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仍属于发展初期

1311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2014年之前沪深两市和业务沾边的上市公司仅为35家左右,而今年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进入机器人行业,目前两市机器人概念股多达63只,几近翻了一番。此外还有未上市的相关,比如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深圳拓野机器人、东莞普洛汇森、广东造裕机器人等。

  机器人产业被普遍看好,企业蜂拥而至,产业园一时也是遍地开花。据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调研显示,分布在国家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50家,有36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对象。

  未来10年左右或是机器换人的快速增长期,而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国内机器人产业会否重蹈光伏产业覆辙。在罗百辉看来,政策支持、资本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的前景,但在此作用下,最终拉动行业发展的要素是市场需求。从国产机器人发展轨迹来看,需求不足是机器人产业发展一度中断的关键。

  上世纪80年代,科技部将列入了科技攻关计划后,工业机器人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但其后因为市场需求薄弱,机器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经历了长期的停滞。

  当前市场需求有多大,又能够给企业提供多大容量?罗百辉说,“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但除了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之外,还要与现实条件相适应。未来10年左右或是机器换人的快速增长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尽快实现工业自动化;此外,约10年后,15-34岁的年青劳动力减少,而生育高峰阶段出生的人口也将集中退出劳动力市场。

  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12年开始出现劳动力供给拐点——当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这一趋势延续,同年中国市场机器人销量则大幅增加了59%。

  在劳动力人口下降的同时,不同年龄劳动力供给出现明显分化趋势,有统计预测10年或是一个临界点。其中,15-34岁的年青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主要部分,其规模将在未来的10多年时间内从目前的4.2亿下降至2026年的3.2亿左右。

  若以10年后的2025年为节点,届时在1962-1970年出生的人口,年龄区间在63-55岁,则平均年龄恰好在59岁,因而,劳动力集中退出时间或在10年后出现。

  据此,罗百辉判断,未来10年左右,是中国人口红利尾声给予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窗口期,总计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减少数量约为1亿人,按此依据2013年制造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5.35%来算,则制造业劳动人口将至少减少535万。

  而工业机器人可替代领域工人数量约占制造业人数的60%,考虑1台机器人的效率等于3名工人,因此机器换人的替代空间约为107万台。

  按照均价每台30万元估算,机器人本体市场和相关配套产业1∶3的比例来算,未来10年机器人产业集群市场规模约1284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1284亿元。

  然而,单是从各地产业园预估的产值来看,仅未来几年,全国36个城市机器人预估的年产值将接近6000亿元,而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年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

  从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是主要消化地。罗百辉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在市场仍属于发展初期,尤其严重依赖汽车行业。从2007-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有近一半贡献给了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占中国机器人需求的59%,电子行业占17%。

  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外资份额占绝对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明显呈现颓势,市场占有率继续下滑。因而,即使是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主要应用领域,更多是靠外部力量来带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研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