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达芬奇机器人一周完成12例手术

1357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看人眼看不到的,做人手做不到的。上周五,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完成了我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标志着我省外科手术进入了机器人时代。如今,一周过去了,达芬奇机器人几乎成了医院最忙的全能“主刀”,先后完成了12例高难度手术,包括了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科、普胸外科等。而我省首例达芬奇手术患者,日前也已顺利出院。

 

  细如发丝的性神经,保住了

 

  近日,61岁的许先生深切感受到了达芬奇机器人的神奇。机器人灵巧的“手”为他保留了细如发丝的性神经,这意味着,他术后不仅能保留小便的尿控功能,还保留了性能力。

 

  许先生性格温和,家庭生活美满,平时身体健康,身体自我感觉蛮好,但前不久的体检,让他的生活激起了涟漪。体检提示,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标异常。随后专科复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较早,若及时接受手术,恢复健康的可能性很大。

 

  得知要给自己的“命根子”做手术,许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越看越忐忑。“上面都说,前列腺手术很难做,因为它位于人体盆底部位,位置隐秘。而且8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可能失去性功能。还有一大部分可能尿失禁。这样一来,生活质量完全没了。”

 

  浙大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汪朔教授很理解许先生的苦恼:“从技术层面说,传统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确实是国际微创泌尿外科界公认的最困难的手术之一,临床上确实也有不少患者手术后失去了生活质量。这个时候,就是达芬奇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螺蛳壳里做道场”,是达芬奇机器人的拿手好戏。汪教授说,在美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已占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80%左右,也是泌尿外科诸多手术中最适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之一。

 

  许先生最终决定接受手术。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灵巧的“手”,汪朔教授看到了在普通腹腔镜下看不到的血管,机械手的稳定性,加上可以360度旋转,让他轻松地切除了许先生的病灶,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许先生的性神经、血管。同时,在结扎背深静脉丛和吻合尿道等步骤上也轻松实现多方向缝合。

 

  创伤小、出血少、缝合严密,术后6天,许先生就顺利出院了。汪教授说,以前像这样的手术,光是导尿管就要插7-10天,最快也要10天才能出院。

 

  除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外,汪教授与科室的另一位副主任夏丹教授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还完成了肾切除、先天性肾盂、膀胱膨出修复术等6例涉及微创的手术,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减少了5天。

 

  慕名而来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

 

  肺部阴影和结节,是体检中最不想看到的。50岁的郑女士,就在体检中发现了右肺结节,虽然只有蚕豆大小,但也属于肺癌。郑女士身体一直比较差,30年前患过血吸虫病,3年前开始心脏早搏,家人怕她经不起手术的折腾。

 

  浙大一院普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建议用达芬奇机器人做。“机械臂从肋骨间进入,抵达右肺,既可以避开不少重要内脏组织,还能剥开需要做手术的位置,创伤小,准确率高。”胡教授说,“另外在达芬奇机器人高清放大20倍的镜头下,借助3D影像,可以让纵膈淋巴结清扫变得更容易、更彻底。这就好比扫雷,在放大的影像中,‘雷’暴露得更清晰,清理起来自然更轻松有效。以前,不少肺癌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纵膈淋巴结清扫容易‘误伤’神经、大血管,以至于医生在操作时有所保留。”

 

  机器人“扫雷”精细的特点,也在胰腺肿瘤手术中得到了实践。患者46岁,患十二指肠乳头癌,这是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手术由郑树森院长亲自主刀,手术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机器人很忙啊!”浙大一院手术室的护士长说,每天她都要为机器人专门安排值班人员“跟台”。这几天,慕名而来的手术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浪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