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工业园:机器人全产业链驱动进行时

网易新闻 2014-12-30

机器人三水全产业链

22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由诺贝尔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轴已成功试产。该产品在减速器等核心环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2014年被称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而在三水工业园区,也涌动着一股自动化浪潮。

  “有了机器人以后,就不用太担心生产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澳美高新产品研发与IE部经理陈舞琴告诉笔者,公司引进的7台工业机器人,能抵得上原来的10个工人。而世界五百强企业佛吉亚佛山工厂则尝到更实在的甜头,不但效率至少提升了5倍,人力成本也节约了100万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园区已先后推动近20家企业近百台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金属制品、铝型材等用工量大的行业。以终端应用为切入点,园区按照全产业链推进的思路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加速进军。

  在珠三角乃至全国抢滩机器人的“产业大战”中,三水凭什么去竞逐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又有何底气打造华南地区的机器人全产业链载体?近日,笔者走进了三水工业园,试图探寻出其发展的战略蓝图。

  攻关应用撬动传统制造业抱团转型

  “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人越来越不好招了。”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倒逼下,对劳动力有较大依赖的铝材名企澳美高新,在园区中较早地试水“机器换人”,现已初尝到自动化带来效益。“目前我们能很稳定地把废品率控制在1.2%左右,基本可以做到机器人从事某一工序的时间相当于人工最大产出的时间。”陈舞琴说。

  而在佛吉亚佛山工厂,以前1个人10小时能生产200件零件,但应用机器人后,同等时间内,能生产1000件以上,效率至少提高5倍,仅人力成本就节约了100万元。

  据悉,今年以来,园区已先后推动近20家企业应用近百台、、安川等知名品牌的工业机器人,推动了日丰、宝钢等10余家企业计划应用机器人对生产线进行提升改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机器人带来的缓解招工难、生产效率提升和产能标准化的甜头。”

  制造业对机器人的跃跃欲试折射出一个广阔的应用市场。刚刚落户三水还不足半年的佛山市嘉荣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银庭深刻感受到园区企业对智能应用的需求。“这段时间我与三水不少规上企业接洽,相当一部分都表现出较强烈的合作意愿,近期我们正筹备与园区的兴发铝业合作开发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事实上,园区企业也自发性地通过抱团迎接“机器换人”的潮流。今年4月,机器人生产集成、机械制造、精密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铝型材等多个领域的70多家企业及大中专院校组建起园区的智能制造行业机构,并延揽了德国库卡、瑞士ABB等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作为机构的顾问单位。

  内提外引助推机器人上下游集聚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减速器和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组成,其中上游的利润和附加值最高,但目前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四大家族手中,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下游的集成应用环节。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轮对机器人产业区域争夺战。

  从区域竞争力来看,上海、青岛等大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政策资源;而佛山其他区域又有大手笔的投入,三水为何在机器人这一“高精尖”领域发力?

  “以终端应用为起点,长远发展则将全产业链推进。”三水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将加快推动园区现有优质自动化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发展工业机器人,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招商逐步引入国内外知名机器人集成及本体制造企业,实现机器人集成及应用中、下游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园区已引入培训、诺尔贝机器人、嘉荣、禾润、杰特盟等5个机器人集成应用项目。其中,德国库卡机器人在园区设立全球首个机器人应用技术与培训中心项目,标志着园区在机器人应用和培训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园区还着力推动现有具备精密及自动化制造基础的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目前普拉迪数控、通润热能等企业已着手进军机器人领域。”园区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刘银庭看来,三水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00多家,有较强的实体经济作支撑,就是机器人市场需求所在。“有了市场就能吸引更多的机器人项目落户,只要政府加强引导扶持,推动企业进一步打开思路,迎接智能制造潮流,就能较快形成产业集聚。”

  据悉,园区已制定出台《三水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扶持实施细则》,对2014年内进驻园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或科研、培训机构,以及对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实施为期三年的资金扶持。

  产学研创新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加快应用推广的同时,三水工业园也通过产学研联动提升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的整体水平。

  10月底,三水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联盟正式在园区成立。联盟将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联合南昌航空大学机器人所、合肥工业大学、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三水企业定制机器人等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本地区自动化智能装备应用工艺的技术进步。

  除了推动应用技术的推广外,联盟还将着力突破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行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制造,以及相关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目前,完全由联盟理事长单位、诺尔贝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已成功试产。“这应该是首批三水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明年将在园区进行10—20台小批量试用。”公司总经理卢新建表示,该公司在上述领域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作为核心部件的减速器还拥有发明专利,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在佛山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背景下,市委书记刘悦伦对三水也有较高的期待。他认为,当前全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35%,南海、顺德更是超过40%的背景下,三水依然具备土地空间的比较优势,应该抢抓机遇,谋划好、大力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网易新闻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