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工业的发展历程

德隆炭黑 2021-06-28

炭黑历史辛亥革命

1347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在近代石油化工原料中,炭黑是人类最早知道的重要产品之一,古时候称“炱”、“烟炱”或“松烟”。“炱”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十九世纪末叶,自1872年近代炭黑工业出现之后,才逐渐被“炭黑”这一名称所代替。很早以前,人类就使用炭黑作为颜料。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炭黑最早的国家,这不仅见于我国早期的科学史料,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我国古代炭黑的制造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我们聪明、勤劳的祖先就先发明了炭黑的制造方法。炭黑的早期应用是制造墨汁和黑色颜料。
  距今三千年前,殷代的甲骨文就是利用烟炱制墨记载的文字。我国古代的大量竹筒也都是用墨写成的。魏代的韦诞(公元176~257年)就是从事炭黑制造(目的是用炭黑制墨的优质原料)的能手。三国时,魏国的曹植(公元192~232年)就有“墨出青松之烟”的记载。到了公元三十几的晋朝,制造松烟炭黑的手工业生产已相当普遍。南唐时(公元十世纪),我国开始使用桐油及其他动、植物油,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点灯,使油不完全燃烧,将炭黑凝聚在陶质的烟碗下收集,以制取优质的炭黑。
  我国古代学者贾思勰、沈括、晁贯之、宋应星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部分包括并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炭黑的丰富经验,也曾作出了很大贡献。
  《齐民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后魏贾思勰的代表著作,是世界上最早技术炭黑性质、用途的科学史料。在《齐民要术》卷九合墨法中,对炭黑的性质和要求作了这样的描述:“此物至轻微,不易漏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这些同近代关于炭黑具有高分散性、细小的胶体粒子的特点是相当吻合的。北宋杰出的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从石油制取炭黑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证明了这种由石油制取的炭黑所制成的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及也”,而且还科学的预见到由石油制取炭黑的发展前途。这一精辟的见解已为近代油炉法炭黑的飞跃发展所证实。在宋代晁贯之所著的《墨经》中,不但对制造松烟的方法有详细记载,而且还对当时的技术经验作了概略的总结。明末的学者宋应星在1637年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对炭黑生产设备和影响炭黑质量的因素都作了论述。宋应星所记述的烟窑上部是圆顶,“如舟中雨蓬式”,“每隔位数节”开有“小孔出烟”(图1-1)。这样的结构设计是十分科学的,可以说是近代炭黑制造装置的雏形。

国外炭黑的制造,剧日本及欧美各国的文献记载,是由我国传入日本、东方各国,然后传到希腊、罗马,最后传入欧洲的。公元十六世纪后,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以焦油、猪油、树脂等为原料制取炱(炭黑/碳黑)。1864年美国开始以人造气体经过燃烧,以石板为收集面,用刮板挂下而获得优质的炱(炭黑/碳黑)。这和我国古代所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直到1872年世界上才首次实现了炭黑的工业规模生产,同时出现了“炭黑”这一术语,这就是近代炭黑工业的开端。1892年发明了槽法炭黑,一直到1945年前后,槽黑在炭黑生产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一种新生的炭黑生产方式-炉法炭黑开始出现。1944年出现了高耐磨炉黑,五十年代后期,中超耐磨炉黑、通用炉黑等相继出现。到目前为止,仅橡胶用炭黑的品种就已多大四十余种。全世界炭黑的产量在1930年还只有17万吨,而在1975年则高达415万吨,即它的产量增长将近24倍。
  尽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炭黑生产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解放前的旧中国却几乎没有工业规模的炭黑厂生产。国内仅能生产少量灯烟炭黑,所用的炭黑差不多全部需要进口。解放后,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自己的炭黑工业体系,基本上满足了橡胶及其他工业部门的需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德隆炭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