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标杆企业这么玩(图)

齐鲁晚报(济南) 2015-07-06

机器人

1220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时代,各国重新起跑,布局高端制造业。青岛海尔、一汽大众,这两个代表着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高水平的制造企业,是如何理解并运用工业化4.0生产模式的?在这样一个制造业升级大潮中,他们又能给其他企业讲述怎样的经验和道理?

  7月2日,已举办过两届的青岛软博会再次开幕,3D打印、机器人、智能家居……这届软博会的明星产品让工业4.0的气息扑面而来。

  会点餐的机器人、3D打印的衣服,熟练地将麻袋搬上传输带,传输到目的地后再搬运下来的码垛机器人被层层围观,成为展会明星。

  其实,对于真正的工业4.0而言,这些只是小儿科。

  

  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焊装生产线,八台德国正在按照指定程序,将整体车身骨架进行拼装、焊接,并搬运到下一条生产线中,原本需要多个工人耗费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的一道工序,在这里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正因为有了这800多台库卡机器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实现90%的底板焊接区域和95%的机械化主焊区域的自动化生产操作,工人设定程序,场外监测,机器人实现快捷化生产。”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规划工程师刘亮告诉本报记者,相比于机器人操作节省的时间成本,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这种“机器代人”模式所带来的精细化制造。

  刘亮说,德国制造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比如车身骨架间的焊接强度必须高于材料强度,对焊点切合度要求也非常严格。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就成了绝佳的“劳动者”,之前人工操作的电焊根本无法达到这种高精度作业。

  同样,在海尔集团的互联工厂焊装生产线,几十台德国库卡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对电热水器进行拼接焊装。“传统的电焊模式下,焊点处的微小缝隙可能会导致电热水器漏水,机器人代替人工焊接之后,这种精细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再也不会出现焊点不严的情况。”海尔热泵小微制造接口人朱礼省说。

 

  现阶段,虽然一汽大众和青岛海尔都代表着中国工业4.0发展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国内工业化水平的制约,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国制造距离德国版工业4.0仍有不小差距。

  一汽大众在拥有了德国原版生产技术之后,相比于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有着不小的技术优势,不过在佛山生产基地,800台机器人全部来自德国库卡原装进口。

  使用国外进口机器人来提高自己的工业4.0水平,这是国内很多企业目前采用的方法。

  “2013年建厂之初,我们考察了沈阳、德国库卡和韩国现代,国外的机器人企业敢于给出几年不坏的承诺,最后选择了库卡和现代的产品,这两年的实际操作也能够发现库卡机器人在质量方面确实要优于其他品牌。”朱礼省说,虽然库卡机器人的价格是国产机器人的两倍,但质量稳定。国产机器人不少都是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后自己拼装,在机械臂的核心技术方面难以有重大突破,所以制造工艺上仍落后于进口机器人。

  “正是因为有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我们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轿车‘三年不生锈,十年不锈穿’,但相比于德国的制造设备差距不小。”一汽大众总公司一位生产设计师说,现在德国大众正在研发具有自主化生产能力的全新一代机器人设备,最大限度地摆脱人工操控。现在国内的汽车在制造时,并不能解决真皮座椅的精细化缝制问题,为了避免针孔参差不齐,大多是通过人工缝制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德国企业已率先突破了这一难关,启用了“机器人裁缝”。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齐鲁晚报(济南)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