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创板首家数据分析商慧辰资讯董事长赵龙:数字化本质是商业增量

亿欧网 2021-05-27

大数据赵龙数据分析

56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作者:郭海惟


慧辰资讯长期专注大企业的数据服务,在行业中相对低调。直到在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以后,慧辰资讯作为国内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数据分析上市公司才被更多公众知晓。

刚刚披露的慧辰资讯财报显示,公司在2020年2B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情况下,营收逆势实现了正增长,营业收入为3.89亿元,同比增长1.41%。

慧辰资讯2008年设立,其前身是慧聪研究院,从慧辰资讯的名称中也可以窥见后者的影子。在发展过程中,慧辰资讯经历了几次所有权变更,但是赵龙表示,慧辰资讯的业务方向其实从慧聪研究院时期起就一直没有变过——在数据分析整合和数据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发挥信息价值与产业洞察。

采访中,赵龙回顾了行业的发展历史,并分享了慧辰资讯在近年来的业务思路。赵龙认为,数据行业实际分为文档时代、信息时代与数据时代,而这三种形态至今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中是并存的。

而慧辰资讯在行业中的一些创新打法,也给亿欧EqualOcea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数据模型应该如何与行业分析深度结合方面,赵龙认为应该通过后者不断打磨前者,才能形成效力更高的产品。这种基于行业的深刻认识,会成为慧辰资讯面对巨头的护城河。在未来,慧辰资讯会更多在生态上进行布局,通过收购技术、业务场景两条线进行控股的合作,实现公司平台的业务增长,并初见成效。

此外,赵龙还对亿欧EqualOcean透露了慧辰资讯未来的规划。

2021年,慧辰资讯会推出面向行业的标准化产品供大家使用;

在二级市场上,亿欧EqualOcean注意到慧辰资讯在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并不如人意。赵龙坦承,自己对目前的市值难言满意。部分原因在于,市场对公司的认知还比较少。但公司不会关注于短期的价格波动,上市对于慧辰资讯只是“万里长征第二步”,未来会保持谦抑、笃定前行。

Q:您在创业之前,曾经是慧聪研究院的院长,当初是如何选择了数据服务这样的一个赛道,公司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赵龙:我和郭总(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都是内蒙人。1999年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慧聪。慧聪以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为主,其中一些公司长大后,便自然有一些信息分析的需求。

我们在慧聪时期(1999-2008)奠定了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数据分析整合和数据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发挥信息价值与产业洞察。

2008年后,研究院业务与慧聪网主业出现了差异。慧聪网以中小企业为主,而我们更多服务大公司。于是我们把研究院独立出来,与美国邓白氏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就是HCR正式成立的开始。2012年,我和管理团队又对公司进行了MBO,将公司从合资变为纯内资。

2013年我们获得达晨资本5000万人民币的融资后,做了整合产业资源的一些收购尝试,并延续至今。2020年,慧辰资讯成功登陆科创板。

Q:慧辰资讯独立之初与邓白氏有3年左右的合作。当时合作是出于什么考虑,后来又为什么独立发展了呢?

赵龙:邓白氏是一家优秀的产品化公司,在合规管理、资本运作方面非常先进,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5任总统曾是邓白氏的员工。我们希望借着和邓白氏的合资搭建产品思维,同时探索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的道路。

到了2012年,邓白氏在中国区的战略有了调整,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内地大客户的合规诉求,因此选择通过MBO独立发展。

Q:慧辰资讯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行业的老兵了。您觉得十几年来,数据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龙:数据行业最早就是“文档时代”,数据以纸质形式留存。信息化便是以软件为核心,将纸质流程都在系统里面存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沉淀了更多数据。而将诸多数据要素与业务增值模型结合,才是数字化时代。

在企业场景中,文档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都并存。

信息时代的本质是“降本增效”。而数字化时代的本质则是“商业增量”,数据变成了继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进而带来商业增量。

这个时代不再靠代码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数学模型叠加特殊的行业经验,经过无数次服务案例,不断打磨形成固定的产品。最后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发达向次发达、不发达的行业与企业复制延伸,实现社会、商业、政务的数字化,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Q:所以哪些行业是发达的,哪些是不发达的呢?

赵龙:这与行业、企业对数字化的感知有关系。汽车、科技、消费品这类大型消费品企业,有较多的用户数据、更加强的竞争压力,数字化应用会比较多。

第二类,便是工业类企业。由于消费类客户已经在数字化越来越精细,产业链必然会跟进。

此外,政府治理随着居民的数字化,也正在较快进行数字化领域探索。

Q:那慧辰资讯自己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呢?

赵龙:我们将数据分为三类,大数据(Vender),即互联网、供应商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运营数据(Operation),即客服、销售等企业运营数据;体验数据(Experience),即用户体验调研等数据。

V、O、X三个数据在场景利用上是不同的,但是在处理逻辑都差不多,可以用计算机解决,但是在应用场景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差异,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分析模型。慧辰资讯需要做的是把服务更贴近于市场,让它在行业中产品化。

Q:那能否理解说咱们更多的是处理中、小数据的?

赵龙:不是,是市场认为我们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早年主要是处理这两类数据。现在基本上所有大型公司,三类数据都要处理的。

Q:中、小数据的处理离行业更近,会不会意味着在人员投入上会更重一点?

赵龙:在场景应用的理解上是需要人的。如果前期要有好的效果,专家是无法剥离的。但随着模型对数据的理解逐步完善,人的作用会逐渐弱化。目前,前端数据应用部分已经标准化了,场景方面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再形成模型。

这其实是我们竞争力壁垒的一部分,即将数据与专家做结合。互联网巨头即便切入行业,没有这些产业积累也是无法搞定(模型)的。

Q:那前端的标准化程度目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赵龙:X数据从采集到分析,70%-80%已经标准化,很快会进一步推出一个平台来解决;O数据,我们是有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复用率还是有差异,目前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办法用标准化的产品去解决它。

Q:那是否意味着每一个行业,未来都会对应一个产品?

赵龙:几个大的行业,如化妆品、汽车等行业是有类似产品的。类似CRM和SCRM的概念,比如你有固定的会员数据,我们可以在这里跑出来一些结果。

产品化一直在做,但是没有去推广,大概5、6月份会有专门的产品开放出来给大家用。

Q:所以产品化这件事情跟您的行业积累还是很有关系的。

赵龙:一方面,要看赛道的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确实与我们储备的行业人才也有一定关系。有成熟的行业资深人才团队,我们才会去启动这件事情。

Q:您刚才讲了O、X数据标准化,那V的数据(大数据)标准化如何呢?

赵龙:V的数据标准化程度更高,是一个API接口对接的模型。我们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数据在哪里,所以可以去和大平台对接来处理这些数据。

实际上,2B行业对于用户的及时性要求没有那么高,数据处理的技术差异并不是最大的,基础架构也差不了太多。换言之,也没有太高的壁垒。更重要的是模型背后的效果实现。用其他技术模型,10个人能转化5个人,用我的可以转化7、8个人,那我就更有优势。

在财报出来后,市场也会看到我们的收入结构有相应的变化。

Q: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赵龙:技术人员数量和投入总体是上升的,来自技术、产品化解决方案的收入会增加。

Q:那在行业拓展时期,在做项目人员配比时,技术人员和分析人员的比例是怎样的呢?

赵龙:其实不同行业的差异是很大的,没有一个平均意义上的数字。标准化程度高一点的行业配比上,技术人员是更高的。随着项目的推进,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会提高。

从整体上来看,公司技术人员的比例是在不断上升的。

Q:所以哪些行业是标准化比较高的呢?

赵龙:这主要是看企业方的积淀与需求。以500强企业里的快消企业为例,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非常多,难有共性,所以需要比较多个性化的解决。但是一些环保企业,他们刚进入这个数据服务领域,提出的一些需求就有比较多的共性。

Q:慧辰目前客户以大型企业为主,产品化的东西出来后,是否意味着中小客户比例会提升?

赵龙:目前客户分为企业与政府两类,企业未来三五年的时间之内,还是会聚焦中大型的客户。只是可能原先是聚焦100亿以上的公司,未来会慢慢做到10亿以上规模的公司。

除了公司规模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看客户有没有数据意识与数据基础。大型客户的数据基础更多,历史更丰富,那么项目效果就会更好。

Q:公司目前有多少人,人员结构是怎样的?

赵龙:截至2020年底有500多人,可以理解成一半技术、一半咨询,再加上百分之十几的后台辅助。我们刚刚在武汉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比例未来会增加。

另外,在产品经营方面,我们政府业务方面有几十个人的产品团队,商业业务方面有几十人,加一起专门做产品的大概有100人左右。

Q:那销售人员呢,怎么触达客户呢?

赵龙:销售人员不多,大概十来个人,主要是以500强大客户为主,因此更多是口碑传播。服务人员也有做一些复购类的销售,但是不多。慧辰资讯目前也在强化品牌建设能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Q:有没有可能未来发展成为SaaS订阅服务模式?

赵龙:当然是希望往这个方向去的。

例如我给500强企业做了500个需求,其中350个我基本认为是比较好的,底下中型企业用这350个就够了。如果这个需求最终爆发出来,那就一定是云订阅了。

Q:慧辰资讯自己也在推云端的解决方案,那目前V、O、X数据是怎么存储的呢?

赵龙:我们没有自己的数据,也不能有自己的数据,在数据分析领域,从合规的层面,有数据的公司往往都要打一个问号。

比如客户的项目,那所有数据都是客户的。前期可能给我们一些跑模型的demo数据,跑完了以后我们不会再留存数据。O的数据肯定是公司自己的,V的数据都是BAT等平台授权的,我们也不直接获取数据,是通过接口用算法得出分析结果,研究完了以后把结果告诉客户。有些公司会缓存数据,每次使用时就跳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权限,我们不采用这样的方式。虽然这样会增大我们的成本,但在数据使用方面我们还是要沿着合规的方向去做。

Q:所以相当于一个模型工厂,模型出来了以后,怎么跑都可以?

赵龙:是的,未来这些东西我们都会云化掉,你自己能解决是最好的,但是许多客户目前没有到这个阶段。就像在餐馆吃饭,虽然可以选择自助,但很多人依然希望要一个服务员。所以我们内部会有一个流程,要拿跑完的数据最后生产一个结果。

Q:目前慧辰资讯在国内的话,有没有比较合适做对比的友商呢?

赵龙:如果必须要找个对标的话,Palantir的确还是比较相似的。我们的业务是从企业慢慢做到政府,他们是从政府到企业。

国内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相似的,但是这个赛道会有几个类型,一个是互联网出来的,聚焦在单点,互联网出来的人,往往想的就是“重构商业模式”;另一类是软件公司,他们对于需求场景的理解度相对较弱,希望做好流程,“结果什么的跟我都没有太大关系”;最后一类,则是做小X数据的调研公司,而我们则是希望将三者背后的V、O、X三类数据融合在一起探索。

所以对标的话还是美国的Palantir容易讲一点,但他们是PS估值、我们是PE估值,就比较吃亏。

Q:毕竟Palantir研发投入比较重,前期比较难立马盈利。

赵龙:我们走的路相对平衡,投入会比较克制一点。现在上市以后,实力更强了,对研发投入也会更大一点。但我们未来也不会走亏损战略。

我们认为在国内,无论是2B还是2G市场,都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在技术层面,对于及时性等要素也没有太大的诉求。一个结果是用30秒,还是1分钟算出来的,在这个市场中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把研发投入放在提升精准度上面。

Q:公司去年成功登陆了科创板,上市以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赵龙:总体来说,科创板上市当然是一个里程碑,但其实背后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公司的运作要增加很大的负担。

首先,公司需要满足合规性的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增加很多流程,会增加公司的办事成本,同时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其次,业务需要透明化,决策成本也会加大。所以需要管理者对于商业有更长远的构想,有比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做好。

好处则是显而易见的,品牌升值、员工激励的流通能力、现金流能力都各方面都有提升。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Q:那目前在二级市场估值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会对您造成困扰吗?

赵龙:有一点点,但还好。

我们的经营哲学是“自利生,利他久,中庸胜”,希望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所以我们在增长和研发投入上都是保持着稳定的道路。公司要盈利,才能去分享财富。

当然,现在价格确实有所低估,我们会加强公司对市场说明的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相信市场会慢慢回归到它的价值。

Q:您对估值有什么样的预期吗?

赵龙:还是让市场自己去决定吧。自己看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好一点。

问:我们理解市面上的公司无非分为三种,内容类、产品类、生态/平台类。您希望慧辰资讯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赵龙:其实我们是从内容转产品,未来再从产品转生态的路径。

我们整体的策略是要做一家世界级的数据智能公司,代表中国参与这个赛道。要达成愿景,首先是要把客户服务好,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内容。产品化一直是我们的方向,其实也是适应需求的变化。

在生态方面,我们同时在不同的方向去探索。第一点,我们有内部的孵化,以控股的方式将一些团队吸引进来,公司通过品牌、产品、技术赋能子公司;第二点,我们也在尝试一些并购;第三点,我们会有一些探索,孵化更多2B、2G的生态企业。

问:我们看到您在上市之后也有一些并购的动作,能再仔细讲一下您在产业链收购布局上的逻辑吗?

赵龙:无论是收购,还是孵化,我们都会沿着两条产业链来做。第一条产业链就是你有技术,我们可以把你的产品赋能更好,并利用营销网络卖出去;第二条产业链,则不一定有技术,但是有好的场景服务能力,原先可能只卖传感器,现在可以卖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这两条产业路径中,我们一般采用51:49等方式控股。一方面是出于监管合规与并表的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占股更大,也方便更好赋能。

第三个方向便是投资孵化,去布局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占股不会很大,允许他们有一定时间的亏损。

问:那前两类子公司在我们的业务当中能贡献多大比例呢?

赵龙:其实目前还不算多,我们更多是希望他们能成长得快。一般前两年贡献不大,第3、4年他们与企业磨合期结束了,潜力就会大起来了。

问:20%、30%的贡献有吗?

赵龙:那还是有的。

问:您办公室上面有挂一句诗,您能分享一下为什么挂这个诗句吗?

赵龙:这是公司上市以后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也蛮喜欢。第一句是保持谦抑,上市仅仅是我们万里长征第二步。第二句是希望我们是有胸怀做增量分享的公司,让员工与合作伙伴能够享受利益增量。

现在市面上三五千万资产的公司一大堆,大家做得都很辛苦。企业既赚不着钱,也没法资本化,从业人员日子很苦。为什么不在一个平台上把这个平台做大,大家分享利益呢?

问:未来慧辰资讯有没有一个规划,去做到多大规模?

赵龙:数字不太方便说,但我们希望长期持续滚动发展。从目前的4个亿左右,未来慢慢发展到十亿、百亿。

问:数字化是一种必然,您认为中国从数字化的历程中,还会遇到哪些挑战?

赵龙: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必然会有很多沟沟坎坎。但目前比较好的点在于,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对于数据的价值是一致认同的。但是与移动互联网类似,中国的政策会对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会助推或者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个便是企业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趋于稳定,那么大家的急迫性可能就没有那么强。

第三点是我最担心的,市场会不会爆发价格战,尤其是资本扶持的价格战,会对市场秩序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亿欧EqualOcean产互&金融分析师孙盼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郭海惟。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亿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