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工业机器人略胜一筹

慧聪网 2014-09-15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14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关于工业的销量,日本市场没有多大变化,但中国市场增长迅猛”,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课长助理(负责政策的)冈本健太郎在出席2014年8月29日举行的“2014年日本国际览会”时这样说道。

  据冈本健太郎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制造业工厂在日本不断减少,而中国不断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采购的大都是日本企业生产的。

  关于其原因,冈本健太郎解释说:“我听机器人专家说,工业机器人有7成左右是可以模仿的,但有3成左右是无法模仿的,日本产品难以模仿,因此只能买日本产品。”虽然或许有一天日本会被赶超,但目前仍然是日本产工业机器人略胜一筹。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购买国。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超过日本和美国,需求量位居全球第一,且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工业机器人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需求井喷背后,是中国企业在人力成本持续上涨重压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迫切形势。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减慢,并于2010年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绝对减少。人口红利的消退,最直接的表现为普通劳动者的短缺和工资的持续上涨,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传统比较优势趋于丧失。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对简单、重复的人力劳作过程的有效替代。使用工业机器人就成为对冲人口红利削弱的有效方式。”罗百辉指出,工业机器人代表了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对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应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近年来,上至决策部门,下至各大机器人厂商,都在抢滩这一战略高地。工信部在年初就出台了《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排名靠前的国际机器人本体厂商,都已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并且大部分都已经在国内拥有工厂或计划开设工厂,而行业巨头则干脆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都放在了上海。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机器人需求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非常低。在制造业,每1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这项统计数据上,中国仅有23台,不到日本332台的十分之一,与世界平均水平55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运用了机器人的行业也较为狭窄,国际巨头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等少数几个行业,而在电子制造等许多运用了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各机器人厂家却缺乏针对性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填补这些空白。以工控机闻名的研华科技,就在2013年末并购了控制器专业厂商宝元数控,切入机器人产业。据其中国区总经理罗焕城的介绍,接下来研华将与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合作,着力研发适合于电子装配、半导体、食品饮料、制药及金属加工等一系列广泛领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而已经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和电机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华中数控,则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其总裁李晓涛表示,公司进入机器人领域是“顺理成章,正当其时”。

  虽然越来越多的本土厂商进入机器人市场,但除了汽车灯少数几个成熟行业,大量有潜力引入机器人的行业,由于没有现成、合理的机器人应用方案,企业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机器人化”的改造。因此,当下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涌现出许多为企业成功应用机器人而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他们根据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围绕机器人做周边设备的配套,甚至优化设计整条流水线,实现自动化。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来,为注塑周边客户以及合作者提供完美的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范围包括注塑机中央供料系统、自动上料系统、自动取件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冷却系统、除湿干燥系统、模温机系统、计量混合系统、整厂自动化规划、机械手、、3D打印、软件集成系统,整合了国际与国内的优势资源,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慧聪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