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 机器人上岗硫化内胎

网易新闻 2014-08-15

摩托车机器人硫化工艺

294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一只橘黄色的机器手臂正飞快运转着,它用圆圈形的“手掌”灵活地“抓”起内胎半成品,将其放置在硫化机上,几分钟后,经硫化处理后的成品内胎又被机器手臂“抓”起,放入传送带,送至下一个工序。

  8月11日,一台现代化“”在大邑县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的内胎生产线上岗了。据悉,将引入内胎生产过程,这在国内同行中尚属首例。这个传统制造企业正逐步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成为行业领军和“产业高端”。

  上榜企业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四川省大邑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摩托车、电动车、ATV车轮胎的制造性企业。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到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之中,现已成功申请101项专利,核心产品“新型子午线轮胎”“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含有碎帘布的改性胶料”等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拥有成套先进实验检测设备以及国内唯一的摩托车轮胎路试基地;同时,公司产品成功进入本田、铃木、雅马哈的配套体系,成为内资企业唯一得到国际知名摩托车企业认可的供应商。

  上榜感言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春:

  制造业必须走向高端

  在宏观经济告别高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等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必须要及时升级转型,走向产业高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转危为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远星橡胶近年在大邑县委、政府及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多年来连续启动技改扩产工程,现已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生产线,加上公司长期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确保了公司的持续稳定增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破解行业难题 产能比传统生产方式提高3倍

  “现在跟以前比,简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站在“”旁边测试精确度的潘递清进入远星橡胶快10年了,在内胎硫化车间也待了快9年。最近,他的工作因为“机器人”的“上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都是人工操作定型、人工入模,劳动强度较大,虽然老车间地上有地风,头上有冷暖机,但硫化温度有160℃,还是非常热。”潘递清说。

  现在潘师傅的困扰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投入得到改变。项目负责人介绍,机器人一方面将工人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工人只需启动机器人,机器人便会按照程序进行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指标把握更准确,产品品质更稳定,当不合格的半成品出现在生产线上时,机器人就会自动进行识别,控制台上的警报器便会亮灯,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该产品须重新加工,大大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资源。

  “像这样一台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4000条内胎的加工工作,其产能比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了3倍。”该负责人指着正在工作的机器人说道,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整个配套项目改进后,这支机械手臂的移动将更加流畅。

  据悉,橡胶是一种粘弹性的高分子柔性材料,与金属等硬性材料不同,采用机器人生产极易对半成品和成品造成损伤,一直是行业难题。“我们汇聚计算机软件编程、机械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经两年研发,于今年5月成功实现了高分子柔性材料内胎硫化生产机器人智能化控制。”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于内胎生产的硫化环节,现有两台机器人已顺利投入了生产,近期还将完成两台工业机器人的安装工作,待投入生产后,4条机器人生产线可日产2万条内胎。

  内资企业中 唯一国际知名摩托车企业认可的供应商

  “除了硫化环节,我们还在研发成型环节的全自动控制。”远星橡胶总经理赵春计划到2016年实现整个内胎生产过程“不见人”,成品将由传送带送至检验包装区。同时,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将该项技术逐步应用到外胎生产等环节中,彻底实现轮胎生产由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的变革,达到生产的完全自动化、智能化。

  “机器人上岗了,会不会担心自己下岗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潘递清笑着摆摆手,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已经开始转型,目前正在测试“机器人”的精确度,将来会负责巡检机器和生产过程。

  “不仅不会裁员,我们还一直存在用工缺口。”赵春说,近年公司规模和效益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8.6亿元,入库税收3047万元;2013年完成销售收入10.3亿元,入库税收近3726万元;今年预计将完成销售12亿元。目前,满负荷生产还是会出现产品供不应求,随着12月新车间的建成投产,生产规模将扩大10%。

  而远星提供产品的客户,全都是行业顶尖,包括铃木、本田、雅马哈、大长江、钱江、宗申、力帆、隆鑫等国内外知名摩托车,以及雅迪、爱玛、新日等知名电动车企业。

  一个地方民营企业何以成长为行业领军者?2005年被赵春称为关键的转型之年,通过技术创新,其质量获得包括大长江、钱江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摩托车生产商的认可,远星摩托车轮胎迅速从西南发展至沿海市场,成为摩托车轮胎生产内资企业中的佼佼者。

  在赵春看来,外资生产商对货品的要求严苛,能获得他们认可便意味着自己的产品有了迈入产业高端的通行证。2009年,远星投入1.5亿组建了高等级子午线摩托车轮胎生产线,打造高品质摩托车轮胎,成功进入本田、铃木、雅马哈等外资品牌的配套体系,成为了内资企业中唯一得到国际知名摩托车企业认可的供应商。

  远星在稳占国内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直接出口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等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已超过1亿人民币。

  101项专利技术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型子午线轮胎”是远星进入国际知名摩托车企业配套体系的钥匙。同“新型子午线轮胎”一样,“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也是远星橡胶的核心产品之一。

  “‘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就是摩托车轮胎在泄气瘪了之后还能安全、正常行驶一段距离。”远星橡胶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一项战略新兴产品,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也是国际领先的一项技术。

  同时,“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也是大邑县今年申请成都市重大科技项目的产品。“若申请成功,根据即将出台的《大邑县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办法》,我县将在资助金额外另给予10万元资助,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大邑县科技局局长卢庆告诉记者。

  “企业要发展,科技当领先。公司每年都按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之中,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赵春说,2004年公司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外企、学院、协会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坚小组”,结合公司情况,针对技术工艺、生产现场、产品质量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力推进改善和创新,并以知识产权工作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远星已成功申请了10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62项,核心产品“新型子午线轮胎”“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含有碎帘布的改性胶料轮胎”“环保轮胎”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9年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升级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还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发展畅想

  建立国际领先的摩托车轮胎制造基地 进军汽车轮胎行业

  “随着‘内胎生产机器人智能控制’ 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研发,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力度,通过2至3年的努力,进入国际一流摩托车轮胎制造企业的行列,彻底打破外资企业在高端摩托车轮胎领域的垄断地位,建立国际领先的摩托车轮胎制造基地。”赵春表示,“远星”商标虽然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但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要将成都造摩托车轮胎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据介绍,远星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1000多台套,已形成年产摩托车轮胎2000万套的能力。公司在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的同时,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本田、铃木、雅马哈等国际知名摩托车企业的需要。通过技改扩产,使销售收入尽快达到15亿元的规模。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汽车轮胎的生产,条件成熟就将启动,正式进军汽车轮胎行业。”赵春在采访中透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网易新闻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