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智能工厂:“机器换人”很划算

32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据了解,2005年至2015年,全球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中国工业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据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接下来必然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进行转型,向制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而机器人的成本却在不断下降,性能也在不断的提升,从而导致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投资回报周期也由2010年的5年左右缩短到目前2年左右。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机器人逐步进行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全球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新装量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增长,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我国在2011年机器人新装量排全球第4,首次超过了2万台。日本韩国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水平达到人均GDP为5000-7000美元这一阶段时,新装机器人量得到爆发式的增长。而在2012年,我国GDP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到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因此,近两年或将成为机器人的爆发元年。

  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主要有两个依据:机床行业规模表明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加工装备的需求空间巨大;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工人只愿做临时工 “机器换人”破难题

  石狮市春季招工期一年比一年时间长,缺少一线员工已成为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石狮智能化高的企业率先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石狮传统产业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石狮压铸五金行业是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行业。压铸五金行业工人每天从事的是几无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动作,车间温度高,金属粉尘弥漫,四季都要戴口罩工作,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劳动强度大,在普遍缺工的社会背景下,压铸五金行业工荒现象更甚于其他行业就不难理解了。

  记者发现一个现象:在压铸五金行业,“90后”无人愿意从事该行业工作,“80后”有少数,“70后”、“60后”的工人比例最高,就是说主力军都是40-50岁的人,一线工人出现年龄断层,后继乏人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今年,工人“跑厂”的情况特别突出,不少工人从老家返回石狮了,却并不急于进厂,更愿意做工厂的“临时工”,做一天算一天的工钱,眼下的行情是200多元/天,时高时低,随行就市,“临时工”的单月收入明显高于进厂后固定岗位月收入。有急单进厂,不提工价工人就出厂,企业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工业机器人来了,省时、省力、省费用,缓解了部分企业主焦虑的心情……

  2013年是石狮工业机器人元年,石狮百冠压铸五金工业机器人去年正式问世,像压铸五金取件—拔料一体机,每班仅需一人值守,而人工操作却要5人/班,一天分早、晚两班,人工操作正常情况下要10人/天,引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后,仅需2人/天,节省80%的人工,是石狮压铸五金行业缓解工荒现象的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工业机器人的作用不仅是节省人工,因其标准化程度好,工作力度均匀,还提高了产成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正品率高,交货期有保证。”石狮百冠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据悉,石狮研发或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企业都对工业机器人赞不绝口,特别是计算了投入产出、客户固定、订单稳定等,机器人的积极作用显露无疑。

  机器人干活不知疲倦,不用担心发生工伤事故,节假日加班不用付“双薪”,不会闹情绪,没有生活要求……看来,传统产业的传统用工方式,也落伍于时代了。

  机器人来了 有人走了

  在南海里水胜利工业园志高空调工厂工作了3年的梁万宝,因为厂里生产线引进机器人,以前要费好些力气才能搬运的空调外机,现在按键盘操作就可以轻松作业。而他的同事陈丽(化名),因为机器人的到来,离岗了。

  生产工艺部科长罗伟峰告诉记者,未来三四年,随着400多台正在定制化生产的机器人上线使用,工厂安装配套车间估计会减少近2000名生产工人。

  志高空调生产线颠覆性的改变源自车程40分钟之外的广州萝岗工业园云埔工业区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这家名为广州数控的企业,历时7年,研发生产出第一批受国内企业规模化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这批机器人中的9台,去了志高空调的工厂生产线。

  工业机器人,开始悄然而又快速地走进大小工厂生产线。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用量陡然增长171%,此后,中国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用量以高于全球市场用量增速2倍的数量在增长。而广州数控,也正在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向志高空调这样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输送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缓解招工难 节约成本很划算

  这些形态各异的工业机器人实际是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形象称呼”,因为它们的到来,普通工厂生产车间的生产和管理变得更快捷、高效。

  走进位于开发区云埔工业区的广州数控机器人生产车间,与传统工厂机器声轰隆、大面积的厂房带给人的印象不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车间,匿身于外观像写字楼的7、8层高大楼里。在大楼不同楼层的车间里,分布着身段玲珑的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在进行各种测试。

  “中型20#以下的机器人因为轻便可以通过电梯上下运输,因此可以在楼上不同楼层间研制、测试。超过20#的机器人则放在首层进行调试。”广州数控办公室主任蒋米仁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数控自主研发进入批量生产出用于搬运、码垛、焊接、喷涂、打磨、装配、激光切焊、高速并联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整机。

  这些形态各异的工业机器人实际上是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形象称呼”,因为它们的到来,普通工厂生产车间的生产和管理变得更快捷、高效。

  “现在工厂的工人有一半以上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基本都不愿意做危险性高、重负劳动比如搬运、空调机外壳喷漆等工作。这些岗位现在已经很难招到工人,既使有人应聘入职,做不了多久就会辞职。”

  对志高空调生产工艺部科长罗伟峰来说,机器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一些高危、重负岗位“招工难”的难题,更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罗伟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相当于2个工人一天两班倒的工作量。相当于一台机器人“抵”4个人力工作量。以每个工人年薪4万计算,一个30万的国产机器人成套解决方案能够在2年时间内收回人力成本,剩下的一台机器人平均寿命之内的10年时间就可以节省出100多万。“这还不算机器人能够24小时工作等因素。”

  在变频机外机组装生产线外四线线长马贺礼看来,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对车间生产效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由于机器人作业稳定、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够标准化、精确化操作,现在空调机身搬运的损耗率基本为零。“在以前,就算是富有经验的工人,每一百人搬运损耗也有三四台。”另外,流水线上的人力调配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以前一些重活、累活通常要费力气去调整。现在机器人操作简便,女孩子也可以去操作机器人干重活。”

  因为机器人带来的便利和效率,志高空调正在定制新一批广州数控机器人。罗伟峰透露,这次公司定制的是400多台用于空调安装、装配环节的机器人。目前,工厂正在按照机器人生产模式改装生产线,三四年时间可以整体投入使用。“到时候,工厂要扩产能或在重要生产季节增产,都不再愁劳动力的事情。”

  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认为,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使用,使得即便不是汽车、高端电子等“贵族”工业生产,普通制造业领域也能够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材料损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智能化生产。

  “未来,以机器人为主力的生产车间将可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制,一天24小时干的活顶现在三天(3×8小时)干的活。将来的车间规模只需建现在的1/3,电力安装功率只需1/3,以技术工人为主的工厂每班也是目前的1/3,可解决城市上下班堵车问题,工厂的深夜正常用电使得电网负荷更均匀。”

  由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规模、形态不一,在广州数控机器人生产车间,机器人测试、部位组装还需要通过人力来实现。“理想的状态是,一个车间可以没有产业工人,由机器人与机床联机、与上位生产管理系统联系,实现整个车间数字化生产。”蒋米仁告诉记者,这是广州数控正在努力的目标,也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工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