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渐退 机器人能否助家电制造业迎第二春?

光明网 2014-09-22

机器人海尔

235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者素质堪忧,家电制造业似乎不再如当年意气风发。面对成本压力,总动员的队伍在家电制造业中也越发壮大。其中,美的集团称计划年底累计使用800台,也仅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个缩影。

  早前,海尔在1999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合资成立哈尔滨海尔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不仅如此,制造业之王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在2011年宣布“3年增加百万机器人”,在这个基础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今年也正式走向家电制造业的舞台。那么,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家电制造业是否将迎来第二春呢?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效率可观

  近日,美的集团新闻发言人朱源来向光明网记者证实:“美的集团今年年底计划引进机器人数达800台。”

  记者发现,早在2011年美的集团就开始引进机器人,随后一年内,美的空调事业部还专门成立机器人设计加工团队,自主研发电子、钣金加工装配机器人生产线。美的空调事业部副总裁李国林公开表示:“自今年开始,集团将以每年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2016年将投入机器人费用超3亿元。”

  原来,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源于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据李国林介绍,一条投入四台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上每小时产量达三百五十台,仅使用两名工人,而此前七名工人每小时只能装配三百台,生产效率提高一倍。

  不仅是美的,素有“世界工厂”的广东省也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机器换人”将是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作为家电巨鳄之一的珠海格力电器明确提出将于2015年实现70%的自动化生产率建设。

  创维公司制造总部也将机器人战略正式提上日程,“311”机器人战略(指投资3000万元,节约1000人,建成1条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已设计90个项目,预计在制造总部全面推广后,将节省两千余人。其中,据2012年电源厂的机器人生产线数据显示,当年生产效率同比提升31%,产生874万元经济效益。

  同时,据格兰仕的相关数据显示,自动化生产线的总装车间2013年下半年单线产能效率提升了40%,人均效率提升了62%。

  不仅如此,据了解,海尔、海信、志高、奥马等也在大规模布局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几乎成了家电制造业厂商逐渐追求的标准化生产线。

  家电制造业的微利现象日渐凸显

  在家电制造业微利的背景下,今年7月份海尔又上演了一场大裁员风波。继去年初海尔员工数量由8.6万人,到年底减少至7万人,裁员比例达18%,今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公开表示预计今年再裁1万人。虽然海尔没有明确表示与机器人计划有关,但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与海尔制造业中的智能化推进密切相关。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规模的裁员,随着人口红利这层华丽外衣的褪去,制造业的国际范也在逐渐削弱。家电行业观察专家刘步尘对光明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资本不断上升,致使外资企业发现中国制造业市场不再具备资本优势。仅看家电市场,一些外企开始转站甚至退出家电制造业市场。”

  记者发现,在亏损中挣扎已久的索尼、东芝等日企,正在逐步甩掉资本负重的家电制造业,选择多元化定位家电业务。索尼曾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将墨西哥和斯洛伐克的两家电视工厂卖给鸿海,目前,70%-80%的索尼电视都将由ODM贴牌代工。东芝将大连生产的供应日本市场的机型正陆续转为代工,而国内的电视生产早由TCL贴牌代工。

  由此可见,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微利市场日渐凸显。

  对此,刘步尘对记者分析,“人口红利差不多被吃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共识,企业竞争力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已经考虑迁往劳动力更便宜的越南、印度。与此同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电制造厂商的困惑,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壮大也将证明机器人替代生产线工人是全球的趋势。

  刘步尘还表示:“在家电制造业的微利时期,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规模化升级不仅仅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复苏,也能更好的促进新兴起的数码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比如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电视厂商,在没有制造能力的前提下仍将电视的价格拉至最低,不论对厂商还是整个市场都造成很大压力。虽然机器人的初期投入较大,但长远来看,一旦富士康这样专业的制造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机器人替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机器人进口制约发展 实现全自动尚需时间

  根据IHS研究报告《中国市场》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达到9.5亿美元,并将在未来五年保持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同时,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7万台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2012年的近3倍。

  实际上,现代的机器人不仅仅是操作简单复杂的工作流程。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年代里,新闻行业中也出现了“机器人记者”,联社执行主编费雷拉在其官博上发文称,公司从今年7月开始采用新闻写作机器人,自动报道公司业绩,以减少记者工作量。在中国,低价、低薪、低福利的弊端越发明显,制造业逐渐陷入瓶颈期,而随着智能家居的持续引爆,家电制造业在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备受各界关注。

  那么,在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下,能否助力中国的家电行业制造业呢?

  刘步尘对记者表示:“机器人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性,基于近年来,用工荒让众厂商为招工也是煞费苦心,而机器人在生产线中,不仅没有情绪的波动还能在有效期内随时使用。同时,随着家电产品的技术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提高高标准化生产能力的要求也是迫在眉睫,若将“中国制造”放在全球视野下观察,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标准化制造能力欠缺,而机器人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最佳方式。”

  刘步尘还强调:“虽然,中国在大规模的引进机器人自动化生产,但生产线上的自动化仅局限在某个环节,并非完全自动化,离完全自动化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受成本的制约,机器人的大量引进也仅发生在家电大企业中,一台动辄上万元的机器人也让小制造商望而却步,因此,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处于初期阶段。”

  不仅受成本的制约,在机器人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李国林表示:“虽然是自主研发的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使用的还都是进口机器人,而由于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这也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明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