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难成“大白”好点子变商品难

和讯网 2015-04-23

机器人

14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六年级小学生李亦蒙和同学一起设计出远程照料,虽然很多想法还是概念中的,他却认为这个简陋的小机器人总有一天能变成慰藉老年人的“大白”(影片《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机器人)。

  4月16日,李亦蒙因机器人设计获得第七届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他一起获奖的学生还有9名,他们都是获得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的选手。然而,比赛归来,作品往往被束之高阁。想把机器人变成“大白”甚至商品,看上去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想不到:小学生的点子这么好

  李亦蒙代表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同学上台发言,讲述了发明远程照料机器人的原因,“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到,很多空巢老人觉得很孤独,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机器人帮助他们”。

  最初,他和团队其他两名同学一起翻阅了资料,找老年人做调查,最终确定了方向—在机器人上安装摄像头并连接智能手机,远方的子女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老年人的活动,也可以通过预设的程序,跟老人聊天互动。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机器人还设计了抓取手柄,帮助老人捡拾杂物。

  李亦蒙的同学况沛泽也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他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仅仅用了3个月左右,就和老师一起设计出一款“会走路”的电风扇。“教室的电风扇一直在头顶吹,坐在下面的人难受,远一点的又吹不到”,学生时代被电风扇折磨感冒的人不在少数,况沛泽想,能不能让电风扇动起来。一次,他在公园坐缆车的时候,看到缆车被轴承拉上去,突然有了灵感:何不用拉缆车的方法拉电风扇?

  在该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上,指导老师张川云发现了这个好点子,和况沛泽一起制作了“会走路”的电风扇模型,获得了第二十九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攀枝花一小每年的科技节是选苗子的“盛会”,至今已举办10届,张川云指导的孩子不计其数,还有不少同学的作品获得了专利。“很多点子来自生活”,张川云举例,有同学发明了带有五子棋功能的算盘、能够旋转的光盘售卖架、能够控制写字力度的铅笔等。

  想不通:变成产品咋这么难!

  4月20日,记者来到李亦蒙就读的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在机器人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放在角落箱子里的机器人,比赛后,它就一直静静地躺在这儿。实验室只有一间教室大小,新的项目组已经占领了核心位置,他们是正要参加今年比赛的一支队伍。

  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在这里成了“一锤子”买卖。一旦获奖,项目就停止,让位给新的同学和项目来参加下一届比赛。

  对此,一小校长段恒和市长奖主办方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协会都表示无奈。双方都认为,小学生的作品“自娱自乐”的成分较多,大部分都是概念。“主要还是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科协副主席林智深说,至于像孩子想的那样将作品变成产品,“恐怕还是有难度”。

  但实际上,好点子并非无人问津,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先后有近10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段恒坦言,有一些企业曾经来了解过相关情况,最终却不了了之。

  “感觉企业不够真诚,想方设法问技术,也不谈其他的,我们担心孩子们的创意被窃取。”段恒说,曾有生产光碟架的企业来了解该校小学生段丞然的专利—旋转式光盘架,最终因为上述原因没有谈成,企业被学校拒绝提供技术详情后,“就没有再联系了”。

  每年为学生申请专利,并且交纳一定的专利保护费用,段恒说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专利申请的方式转化学生的技术成果,“毕竟,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除了专利转化不畅,学生升学也成为研究不能持续的障碍,获得相关奖项的学生都是五六年级的,升学后,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研究很难持续。张川云说,有时候遇到曾经带过的学生回母校,聊起当年的设计不能继续完善都觉得遗憾。

  然而,作品所有权归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想要完善作品几乎难以办到,而其中的一些人因为学业压力等原因放弃了研究,优化作品很难,变成商品更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和讯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