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机器人管家?短期内仍难实现

科普在线 2014-06-06

机器人机器人管家

943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科幻爱好者可能十分期待类似《A.I》、《I,Robot》那样的时代到来,但不幸的是,大规模的商用短期内仍无法实现。是的,也许是100年。

  联合国曾经就各国发展杀伤性自主智慧机器人(类似终结者的那种)展开过议会讨论,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威胁论”。但半个世纪之后,世界上第一款——通用电气的机械手臂才真正亮相,并且目前仍仅仅于工厂作业。

  真正走入到家庭的“”Roomba,实际上是一款吸尘器,虽然内置的传感器可以让其辨别方向、爬楼梯以及自动充电,但它只会扫地,无法与人类沟通。那些专注于下棋、绘画的超级机器人,基本上也只是出现在智力竞赛中。好消息是,你不用担心类似《终结者》那样的机器人战争。

  服务类机器人:能歌善舞 更像是玩具

  即便是谷歌等科技巨头不断通过并购、融资来推动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发展,实际进展仍十分缓慢,范围也极为有限。

  比如日立公司最近推出的Emiew 2人型机器人,高约80厘米、重14公斤,拥有红白相间的外壳,可通过集成在脚底的轮子进行移动。起初,它定位于大型公司的向导类机器人,能够为人们提供路线指引;但最终转变为博物馆、展厅的演示向导,并未在商业市场广泛应用。

  同样的例子还有来自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的NAO机器人。这个仅有59厘米高的可爱小家伙精通19种语言,可以与人类聊天,还会唱歌跳舞,主要作为自闭症儿童的辅助治疗手段。即便是成千上万台NAO被几十个国家的学校所购买,也成为了“机器人世界杯”的标准型号,但10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万元)的价格阻碍了其商用价值。另外,只会唱歌跳舞聊天的NAO,实际上也被定位成类似于索尼AIBO那样的昂贵玩具,而不是一款实用工具。

  工具类机器人:应用范围窄 价格昂贵

  那么,消费市场中是否有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干活的工具类机器人呢?来看看这款来自斯特福大学的PR2。虽然外型蠢笨,但PR2可以帮你做饭、叠衣服甚至从冰箱里拿啤酒递给你。听上去很美妙,但你无法忽视它的价格——28万美元(约174万元人民币),可能还是请一个月薪4000元的保姆更加划算。

  另外,除了PR2之外的大部分工具类机器人仍然工作在特定岗位上,如机械、勘探或是安保领域,它们不会消费化,也没有必要。

  总结

  目前机器人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成本和技术力,两者又息息相关。具有强大AI的机器人显然造价不菲,而单纯面向某个领域的机器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又不存在实用价值,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仍是高科技技术,而不是产品。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最终会像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汽车一样变成大众消费品,只是这个过程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普在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