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机器人 人机协作践行工业4.0

206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互联网思维”概念源自中国互联网业的成功,也折射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拿来主义思想,同时反应当下中国偏重虚拟经济而弱视实体经济的特征。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是突破现有框架的限制,可以更广阔、更自由地发展,体现的是互联网的跨界无障碍精神,展现的是创造力。

  而“”则是工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必然质变,虽然、半智能化在早些年就已经有了,但是因为普及率不高,而且智能化不高,造成还是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工作,而现在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人设备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于是使得工业产业升级变自然又可行,于是便有了“工业4.0”。

  与“互联网思维”不同的是“工业4.0”的特点不在于创造力,而在于对现有的,已知存在的支持与优化,它并不创造什么,而是精化什么,更好、更精、更优是“工业4.0”的特色。

  在“互联网思维”刚被普及的时候,人们一窝蜂地觉得这是一个宝,似乎在这之前并没有这个模式似的,而在“工业4.0”提出来后又有很多人认为“工业4.0”好,是一个优越于“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不论是喜新厌旧心理还是崇洋媚外心理,其实都是凸显出了文中最初的那句话——拿来主义思想。

  我们不能总是见一个好,就盲目地去认为它就是好的,就是值得自己去用的,而不去关心它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这样?它的优势是什么?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一窝蜂的团购网站兴起,又凋零;一窝蜂的P2P兴起,又出现跑路。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还不了解它的时候就选择了它。

  “互联网思维”与“工业4.0”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一个是无限发散创意,一个是无限精致聚焦。两者不存在孰优孰劣,但是两者却相辅相成,因为“互联网思维”有了“3D打印”,因为“工业4.0”有了“3D打印机”与“3D打印材料”并且持续优化。当前在德国、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都在讨论“工业4.0”。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或者先进制造……制造工业的革命已成为一个热门术语。德国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特点是生产制造环境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数字化。

  由于德国所处的商业位置,保持其生产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根本的意义。由于来自全球市场的挑战压力不断增加,产品复杂度和个性化需求也不断增长,德国生产制造企业必须迎接这种挑战和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所以,工业4.0的愿景就是,通过建立创造更多价值的制造生产产业链及与产品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工艺和管理信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来创建动态实时优化、自组织的具有企业范围的生产制造价值创造网络,它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德国研究联盟对此已经通过“工业4.0”工作组制订了实施建议。在2013年汉诺威展会上提交给德国联邦政府的最终报告中,它为德国发展成为工业4.0和技术的领先提供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执行工业4.0的战略中,将会大量推动智能生产和智能制造的研发和设计,无论是自动化生产制造商还是产品制造公司都希望开发一种灵活的、适应性和智能生产机械和设备工程新概念的解决方案,并以此提高德国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个关键的焦点技术在于未来的工厂,即智能工厂是什么样子?自动化将因此派生出什么要求?对于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公司来讲:第一,它是一家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全球的产品竞争中,要保持我们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只能借助于生产过程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产品不断增加的多品种和客户定制化需求,产品设计更高效是工业4.0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第二,菲尼克斯又是一家创新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供应商,需要提供未来最佳支持智能网络化和自组织制造技术的器件、系统和解决方案。

  基于这种企业发展和市场定位的结构,菲尼克斯电气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组织角度,都为迎战这些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公司内部的机械制造开发部门和自动化研发部门与公司设备制造工厂的技术专家们进行了紧密协作,已经开始了用于未来制造的新产品和功能的研发和试验,开发了不少用于工业4.0的关键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工业4.0将推动生产制造和生产工业的发展。

  菲尼克斯公司应用工业4.0的理念,首先从改进我们本身的生产制造技术开始。目前,我们已经感受到客户对于产品的采购量要求的多变性,这需要我们生产制造要将自动控制与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产品的描述需要数字化,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按照数字描写的产品要求确定制造步骤。这大大增加了生产的灵活性,并提高了生产率。从产品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减少了生产时间、加快了交货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生产的可预测性。这是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从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工业4.0的技术,我们的生产量将有高达30%的增长。

  菲尼克斯电气作为全球电气工程、电子与自动化市场的领导者,组件、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将不断推动工业4.0生产发展的模式。通过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一步一步地将IT、工业通讯和自动化无缝融合。使得机械和设备将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制造工艺。在这里,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用数字化描述整个生产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生命周期。此外,德国的专家们已为我们工业4.0愿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按照这个框架确定我们的创新战略的方向。

  人机协作 践行工业4.0

  “机器人Robot”最早源于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人造劳力Robot是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其后,机器人成为科幻片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那些寄托了人类意愿和情感的机器装置,拥有人类智慧般的“智能”,能够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和任务。现在,这种“虚拟”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国及世界的各个工厂中。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研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