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 微创外科升级2.0版

人民网 2014-09-10

机器人外科心外科

7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9月9日上午,一名34岁的男子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一场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只花了30分钟就顺利结束了手术,令人称奇的是,为他实施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一个“高精尖”的手术。医生说,手术的成功开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意味着四川地区微创外科升级到了最新的“2.0版”,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今日下午3时许,第二台由达芬奇手术系统完成的无功能肾切除术,也随之完成。省医院器官移植植中心主任杨洪吉连续做了两台手术后显得依旧兴奋,他说,川内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落户”省医院,意味着四川外科手术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据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全球目前唯一可以用于人体手术的人工智能辅助的腔镜手术系统,研发自欧美,代表了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开展手术

  根据介绍,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医师操控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和3D成像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医生在病人体外的动作可以精确传递到机械臂,转化为手术器械在病人体内的动作,从而完成外科手术。

  杨洪吉说,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3个明显优势:一是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机器镜,使手术视野放大15倍,“平时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血管,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可以做到细微观察下进行手术。”;二是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及精确度;三是无需开腹,创口仅在1cm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让患者少挨刀子,并且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杨洪吉说,传统的腔镜手术通常需要4名医生相互配合,手术机器人后,一名医生便可完成4人的工作,“极大地促进医生资源的最大化分配利用。”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已经在多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开展针对泌尿外科、心脏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普外科、耳鼻喉科等外科的手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民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