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与机器人共处

BWChinese中文网 2014-05-15

机器人机器人三原则

1890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联合国本周将讨论所谓“杀手”在战场上的运用。如果,可以在战场上杀人,这将对人类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联合国特定传统武器公约的一部分,这个联合国下设的组织致力于选出可怕的武器并限制其使用。自1980年起,这个组织废止了诡雷、地雷和激光武器,以及会产生无法被X光监测碎片的炸弹。杀手机器人是否会被禁止,这将是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

  科幻迷提起机器人战争,大约会想起他们称为“机器人之父”的阿西莫夫。因为他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现在很少有读者知道,最早创造出“机器人”(Robot)这个概念的人是谁。

  这个词发明于1920年,发明这个概念的人是捷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他创作了一个科幻剧,就叫做《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而那一年,阿西莫夫才刚刚出生。

  在这部戏里,恰佩克不仅最早提出了“机器人”这个概念。剧里对于机器人的种种设想,至今仍是机器人故事的基本框架,后世近一百年以来的机器人故事,都没脱离这个框架,最多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细化增殖。

  恰佩克是捷克的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0年,1938年病故。在不长的生命中,他不仅有伟大的文学作品,划时代的科学幻想,还积极投身反法西斯的斗争。

  笔者很早就喜欢恰佩克,他有一部天才级的长篇小说《鲵鱼之乱》,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乃至童话都极为好看。也早知道他还是个了不起的剧作家,寻找了很久,今年才在中大图书馆找到了这本恰佩克选集《戏剧选》。

  这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剧作闻名已久,也了解这部戏于后世科幻作品的意义,因此没对这部戏的新颖别致抱太大的幻想。猜想着,因为是开创性的第一部,提出概念就是最重要的了。

  但阅读下来,惊讶地发现,这部剧作非常有趣,就算是放到现在来看,仍不逊色。再加上恰佩克一贯的冷幽默,让这部戏风味别致。

  老科学家研究出了有血有肉的机器人,继承人多明把它投产。机器人制造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只知劳动,不懂生活,不畏死亡的机器人。美丽的海伦娜受各界委托,到工厂调查机器人的“人权”问题,却被工厂主多明的追求打动,留了下来,共同生活。

  工厂生产出了更多的机器人,机器人廉价地售往全世界。人类不再劳动,安于享乐。这实现了多明关于人类的理想。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育也自动停止了。

  在与机器人共处的日子里,海伦娜一直没忘记初衷,她相信应该让机器人享有更多的权利,让它们知生死,有情感。

  工程师为机器人加注了人的情感,但这一切却事与愿违。机器人最先学会的是像人类一样的敌意。懂得了仇恨的机器人发生暴动,它们认为,只知享乐的人类不配领导它们,它们消灭了人类。

  机器人不了解机器人复制的奥秘,也濒于毁灭。一对男女机器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逃往安全的地方,成为新一代的亚当和夏娃。

  这部戏剧里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成为了往后关于机器人科幻再三讨论的方向。

  最重要的一点是机器人的反抗问题。强大的,不畏死亡的机器之躯,是否最终会成为人类的克星?

  后来的许多科幻故事就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机器人三原则是的第一条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

  恰佩克在设想出机器人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个关联的问题。假如机器人在体能上有着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它们势必会成为人类的威胁。

  在戏剧中,机器人制造厂的厂主设想了让机器人有种族区分,有国别区分,让它们互不信任,相互为敌。这真是人间世界的翻版。可在故事里,他的这个设想根本来不及实现,机器人已经对人类发动了全面攻势。

  如何避免机器人反过来想控制领导人类,阿西莫夫想出了第二条原则:“机器人要服从人类命令,除非与第一条相违背。”

  恰佩克这出戏剧里,人类拥有了大量的机器人,让它们组成军队,去参与战争。经过战争训练的机器人更强大了,最后摧毁人类更是必然。

  如果机器人不具备基本的情感,没有欲望,没有恐惧,那也许局面还能得到人类的控制。但是,在《万能机器人》里,恰佩克也设想到了这种情形。最初设计的机器人,不知生死,没有感觉。没有味觉,无法给人类做出美食,这尚是小事。

  更重要的是,没有痛觉,便不知保护自己,不懂避险。正是这个原因,剧中的科学家才想到了要给它们赋予人类更多的特性。而这,从痛觉开始,也是欲望的开端。

  后世阿西莫夫设想的机器人三原则,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机器人要保护自己,除非与前两条相违背。”

  虽然“机器人三原则”都是针对恰佩克提出的机器人困境设置的,但再之后的机器人与人类斗争的故事,几乎都是违反或挑战这个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故事原型,仍是《万能机器人》。

  恰佩克之所以从创造之初,就几乎穷尽了这个概念的可能性,因为他想以幻想故事,讨论真实的人类未来。

  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一年多。战争的残酷和非理性,人类文明往何处去,困扰着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促使恰佩克产生了这种大胆的设想,如果科技和人类的欲望不以理性控制,人类终究会走上毁灭。

  在近百年后的今天,机器人是否作为战争武器,已经正式提上了联合国的讨论。恰佩克的目光,穿透历史,注视着今天的人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BWChinese中文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