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做强工业机器人

赛迪网 2015-02-02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深圳

1067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日前举行的“深圳创新与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深圳,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产业总值的占比都达到了八成以上。

  论坛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深圳工业机器人做强做大成为业内嘉宾关心的问题。在呼吁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做工业机器人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从周边切入本体市场,此外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给予关注。

  投资回报率低成推广瓶颈

  雷柏科技副总裁邓邱伟说,同样的产量,2011年雷柏作业人员有3200人,现在则只需要500多人,另外的2000多人则用上百台的机器人来替换。

  不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台售价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机器人门槛相当高。由于机器人本体贵、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工业机器人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瓶颈。

  此外,机器人对生产工艺支持不够也是工业机器人推广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邓邱伟以3C机器人举例说,在实际生产中,3C产品每个环节对精密度要求不同,3C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机器人产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过雷柏也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在不同产品线用不同精密度的产品,通过打造共同软件模块避免重复开发,拉低硬件成本。

  “做机器人不是简单地把人的动作换成机器人的动作,要对机器人进行深入改造”,他说,这一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换人,而是重新设计了生产线和物流,从而提升了投资回报率。

  核心技术应尽快国产化

  成立于2003年的汇川科技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核心部件伺服系统研发的企业,该公司副总陈培正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国内机器人产品的新增数量会达到10万~15万台。以伺服器这一块为例,2014年的产值是100亿元,但八成份额被欧洲、日本品牌拿下。

  他认为,相关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由低端市场逐渐向高端突破,以提升性价比来替代进口品牌,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应一味追求“高大上”

  在论坛上有嘉宾提出,深圳力推机器人产业不要只顾着工业机器人,更应重视服务机器人。

  大族集团副总裁陈燚认为,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是4.55万台,同比增长35%,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0万台。由于近年来机器人题材企业受到风投的追捧,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加码机器人业务。

  “工业机器人产业如果要持续良性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一下上‘高大上’的项目。”陈燚说,现在国内做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没有一家是赚钱的,深圳企业不要一上就上机器人本体。此外,深圳应该更加聚焦在服务机器人,它目前在全球还没有形成很大的产业,但极有发展空间。

  亚思保集团董事长蒋明提出,中国机器人企业还要关注投资的机会,参与境外并购合作比国内的机会更好。他说,欧洲有很多与自动化有关的优秀企业,每年新专利过万件。而这么多专利都掌控在绝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手里,它们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战略收购对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赛迪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