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万亿市场爆发 仍存四大制约要素

2044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工业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正悄然改变着制造业的用工范式。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目前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将逐步被以为主导的模式所取代,后者以高劳动率和低成本优势正越来越受到工业企业的关注。

  为配合第23届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的召开,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2013年8月3日-9日在相同的地点举办。

  据相关媒体报道,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览面积预计将达到22000平方米,有微软、IBM、思科、西门子、法国电信、美国英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同方股份、思达商智、宇宙互联、清华紫光、科大讯飞、云海创想、元亨通信、欣方智能、国家感知中心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展示其先进的智能技术与装备。为期3天的盛会将吸引来自全球近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多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100多所高校智能科学技术成果在此进行集中展示。

  据悉,此次展会的展示重点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中间件、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系统、云计算(云数据、云存储等大型云计算应用方案)、输配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系统、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智能卡与识别技术、智能交通、停车技术/解决方案、智慧能源/石油解决方案、智慧健康及医疗系统、智能建筑和家庭解决方案、虚拟现实与3D技术、智能控制与指挥调度技术、智能测绘导航技术、及视觉、图像、模式识别、智能科学技术成果等相关的智能科技产品。

  中国万亿市场将占据头把交椅

  据专业机构预测,2015年工业机器人关联产业集群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前景乐观。就全部产业链来看,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长期来看,未来这一行业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产业爆发将是大概率事件。罗百辉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步入黄金发展期。作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令人惊喜的“副产品”,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力成为了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并且使得产业的经济性拐点加速到来。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无比巨大,相关项目产品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2.7万台,虽然落后于日本,但预测数据表明,国内的高增长将使得中国未来两年内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在同步,据相关媒体报道,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瞄准了国内一些该行业关键领域的薄弱之处,将对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给予财政支持。”罗百辉表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的大型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在2013中国国际(CIROS2013)以及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列举了当前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四大要素:第一,用户市场的需求增长必须强劲;第二,机器人成本低于人工成本时,将会有一个需求的剧增;第三,工作环境、社会服务成本因素的影响;第四,机器人的工艺需成熟,可靠性需增强。

  王田苗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目前存在四大难点。第一,需要重视工业机器人的成套工艺和系统集成商。工业机器人的运用一方面需要规模化,另一方面,当工业机器人投入应用时,它并不是一个单体,而是必须要与产品的制造工艺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发挥效率与作用。第二,机器人主机的成本、可靠性、品质,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第三,核心部件是关键,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几大关键部件。有些部件,中国目前还需要依赖进口。第四,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和商务创新。

  在谈到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战略模式时,王田苗表示,、、、安川号称工业机器人中的"四大家族",占据世界60%~80%的市场份额,专业化生产的时间长达40年以上。因此,在与这些世界级对手同台比拼时,中国一方面需要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加入,支持它们用心做好专业化产品和配套服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产业化合作。同时,也要培养龙头型企业。另外,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制造要想后发制人,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换技术,而要走高端、品质的道路。必要的时候,不妨让出一部分利润,加大与上游企业的合作。王田苗断言,中国正在走向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他建议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有志向的企业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据了解,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逐渐升温,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在不断跟进。2006年,智能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2011年,工信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2012年,国家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卫明副司长透露说,下一步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将集中力量来推进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以及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同时还将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资本,以及民间资本向工业机器人领域投入,对于那些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慧聪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