(青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胶州上线,致力于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依托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华为赋能青岛的多家制造业龙头:为海尔集团提供覆盖IT运维、安全等业务的解决方案,助力其数字化转型;为双星轮胎打造胎联网平台,推动其商业模式升级,并将胎联网平台推向全省;为充电桩“独角兽”特来电公司提供数据、存储、算力等方面的支撑,3000多个新型的高效率、高可靠性模块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从以青岛啤酒、海尔为代表的第一代“金花”,到特锐德、酷特智能等公司领衔的第二代“金花”,制造业是青岛强力崛起的重要支撑。如今,从“制造之城”到“智造之城”,青岛智能升级的脚步愈加坚实,华为无疑是幕后的“真心英雄”。除了制造业,海洋经济也是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华为同样为其构筑了强劲的技术底座: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海洋产业全球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海大-华为智能高性能联合实验室。鲁勇表示,“新基准”的树立只是个开始,华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数字青岛建设,加大技术创新,补齐产业链短板,争取实现全面突破。

第一,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加速产业链升级,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新基准”。

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链式反应,关键在产业升级。产业的智能升级是实现城市升维、质变的最佳路径,以云、大数据、AI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将带来千行百业的质变。第二,聚合“政产学研资用”生态,共建城市智能体,实现城市治理全局结构性突破。

产业是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是产业的聚合之地。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技术架构是实现城市质变的基础。截至目前,华为已与深圳、成都、福州、南昌、长春等9个城市共同建设了城市智能体。

第三,发展海洋经济,以技术创新提升城市软实力,让“青”更胜于“蓝。

从硬核实力到软性实力,再到环境生态、城市文明,是城市远期发展的基础。除了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华为与青岛港深度合作,发挥5G、AI的技术优势,围绕自动驾驶和工业控制场景,让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华为在青岛还设立了城市办事处,整合公司资源全力支持青岛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第四、以“云+智能”为核心关键技术,推动实现城市韧性发展。

鲁勇指出,城市创新正在从应用创新的1.0阶段,走向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并重的2.0阶段。根深才能叶茂,重视根技术,投入以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发展创新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韧性发展。如今,城市发展的竞争焦点已从要素配置转为综合实力。这对城市管理者是崭新的挑战,华为作为其长期合作伙伴,也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可以预见,“智变”将为城市开启更多的可能,而“质变”则是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新的“数质时代”,华为将与更多致力于转型的掌舵者携手,见证无数伟大城市的新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创事记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