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只能是手段 千万别把它当成目的

机器人之家 2015-02-28

机器人

1354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先讲一件往事,差不多十五年前了,那时还在做记者。在江阴有一家比较牛逼的企业叫做作江南模塑,主要生产汽车车身的一些模塑部件的,有一次他们引进了一台据说非常牛逼的生产,邀请记者去采访报道。要知道,在此之前刚刚对于机器人的认识除了科幻就是科幻小说,自然是非常激动。可是在走进最终的车间时却大失所望——因为,这个机器人,一点点也不像人,更直接地说,就是一台机器,可以在充满高污染的密闭环境里代替真正的工人自动完成复杂操作的机器。

  之后一直听说国外有非常精彩的机器人角斗赛,也很是期盼能找到录像。直到网络普及了,终于得一睹实况,又是失望至极。因为实际的比赛现场并不是象后来《铁甲钢拳》里与真人搏击几乎一样的那种格斗机器人,而更像是两人辆装了各种喷火、电锯、钢板的装甲车之间的对抗。

  当然,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科幻片中对于机器人的表现也越来越趋于写实。其实那些外观长相都更加类似人类的都只不过是各种各样的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比如《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时代之母、《魔鬼终结者》系列里的天网、《我,机器人》里的薇琪、以及《超验骇客》里最后的威尔的实际控制者,都已完全摆脱了仿人类外形的需求,直接就是一台超巨型的计算机。

  从本质而言,把人工智能狭义地理解为制造更加像人的机器人,是根植于人脑中的原始自我崇拜意义的残留。正如人类所想像创造出来的神仙外形都与人类无异,就连刻意臆造出的鬼怪也必须要保持基本的人形。但事实上,从仿生学开始诞生之后,人类就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外形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论奔跑比不过大多数野兽,论力气鳄嘴象鼻都远胜,再具体到眼尖手快嗅灵听敏各个方面,人类充其量在自然界中取了个平均值而已。再者说来,仿生的极致,只不过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环境,人类一旦需要踏入太空,则一切标准又将改写,题外话就是,把外星人想像成地球人的外形又或者是有必须要有类人型的,都是挺无道理的。

  所以,回到本质而言,人工智能的根本在于破解人类感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与处理能力,从而从替代人类做事出发、然后不断提升以至于逐渐突破人类的自身能力限制。所以在最原始的阶段是从模拟人开始,比如要想行动就制造模仿人腿摆动并保持平衡,事实上当聪明的人明白目的是为了快速行动的话,就会立即醒悟造成轮子会更加快捷;进行操作的机械手一开始会造成两只手,每只手五个指头,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安排成每只手八只指头甚至十几只指头又何妨?而机械手指也完全可以根据操作所需制造成四关节乃至更多关节罢了。

  当这一层面想通之后,仿人型的需求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层面:满足人类的心理安慰罢了。从这点意义讲,现在的数码相机尤其是手机在拍照时会“咔嚓”地模拟出快门声便是现实的案例;而在电脑领域最突出与伟大的设计就是横式的进度条与圆形的菊花型转盘,虽然它们的走啊走、转啊转与实际电脑执行程序的速度及比例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人们更愿相信这种安慰式设计。

  直到最终,完全可以仿真的机器人进入生活时,请相信,你所看到的两只眼睛、耳朵在视觉听觉上的意义基本就是摆设,实用的设计一定会在其周身上下遍布了尽可能多的各种传感部件。未来的人工智能也必将在这一点分为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条是效率,另一条是感觉。只是这两条路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再度会合,这是这种会合的想像非常地令人不安,举个例子来讲,人类进食第一需要是补充营养,第二需要是满足口感。讲究效率的机器人直接将营养合成注入人体,讲究感觉的机器人会给人模拟出美食入口后的主观感受!不多说了,有点不寒而栗了!今天打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之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