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台手术机器人将上岗

新浪网 2014-08-29

机器人

927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今天正式启用新手术科大楼。记者提前探营发现,新大楼采取智能化、数字化和人性化设计,改善就医环境,有望缓解病人住院、手术排队等候过久等难题。

  西医门诊量第一 床位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西医门急诊量第一,去年日均接诊1.878万人次,出院年总人次10.25万例,住院手术人次6.87万例。大量慕名而来的病人因床位、手术室紧张而无法及时手术,医院常规开设夜间手术,加班加点仍不能全部满足病人的需要。

  手术科大楼原址为老广熟知的中山一院“工字楼”前座,历时六年建成。据中山一院院长助理祁少海教授介绍,新手术科大楼拥有33间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手术室。其中有华南首个磁共振(MR)复合数字化手术室,首间3D腹腔镜手术室,国内最大单体外科ICU。广东医疗界首台“达芬奇”手术也将于近期在该院“上岗”。

  按下按钮血液就送到检验科

  新大楼引入新的技术实现减员增效,设立一条最新气动传输物流系统,提高药品、血液等检验样本和医疗器械的传输效率。记者看到,护士将血液样本放入状如炮弹的碳酸酯瓶,投入钢制专用通道,在系统内输入检验科的代码,就像发射炮弹一样,样本传送瓶瞬间从发送终端消失。一分钟后,伴随着管道的轰鸣声,目的地科室的接收终端将“炮弹”吐了出来。

  “以前病人一大早抽血,护士把样本送到我们科至少要过一个小时,而现在她们只要在科室按一下按钮,就能送达检验科。”该院检验科主任刘敏教授介绍,由于引入先进的全自动化验系统,出报告的时间比过去缩短了50%,住院病人上午抽血,中午就能在病房终端系统上查到结果。据了解,这套系统的样本测试处理能力最高可达到每小时1.55万份。

  外表简陋工字楼屡诞生医学奇迹

  1953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原工字楼,得名于鸟瞰其形状呈“工”字。作为新中国的样板工程之一,一楼曾经容纳了中山一院的手术麻醉和大部分病房。这座外表简陋、设施并不先进的工字楼里曾屡次诞生医学奇迹:世界首例人造骨于临床,内地首例连体畸形儿分体术、首例亲体肾移植手术,世界首例100%烧伤病人抢救成功,开创中国医学史新里程碑的“中国首例连头婴成功分离”手术等。

  由于设施老化,无法满足患者就医需要,2006年底,工字楼的前座和主楼开始拆除,只剩下工字楼后座。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教授表示,目前作为外科楼使用的原工字楼后座,今后也将拆除,改为供病人散步休息的绿地,地下将建三层停车场。此举有望缓解患者就诊“停车难”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浪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