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亮相江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1774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上周末,惊艳亮相第四届江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先进的生产设备吸引了参观企业的驻足咨询。会场外,一场招聘会同期举行,现场却显冷清。一边是招人难,另一边是新兴的智能制造,江门的“机器换人”时代是否已悄然拉开帷幕?

  300家企业参展工业最吸睛

  18日上午,记者前往第四届江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暨江门机床模具、塑胶及包装机械展览会现场见到,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家参展企业亮出自家“宝贝”,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大秀“才能”、3D打印机现场诠释“所想即所得”的内涵……据悉,本次展会包括工业的自动化展区以及各类先进的数控机床、高速冲床、电火花机、线切割设备、激光设备、智能包装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展出,其中工业机器人配套数控机床现场演示最引人瞩目。

  参展的佛山企业艾乐博负责人介绍,江门部分企业已开始使用其产品替代工人。近年,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快速上涨、用工荒较为普遍,“机器换人”既可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又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一台机器可以取代一个人,它主要做冲压工作,可以实现24小时持续运行,‘机器换人’可以不用担心工伤问题”。

  “机器换人”提升六成生产效率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成为一个热词,“机器换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化开启新序曲。三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也明确提出,通过推动企业设备更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重塑工业转型升级新优势。”而江门市政府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也列明了“培育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这一内容。

  据了解,目前江门已有部分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实现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例如,由于印后工序用工量较大,自去年开始,雅图仕已投资亿元购买机台设备。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待今年所有设备到位调试好后,用工同比将下降10%。“去年的投资,今年逐步发挥作用。往年招人均在千人左右,今年大约只需招工四五百人。”另外,作为“摩托车之城”,江门部分摩托车生产企业也在生产中加入“智能”因素。据相关消息,大冶摩托也正在计划投入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零部件加工和组装两个方向。

  作为江沙工业园的龙头骨干企业,海信江门生产基地第10万台空调已于本月中旬下线。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地实现了智能制造,是国内空调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基地。据悉,海信江门生产基地拥有九条外机生产线、七条内机生产线、一条R290新冷媒生产线,采用业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运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与技术,拥有JIT、VMI等供应链运行方式及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手段,可确保高效运行和最佳产品品质。

  此外,“智能化”因子也开始在传统产业中逐渐萌芽。水暖卫浴作为江门的六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却连连遭遇内外交困,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订单大为减少,另一方面,人工成本急剧上涨,产品利润减少。转型升级是摆在诸多企业面前唯一的选择,位于开平水口的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便研发出一套“智能抛光机器手”设备,既解决用工成本高难题,又使产品的制造更加精细化,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很关键

  机器换人已在江门的大中型企业中悄然拉开帷幕,相比其他城市,江门制造业向“智能化”蝶变的速度仍略显滞后。据悉,“机器换人”最早于2012年底在浙江、江苏的传统制造企业中逐渐兴起。2013年,浙江省正式提出“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即未来五年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推进“机器换人”。当年,该省通过“机器换人”减少普通劳动用工70万人,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即增长15.2%。

  而把目光投注到珠三角,自去年9月起,东莞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由该市市政府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至今,该市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项目已达505个。在“机器换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今年1至3月,东莞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8.8%,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

  此外,与江门仅一江之隔的佛山工业机器人市场异常火爆。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8810亿元,而去年佛山市核心智能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大约是600亿元。据了解,目前佛山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企业约120家,应用机器人总数超过3500台,而预计未来三年佛山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可达2万至3万台。

  周边兄弟城市早已布局,抢抓机遇谋新发展,江门该如何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步伐?专家提出应先从营造氛围、强化推理入手,切实把“机器换人”转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才能有效推进。从政府层面上看,应创新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机构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支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此外,还需探索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民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