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成大朗产业主力军

钢联资讯 2015-07-07

大朗

289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我们现有的厂房使用率已经饱和,为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计划在石厦建一个占地100亩的新厂区。”日前,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计划再投2亿元在大朗建新厂区。这也是该公司继2014年投资600万元实施“机器换人”后的又一大动作。

  据介绍,信易新厂将规划建设成一座完善的现代化、创新工厂。新厂建成后,将与现有厂房一并配合使用,届时公司年产值有望翻一番,达到5.8亿元。目前信易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已被纳入市重大建设项目,大朗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协助企业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大朗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全镇工业总产值中,占据较大比重,现成为与毛织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的“大朗1号文”《关于推动产业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艾尔发、信易、伯朗特为龙头,集中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的整机产品,加快产业链和企业链的有效整合,形成以整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完整产业链,使装备制造业真正成为大朗产业提升的主力军。

  在“世界工厂”的东莞,大朗成为制造业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员,除了毛织产业外,大朗仍有分量足够的支柱产业犹如一枚光芒四射的“黄金齿轮”,在影响世界。在此当中,信易的增资扩厂只是大朗制造装备发展道路上的一道迷人缩影而已。

 

  在1979年之前,大朗全镇除了房屋和农田,便全是荔枝树。据当年大朗经济发展总公司工作人员陈沛钦回忆,大朗的装备制造行业最初的形态是一些镇属企业,生产一些简单的农用机械产品。

  到20世纪80年代,大朗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从香港引进以毛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像大朗毛织一厂,其成功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港资企业涌进大朗镇。“这些企业都是跟随那些港资毛织企业过来的,大部分都是跟村里合作,也是简单的代工企业。”大朗分管经贸的党委委员叶淑帆说。

  1983年,大朗第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大朗保安塑料五金厂就是这样进入大朗镇蔡边村的。这个投资200万元的港资企业,刚建立那几年,每天都是靠两趟往返的直通车将单接过来大朗,然后再将加工好的产品运到香港。而每个月30元的工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

  现在,在大朗镇升平路上,保安塑料五金厂的大门上挂着的工会牌匾已经生锈,斑驳的厂房已经被周边的新厂房紧紧包围着。简陋的车间内,几名工人坐在残旧的机器边,拣出合格的玩具模型。几十年如一日,工人们生产的玩具都由香港的公司负责出口到美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当年,在大朗引进了保安塑料五金厂后,又相继引进了投资2100万元的大朗美德塑胶厂、投资500万元的竹山大成五金塑胶厂、投资300万元的大朗洋务金星五金电镀厂。这批企业使大朗装备制造行业渐具雏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莞市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朗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各村开始进行小型的工业区建设,一幢幢崭新的标准化厂房代替了原先简陋的厂房。

  镇政府也积极组织大朗镇外资引进公司和经济发展总公司开发工业区,如金沙工业区、敦煌工业区、大角岭工业区、黄竹坑工业区等。

  在这个阶段,大朗镇除了注重毛织产业的发展,也开始注重引进一大批资金雄厚、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掀起了一轮引进香港、台湾装备制造业的热潮,大朗装备制造业从此驶入“快车道”。

  明利钢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当时引进的企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明利在香港面临着人才困境和客户大举迁移东莞的情况,投资人几经考察后,1994年将生产线也搬迁到大朗镇,并投资1.5亿元。

  从1994年投资办厂到现在,原本800工人翻成1600人,年产值从当初的1个亿到现在的3个亿,明利已经成为了大朗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之一,年生产模架3.1万吨,居国内同行业的第二。

  那个时期的大朗镇主政者,在一手紧抓毛织产业的同时,一手发展装备制造业。引进明利后,大朗又在后来几年相继引进了投资7.8亿元的春雨(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台湾)和投资1.6亿元的大宝(东莞)模具切削工具有限公司(日本)等企业。装备制造业格局也从单一的港资企业变为中国香港企业、中国台湾企业、日本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彼此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氛围,当初引进的这些企业如今也成为了大朗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和明星企业。

  

  2001年以后,随着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大朗镇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项目。在巩固香港、台湾资金来源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欧美、日本、韩国等工业发达的地区。

  当年,天行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朗镇建立了东莞艾尔发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设有开发、机加工、装配、服务、销售等完整体系,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其目前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手臂生产王国。艾尔发的产能与产值连年攀升,年产销量超过6000台机械手,每年均以30%至40%的速度递增。

  到了2006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87家,总产值85.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8.15%。

  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让大朗的装备制造业前景不明朗。而危机同时也让大朗的毛织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帮助毛织企业摆脱困境,大朗镇补贴企业购买数控织机,此举不但盘活了一些中小毛织企业,也给大朗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机会,各种生产数控织机的工厂或生产线相继投产。2005年,大朗全镇数控织机不足600台,现在跃升到4万台。大朗毛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电脑织机的发展,这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说大朗装备制造业的后期发展,离不开毛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广东省起重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三甲的东莞市台冠起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当时也面临困境。台冠总经理唐来森表示,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当时的起重机行业一片低迷,为了摆脱困境,他们开始加强和国内著名高校产学研合作,引进行业知名专家来加强企业研发能力。拥有优质产品的台冠在危机中找到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在市场上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除了占领东莞近70%的市场份额外,还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并成功打进了印度、墨西哥、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际市场,年产值正式迈入亿元行列。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大朗装备制造业与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大朗“三大支柱”产业。2011年,该行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70家,总产值高达115.4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9.5%。2012年在1—10月大朗全镇工业总产值330亿元中,装备制造业更是贡献了115亿元。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1600多家,从业人数约3万人,主要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织机、工业起重机、精密模具、塑胶加工设备、精密紧固件等。

  

  大朗装备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如今拥有企业1600多家,涉及数控机床、自动化机械、精密模具、注塑辅助设备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朗响应市委、市政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号召,把握时机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引进一大批资金雄厚、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朗装备制造业早已驶入“快车道”。

  进入新世纪,大朗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该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拉长产业链,着力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成套装备制造业产业项目。

  如今,装备制造业能成为大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非浪得虚名,紧紧依附在这枚齿轮之上的,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手臂生产“王国”—艾尔发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有全球产能首屈一指,配备了一整套完备先进的生产、加工、装配及检测设备的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以及东莞明利钢材模具制品(环球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市台冠起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量级的明星企业。

  这些企业就像是黄金齿轮上的一枚枚小齿轮,共同组成了大朗镇发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各自行业的标杆与先驱。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钢联资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