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财政补贴发挥“磁石”效应

凤凰财经 2014-07-08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

2735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在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身穿骨骼[-0.82% 资金 研报]的截瘫患者开出的第一球,引发全球惊叹。在当今世界工业领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者”。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政策和资金的鼓励支持下,中国正在将工业机器人作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产业前景看好

  通常情况下,业内把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再编程、多功能多用途、具有3个以上的可编程轴、位置可以固定或移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统称为工业机器人。

  在制造业领域,面对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迫切。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工业机器人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标准化的操作更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避免大量的工伤事故,有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以机器人为主导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受欢迎。”

  国联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上一台焊接机械手价格在25万元左右,可替代3—4名流水线工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规模以上单位制造业生产相关人员的年平均工资约为3.8万元。目前机器人投资回收年限已经不到3年,未来随着人员工资的不断攀升、机器人价格的不断下降,投资回收年限在2016年达到2年的临界点。

  记者查阅资料注意到,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安卓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法宝”。作为一汽丰田供应商之一,天津神技夹具设备有限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刘莉表示,公司近几年抓住市场需求,推出了一批符合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工业机器人,它们大都轻量小型化、低成本简单路线施工、稳定性好。去年仅几个月这种订单就超过了400多万。

  不过,工业机器人产业要发展,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及自控技术,而技术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是技术突破,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是重要前提。

  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机器人和促进机器人研究开发的倾斜政策。一方面,吸收发达国家经验,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应用机器人。比如对机器人用户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另一方面,政府在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能够给装备制造行业多提供一些支持,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各家研究过于封闭,机器人研发力量分散,同一技术研究重复过多。”赵杰指出,需要鼓励企业投身产业链各段的发展,尤其是关键零配件的研发,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真正形成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中国机器人元年”

  我国是国际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重要购买商,2013年工业机器人购买量是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已经超过了以技术利用见长的日本。总部位于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也指出,中国在2012年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幅高达60%。

  以往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业,今年国内电子、锂电池、LED、食品、金属加工等行业也开始广泛地应用机器人。因此,业内称今年是“中国机器人元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公布报告指出,下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将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36%之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中国创造”品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国际制博会上,国内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崭露头角。上海、大连光洋等在现场展出了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等。大连光洋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终结了中国高端数控系统不能自主制造的历史。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也表示,2014年仅仅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力的元年,如果以25%的复合增长率推算,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到202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

  因此,摆在我国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拉近与国外的差距。对此,企业也深有同感。“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全行业也需要做好准备。”易拓威(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刘大伟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需要同行的努力;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做一些引导和规划。刘大伟认为,中国机器人行业今后三到五年处于高速发展期,希望能够与同行携手合作,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财政政策支持大

  为了扶持本土的机器人产业,国家近两年已出台相关政策,并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已正式批复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的方案,并支持在皖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其中,目前我国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将以芜湖为龙头,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超200亿元。

  据介绍,根据试点方案,试点区到2015年要培育3—5家销售额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自批复日起,中央财政将连续3年拨付专项资金滚动支持,国开行也将为列入试点的项目提供优惠足额的信贷支持。

  政策和资金的青睐让地方政府也有了发展的动力。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重庆、洛阳、广州、芜湖等10省市出台了机器人扶持政策,东莞、深圳等地的机器人扶持政策也即将出台。以便在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本土机器人企业政策支持。

  有些企业已经接到了财政抛出的橄榄枝。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注册地在上海市的中小板公司[-2.39% 资金 研报],主营业务为电梯控制系统,2013年起进入机器人行业。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在2013年的营业利润仅为18.85万元。

  即便如此,由于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被列入了“2013年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仍然在2014年一季度成功获得了高达340万元的财政补贴,相当于公司同期净利润的五分之一。

  政策热潮使企业数量激增。截至2014年5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量353家,其中做系统集成的占86%,做伺服系统的占5.67%,做控制器的占4.25%,做减速器的占3.68%。并且在政策的呵护下,本土机器人企业正在逐步缩小与外资企业的经营差距。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机器人板块将出现年营业收入在200亿元至300亿元的企业。

  产业发展之余,各地政府也发现了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机会。以上海为例,今年4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获批,计划实现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该园区到2017年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家,2020年争取达到600亿—800亿元的规模。

  然而,对于可能引发产能过剩的质疑,业内声音颇为乐观。

  “我们的制造业机器人不是多了而是少得可怜。”蔡鹤皋向记者表示,发达国家如德国,每万名工人中就有300多台机器人,而我们只有15—20万台左右。在中山市八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任道冠看来,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小企业应强化联合,合作开发与市场对接的核心技术,共同拥有技术产权。颖元科技有限公司电控经理彭文凯也期望企业自发联合形成技术创新合作联盟。

  对于几乎所有新兴产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重复建设和一窝蜂现象,蔡鹤皋表示:“希望能够经过几年的实践,大浪淘沙,让那些在技术、经济上具备实力的企业能够沉淀下来,使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凤凰财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