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成本优势之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问卷调查圆满结束

e-work数字化企业网 2015-02-06

中国制造

68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由QAD暨e-works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失去成本优势之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的问卷调查活动已圆满结束。针对本次调查结果,e-works请来了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周健作出点评,并推出一期特别报道:http://www.e-works.net.cn/report/qad4/qad.html。

  本次调查活动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调查问卷以“失去成本优势之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为主题,拟出六条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由读者投票。投票结果显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其得票数占27%;“推行精益制造,降低制造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二关注点,得票数占22%,“加强供应链协同,推进战略寻源”位列第三,得票数占15%,从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一直到服务能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对于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热点。

  此次问卷调查的背景为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报告。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近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将出口排名世界前25的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量化比较。报告选取了工人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水平作为决定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我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美国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以美国为基准(100分)。我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我国进行生产贵4%。同时,该研究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

  e-works作为第三方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机构,将持续关注制造企业的发展,与广大的制造企业共同探讨转型之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e-work数字化企业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